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數十年以來,我國曾多次開展行政體制的創新和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行走體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創新和完善。為了更好的落實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工作,文章選擇就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法治困境與維度進行探析,并設計如下闡述框架,可確保闡述的全面性和科學性。首先,分析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維度主要內容,力求自我相關理論知識點,為后文的闡述奠定理論基礎。其次,分析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法治的困境,掌握其在發展中面臨不足,最后結合面臨挑戰和困境,制定更好開展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舉措,以此更加高效的完成此項工作。
關鍵詞: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法治困境;維度
社會的進步、國家經濟和文化以及政治的發展,與行政管理的體質創新工作聯系密切,決定當下我國社會的發展,制約著我國未來社會的進步。因此,結合當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及時的開展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工作極為必要。只有這樣才能突破以往發展局限,發揮法制思維的最大作用,確保法律的強制性和權威性以及道德性,保證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效果和質量,利用法制去約束,確保法律的強制性與道德的自律性以及信仰的自覺性可全面的協調,更好的去把法制健身轉換為法制思維的事件,去帶動社會的穩定和長遠發展。
一、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維度內容
維度是一個具有物理性特征的名詞,是時空結合所構成的立體概念。法制外在的維度能夠解決掉法制思維以及非法制思維相互間存在的問題。同時,法制外在的維度,也作為一種約束能力,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約束,利于人們可以更好的遵守法律,貫徹法律之上的標準,利用法制思維去解決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具體來講,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維度,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從思維方式這一角度來講,就是要落實法律至上的標準,把法制思維作為導向,明確法制思維的重要性,如明確法制思維是德治思維以及神至思維之上的,要求各個法律標準不可與法制思維對立,告知大眾無論哪一種法制均不可以與大致思維相抵抗。
其次,把思維客體作為出發點,也就是在當下社會的全部法律規定以及社會規范中,明確憲法地位的權威性,各個社會意識、社會規范均不可以與憲法以及各個法律標準相背馳。
最后,站在思維主體這一角度分析,法制思維主要對象必須是社會整體成員,如主體可以是政黨、社會組織、法人等角色。不同主體在法律面前具有平等的原則,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任何主體也都不可以超過法律規定要求的范圍。
有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法制思維所具有的約束力是較為直接的,其處于全部思維的主導位置,可約束并規范人們的行為,并對不合理行為給予嚴格的處罰。
二、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法治的困境
(一)法制制度不夠健全
法律制度缺失完善性和健全性,是受到社會歷史的發展影響。對于我國來說,我國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中,均是把人民放在主要位置,開展以人為主的法制管理。此外,在社會發展較為緩慢的階段,也夾雜著神治。因此,和西方國家比較,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工作,較為落后,建設的法律制度缺失完整性。我國法律制度這一問題,定會導致在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期間,受到牽連和營銷,影響體制創新的進展。
(二)實質的法制與形式法制實際界限較為模糊
形式的法制是指那些進行法制各類工具以及形式,注重法制整個程序以及外在性。對于法制來說,其形式上追求的為法制社會穩定性以及人們對于法律權威的尊重性、信服性和認可性。結合實際來看,當下法律大環境下,出現了兩者界限的模糊性,導致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改革期間,出現法律理念相互之間抵觸問題,缺失明確的科學思維指導,導致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無法順利開展。
(三)受到大環境影響較大,影響創新效果
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穩定發展影響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就當下我國來說,整體發展形式較好,但是受到以往政治以及經濟事件的營銷,導致我國政治以及經濟發展波動。如新疆勢力和臺獨勢力的強大,均為行政體制創新發展帶來阻礙和不利影響。因此,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工作,需要有耐心和循序漸進的開展,切莫過急,這樣才能穩中求勝,更好的去落實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工作。
三、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建議
(一)堅持形式和法制的相對優位原則,確保法制的健全性
堅持形式和法制的相對優位,可確保行政體制突破以往限制,突破行政合法這一邏輯怪圈。詳細來說,要想落實好此項工作,需要做好以下接點工作:其一,堅持形式法制的優位原則,在行政體制的創新環節,需要明確行政主體的立法權力,切實去改變部門的立法,避免出現地方立法出現利益化和工具化問題。其二,堅持形式的法制優位原則。在行政體制創新期間,要確定各級政府以及部門的執法權力清單,這樣才能更加高效的配置和行使權力。其三,堅持形式的法制原則。創新行政體制期間,必須把分權制衡作為基礎原則,確保行政的決策權力、監督權力以及執行權力相互分離。其四,需要堅持形式法制的優位原則,在實際創新過程中,構建滿足有效運行的完善機制,以此強化行政決策效果,確保決策具有公平性和公開性,強化信息化的程度,調動大眾參與的積極性。
(二)堅持合理性的思維與法制思維的基本目標
堅持合理性的思維與法制思維的基本目標,需要具體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處理好體制的創新與法制穩定性之間的關系,及時確定那些實踐中較為成熟的經驗以及做法,利用立法將其明確,這一樣不僅可以保證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性,也確保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溫星星,以免出現乏力強制問題。其二:妥善的處理好法制的可預期以及體制創新的不確定性,并且針對那些創新期間產生的穩定性內容以及舉措,必須及時利用立法將其確定,以此去維護法制創新的規范性以及法律性。其三,妥善的去處理行政管理的創新效率和公平性之間的競爭,切莫違背法律的公平性標準,要把經濟的效率性作為思維導向,利用原則去約束和制定政策,通過上述舉措維護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性、公正性以及合法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影響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但是,要想發揮行政管理體制的最大價值,凸顯其公平性,必須了解在創新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如法律制度不夠健全、實質法制和形式法制出現界限模糊問題等。并結合實際存在不足,利用合理舉措去解決,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法治的困境,堅持形式和法制的相對優位原則,堅持形式法制的優位原則,健全法律制度,明確劃分實質法律和形式法制的界限,妥善的去處理行政管理一直的創新效率和公平性之間的競爭,妥善的處理好法制的可預期以及體制創新的不確定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理想之間相互抵觸等問題,強化創新的想,把分權制衡作為基礎原則,確保行政的決策權力帶動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峰.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法治困境與維度[J].電腦迷,2018(11):153.
[2] 郭軍.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法治困境與維度[J].智庫時代,2018(44):1+3.
[3] 葉景升.鄉鎮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創新要點分析[J].經貿實踐,2018(18):271+273.
[4] 楊新.新形勢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8(08):98-99.
[5] 高穎.政府行政管理的體制創新路徑選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08):90-91.
[6] 史鳳林.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法治困境與維度[J].行政法學研究,2015(05):19-27.
作者簡介:孫佳萌(1986.11- ),女,漢族,遼寧遼中人,遼寧大學,辦公室科員,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