摘 要:2017年福建的“市考”改為“省考”,隨之,歷史材料論述題作為一種新型的試題,應運而生,出現在各屆的歷史中考試題中。歷史材料論述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歷史學科技能及文字表達能力等,相對綜合性比較強,所以不同的考生對于這部分題型的分析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材料論述題這只“攔路虎”是當前一線歷史教師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我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簡單從試題的閱讀、提煉觀點和材料論述三大部分對于材料論述題的解題技巧進行了分析,拋磚引玉。
關鍵詞:初中歷史;提煉觀點;材料論述;解題方法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縱觀歷史的發展過程,歷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落實“平和縣2019年畢業班工作會議”精神,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歷史教師,認真學習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反思實踐,為中考復習備考工作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福建中考是全省統考,其中歷史試題在選材、呈現方式、能力考查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出現了一種新的題型——材料論述題,這種題型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材料論述題就是從一段歷史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用史論結合的方式加以論述或者論證的題型。所以這種題型可以稱之為觀點論證題。它類似于議論文,需要提出論點,再加上論據進行論證。
一、 試題的閱讀
讀題是解題的基礎,第一步,讀題。正常的情況下,題目要讀兩遍,一遍瀏覽,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任務;第二遍細讀,摘選重要的內容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內在聯系等。讀出論述題的核心內容。第二步,審題。帶著具體的問題再次審視題目,閱讀材料,讀懂,讀透。在進行這兩步走的過程中,學生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在細讀時,要具體材料具體分析。比如有些題的內容是古代史,相應的古代史就會涉及文言文的閱讀,針對這樣的題型,學生要像閱讀語文文言文一樣,逐字逐句地閱讀,讀通讀懂;而如果遇到世界史的問題,就大多數都是翻譯過來的,很多句子長且邏輯混亂,和日常表達習慣不一致。這時,就需要學生從冗長的句子中提煉出主、謂、賓及定、狀、補,進而了解實質內容。在審題時,要認真審讀設問,因為多數的材料分析題中,設問能夠為整個材料指明方向,提升學生審題的針對性,及時獲取有效信息,提升解題的效率。此外,讀題的過程中,除了題目主干之外,提示性的文字也要格外注意,如果無用題目自會省略號省去,既然備注的,就是一定對審題有幫助,有一定暗示性的和引導性的。比如有些備注的材料出處,會提供材料發生的時間,國別,作者以及背景等多種信息,這些信息都能給予學生分析問題提供幫助,不可忽視。
二、 觀點的提煉
完成閱讀之后,就需要從中提煉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總結了幾點提煉觀點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羅列如下,以期能為其他教學同仁提供借鑒和幫助:
(一) 何為觀點
《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定義就是觀察事物時所處的位置或采取的態度。歷史觀點則特指人們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評價,是人們對客觀對象的主觀評價。
(二) 提煉觀點時應注意五個方面的注意事項
1. 提煉的觀點必須是陳述句,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的陳述句,既不能是疑問句也不能是詞語,要注意不能照抄材料原文。
2. 觀點要明確、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3. 提煉的觀點不宜停留在具體的“史”(史實)上,要上升到“論”(結論或理論)的高度,注意區別“史實表述”與“觀點的不同”,所以觀點是主觀評價,所以不能以史實代之,必須是結論或者理論。
4. 觀點應該是影響、意義、啟發、感悟、認識等類型的句子。
5. 觀點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可以說提煉觀點是論述題的關鍵具體應該如何提煉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幾個技巧。
(三) 提煉觀點的技巧
1. 要仔細通讀材料,包括材料的出處和對材料的介紹也不要忽視。
2. 搞清歷史三要素,找出材料中的時間、空間和主要人物或主要的歷史事件,了解材料在講什么。
3. 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內容或主題,這是較關鍵的一步,在下面的例題中會做具體的步驟指導。
4. 圍繞中心主題,聯系課本相關知識進行遷移對應,以便找到提煉觀點的突破口。
5.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個性的中心主題,上升為共性的觀點。
下面我以2018年中考第34題為例,對觀點提煉和問題論述進行具體的步驟分析。
14~15世紀上半葉,歐洲大部分地區趨于衰落。與此同時,人類文明在歐洲社會文化藝術、自然科學等方面爆發了一場令人驚嘆的文藝復興運動。思想家們通過各種方式揭露了貴族和教會的專橫、殘暴,表達了他們對非教會世俗思想的推崇。一旦人文主義思想進入個人和民族的頭腦,就沒有什么比它更難以控制的了。這一偉大變革,造就了一批頗有建樹的自然科學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驅使了航海家們開辟新航路。同時,也對資本主義其他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
——摘編自舍曼《世界文明史》等
(1)根據材料,指出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社會思潮。
(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世界近現代史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體現材料主題;史論結合,論述條理清楚。)
我們要在材料中找出時間、地點、人物或事件的三要素,時間是14~15世紀上半葉,地點在歐洲,事件是文藝復興運動,當然人文主義思想也可以當做事件,因此該題的關鍵詞就是人文主義思想或文藝復興運動,再仔細閱讀材料,關于本段的段落大意有沒有關鍵的句子給出了提示呢?看最后一句同時,也對資本主義其他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這說明本段材料的段落大意是人文主義或文藝復興對資本主義的影響,而且是積極的影響,所以,可以推導出中心主題就是人文主義或文藝復興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材料的關鍵詞、段落大意和中心主題也就整理出來了,最后如何上升為共性觀點呢?首先人文主義思想是思想的一種,而且是先進的,所以可以提升為先進的思想,文藝復興運動則是一種思想解放,因此觀點就明確為先進的思想或思想解放,同時能夠被先進的思想或思想解放推動的不只是資本主義社會,到此,觀點也就呼之欲出了,先進的思想或思想解放是社會發展的條件,以上就是觀點提煉的技巧,觀點提煉出來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材料的論述。
三、 材料的論述
觀點提煉之后,就是最重要的答題環節,也就是對材料的論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要注意按問作答,注意答題針對性;克服思維定式,堅持論從史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準確辨別觀點正誤。在此原則的基礎上,我羅列了幾點答題的注意事項和技巧,如下:
(一) 什么是論述
《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就是敘述和分析。論述題的歷史論述類似于論證、闡述,就是運用歷史事實作為論據,用史論結合的方式論證觀點的邏輯過程。
(二) 論述的注意事項
1. 孤證不立,要緊扣觀點找出兩個有把握的史實作為論據,一定要避免出現史實錯誤。若是無法找到兩個,則需要重新選擇觀點。
2. 論述的過程中要緊扣觀點,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較大限度地體現歷史學科特點。
3. 避免出現滿卷大白話,盡量用課本語言作答,要突顯“歷史味”。
4. 同觀點一樣,論述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不要涉及政治敏感問題。
接下來就是很關鍵的問題,如何進行論述,既然是孤證不立,那么就要找出兩個論據,題目展示了材料當中的史實可作為論述的第一個論據,而第二個論據需要我們圍繞觀點在材料和所學知識中尋找。此外,在兩個論據的闡述中,重點要呈現的時間或背景、時間或人物以及影響。
(三) 論述的技巧
1. 論據1:本段材料的例子。
2. 論據2:圍繞觀點,尋找歷史事實作為論據,若本段材料有合適的第二個事例則采用它,若沒有,則要結合所學知識,找出另一個緊扣觀點的論據。
3. 論述時,闡述的關鍵內容是:時間或背景+事件+影響。
4. 最后,從論述中進行總結收尾,進行總結,而較優良的總結是進一步升華觀點。
接下來再來看真題中,我們以先進思想使社會發展的條件這一觀點為例來進行論述,本段材料人文主義思想時間、背景是14~15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而它的影響是驅使航海家們開辟新航路,對資本主義其他領域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整理一下,論據一就是文藝復興運動中,人文主義的思想助推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而本段材料并未給出第二種先進的思想,所以需要結合所學知識尋找一個合適的論據,因為題目限定要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知識加以論述,因此我們可以選擇馬克思主義作論述,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指導了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而后要根據論述來推導出結論,這兩段論述都闡述了先進的思想指導了具體的實踐,如人文主義推動新航路開辟進而促進發展,所以在總結時可以做如下闡述:綜上所述,先進思想指導社會實踐,是社會發展的先導,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所以2018年第34題的答案歸納如下:
觀點:先進的思想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
論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解放了人的思想,沖破了歐洲封建制度、宗教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助推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指導了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先進思想指導社會實踐,是社會發展的先導,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注意的問題:
初中歷史教學任重道遠,肩負著以古鑒今、以史為鑒的重要作用,對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至關重要,我一定會不斷學習,努力奮進,將歷史教學精神落到深處、落向實處。
參考文獻:
[1]竇忠海,楊桂圃.材料論述題作答四要領[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1995(9).
[2]鄭偉.論述題解題技法例談[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4(2).
[3]周中森.初中歷史試題中幾種常見的論述題淺議[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11).
[4]劉建榮.中考歷史論述題的解題對策[J].甘肅教育,2008(19).
作者簡介:
張婷婷,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