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摘要: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單位,肩負著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任,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通過從湖南省兩所職業技術學院中分別隨機選取5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從基本理念、管理體制、課程設置、教師團隊和實踐平臺等多個方面探究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湖南省的實際情況,針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出有效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創新創業人才
一、引言
從全球發展來看,創新創業已經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趨勢,它們不僅能夠推動產業的優化升級,甚至能夠刺激新的產業誕生,從而推動經濟和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目前,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力量,而創新創業是發揮該力量的重要途徑,例如,FaceBook、Uber等的成功案例,都是新時代人們創新創業的產物。從國內形勢來看,創新創業是推動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我國渡過“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方式。同時,我國是人口大國,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同就業崗位的有限性形成了巨大矛盾,創新創業能夠有效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對實現社會穩定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鼓勵我國大學生積極創業,中央政府不斷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提出要堅決消除阻礙個人及企業進行創新的各種不利因素,營造“人人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2015年,中央政府再次強調創新與自主創業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已經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院校課程中。但是高職院校作為實務人才重要輸出源,其創新創業培養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不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會影響高職院校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是需要高職院校和政府必須正視并積極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系統了解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探究完善對策,不僅能夠推動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合理構建,培養更多的現代化專業人才,而且對其它地區的高職院校完善教育工作提供參考價值,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多從學生、教師、社會企業、政府等不同角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職責出發進行研究。Dean A Shepherd(2013)從創業教師因素進行研究,他提出由于很多高校的創新型教師的數量較少,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并且教師的創新能力較差,這導致教師無法為學生傳授充足的專業知識和給予正確的指導[1]。Badariah(2014)認為創新教育和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這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風險識別、洞察商業機遇和制定創新計劃等技能[2]。Drucke P F(2015)從環境因素的角度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研究,他提出大學生畢業之后選擇創業很容易受到家庭、社會環境等影響,尤其是當家長反對學生自主創業和政府給予的幫扶政策不夠時,很容易挫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3]。Bandura R P(2015)提出學生要想創新創業首先要具備充足、扎實的專業知識,他表示大多數的成功企業家都是將自身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相互結合才獲得發展[4]。Jose C(2016)采取對照試驗研究方法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研究,發現接受創業教育培訓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創業能力,而沒有接受創業教育的學生的創業能力較差,因此,學校要注重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與開展[5]。
國內學者方面,周志成(2011)提出創新教育不僅是要對教育進行改革,還要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6]。李麗萍、鞏艷芬和肖艷玲(2012)則對師資力量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進行研究,提出我國要不斷擴大具有創新性的教師規模[7]。李世佼(2013)則強調對教師應進行定期創新創業教學能力培訓[8]。對此,談曉輝、張建智、關小舟(2015)認為高職院校要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培訓和學習[9]。魏美春、方經奎(2015)建議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必修課程范圍內,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專業和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編制合適的專業教材,開展經濟學、法學、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實踐課堂[10]。尚大軍(2016)同樣認為師資條件是影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提升教師招聘標準,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并制定嚴格的評估制度等對策[11]。夏燕蘭等(2018)則強調應專創融合,斌剛提出應從深化學分制改革,實施分類分層培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構建專創融合人才培養的保障措施[12]。
國內外學者對創新創業的研究時間較長,形成了較豐富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從教師、學生、學校和企業的角度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進行研究,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創新教育課程、專業的教師教學和良好的企業實踐機會及有力的政策,更好地構建并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自主創業,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從國內研究現狀可以看出,雖然高職院校為我國不斷輸出實務型專業人才,這些人才對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力,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制定明確的標準和要求,缺乏系統思考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的具體措施,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三、 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為了解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真實情況,筆者以湖南省兩所高職院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這兩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進行了實證調查。從這兩所院校隨機挑選500名學生來填寫調查問卷,分別回收了490份和480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分別達到98%和96%,符合問卷調查法的要求。此次調查問卷涉及的范圍為: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態度、學生實踐活動參與狀況、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對學校創新創業工作的態度以及學生創新創業未來需求等。經過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基于教育生態理論,從學校、政府、周圍環境等三個維度分析了當前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1.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有待完善。學校創新創業理念直接關系到學生正確意識的培養。一方面,調查問卷顯示A、B高職院校中明確表示自己肯定會創新創業的學生比重非常低,同時有較大比重的學生將不會進行創新創業的原因歸咎于資金缺乏、政策的不完善和家庭不支持等,忽視了自身能力因素,這說明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存在理念問題。很多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等同于自主創業,這也導致學生對這兩個名稱形成錯誤理解,忽視了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等來實現創業,這與國家提出的創新創業口號的含義相背離。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忽視了創新創業學科與其他專業的關聯性,而是將創新創業當成一門簡單的課程對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這導致學生不能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進行緊密聯系,影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2.課程設置和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從課程設置來看,首先,A、B院校基本都將創新培養與自主創業分開進行授課,同時以課堂授課為主要形式,實踐活動或實訓課程較少,調查問卷數據顯示有22.68%的學生認為學校需要完善授課方式。其次,高職院校關于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的課時較少,并且沒有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緊密結合起來,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最后,多理論知識,關于企業經營管理的知識較少。學生要想創新創業,首先要了解建立企業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等,掌握市場運營和企業管理的技巧,教學內容的有限性導致學生難以獲取充足的知識和經驗,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從學生創新創業考核制度來看,當前的考核制度無法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一方面,調查問卷顯示有15.46%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參加學校實踐活動或進行創新創業,這是由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學校實行嚴格的考勤制度,導致學生很容易因進行創新創業而被記缺勤,影響自己其他科目的期末成績,甚至有可能導致學生無法順利畢業,嚴重挫傷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多以試卷考試的形式對學生創新創業學習效果進行檢驗,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但無法激發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的積極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課程內容和科學的考核制度尤為重要。
3.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構建不完善。調查問卷顯示,有較大比重的學生對當前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表示不滿意,并且由相當大比例的學生提出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現跨校交流等,這都說明目前湖南省高職院校為學生構建的創新創業平臺尚不完善。同時,學校的實訓場地和設備有限,并且沒有對學生統一開放,導致學生無法充分利用這些實訓設施,這嚴重限制了學生進行創新研究工作,不利于學生構建創新思維和提高創新能力。
4.教師團隊創新創業素質較低。教師只有具備充足的專業知識和有效的創新創業技能,才能為學生傳授更多全面、專業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方面,湖南省高職院校的教師普遍存在創新創業經驗匱乏的問題,很多高職院校為了完成上級任務,組織學校部分其他專業的教師組成團隊進行創新創業課程授課,由于這些教師自身能力有限,無法將專業的創新創業知識、國家政策、方式方法傳授給學生,更無法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外聘教師的參與積極性較差。通過對A、B兩個學校進行調查發現雖然這兩個學校都聘請了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導師,但是這些導師很少來學校授課,學生很難了解到真實的企業建立和經營相關的知識及經驗。
(二)政府方面
1.政府鼓勵政策和法律較少。近些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出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但是其中高職院校學生能夠享受的政策較少。首先,由于學生剛畢業初期缺乏資金支持,無法進行自主創業,需要政府給予財政資金支持。其次,學生創新創業經驗較少,很容易在創業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最終導致創新創業失敗。目前,湖南省當地政府并沒有針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制定風險保障規定,提供的創新創業培訓活動也很少,這使學生受到高風險和經驗不足兩方面因素的制約。最后,法律不健全也是政府工作不到位的重要方面。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創業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糾紛案件,由于法律缺少針對創新創業的明確條文,導致學生很有可能因為躲避風險而選擇放棄創新創業。
2.政府政策宣傳力度不夠。調查問卷顯示,有32.37%的學生表示對政府的優惠政策非常不了解,這說明政府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目前,政府政策的宣傳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向院校下發文件、新聞發布或官網公告的方式進行宣傳,對高職院校學生產生的影響力較小,導致很多學生根本不了解政府的優惠政策,學生無法享受這些政策保障,甚至挫傷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同時這也導致政府政策沒有被充分利用,造成資源嚴重浪費。
(三)周圍環境方面
1.社會幫扶力度不夠。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初期會遇到各種困難,因此,需要社會給予高度重視和大量幫助,這能夠很大程度上增強大學生的信心,激發創業積極性。由于大學生創業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盡管政府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資助資金金額有限,需要社會投資者進行支持,但是目前大學生面臨艱巨的社會融資困難,尤其是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融資難度更大。同時,大學生缺少企業經營管理經驗,而社會上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幫助的機構或群體較少,導致畢業生無處學習專業技能和進行經驗交流。整體來看,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行為支持力度較低。
2.家庭環境氛圍不佳。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的學歷水平不斷提高,這也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壓力,同時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更希望子女能夠考上公務員,選擇穩定的就業形式。在本次調查問卷中也發現有很大比重的學生表示家長不支持自己嘗試創業,家庭的不支持會嚴重挫傷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和積極創新的積極性,最終導致整個社會出現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缺乏活力的現象。
四、 健全湖南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管理
1.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一方面,高職院校首先要將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學生作為創新創業培養工作的思想理念,而不是為了應對上級要求,打造表面工程。學校要倡導學生認真學習,充分發揮自身能力進行理念創新和思維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樹立將創新創業思想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從專業課程開展和使用的過程中都要幫助學生開拓發散思維,構建創新邏輯,倡導以實踐來提升專業能力。高職院校只有具備正確的創新創業意識,才能更好地制定學生培養工作。
2.制定合理課程和評價制度。高職院校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增加經濟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相關內容,這對于學生自主創業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知識是指導實踐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具備充足且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應對創業過程中的問題。高職院校還需要為學生開設禮儀課程和商務溝通課程等,提高學生與人溝通能力和素質水平。同時,高職院校還要意識到法律知識對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性,為學生開設法律基礎課程,增加學生關于經濟法律法規等知識儲備。此外,學校還可以將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課程成績相關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身創業能力。通過開設合理的課程,能夠豐富學生創新創業需要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創業能力。
實行科學的評價制度。一方面,由于學生忙于日常專業課程學習,沒有充實的時間進行創新創業,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對這部分學生實行彈性休學制度,適當延長畢業時間,避免學生因為創新創業而發生學分被扣、無法順利畢業等問題出現,消除學生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確定科學、有效的學生評價制度。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是以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考核,這樣只會導致教育工作停留在理論層面,學校應重視特性評價的作用,注重考查學生在思維、心理和能力方面的真實情況,并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對創新創業課程進行調整。
3.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平臺。高職院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完善創新創業平臺。第一,加快校內平臺建設進度。學校可以在資金能力范圍內,結合學生創新創業發展需求建造實訓樓,并對學生進行開放,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設施和平臺進行創新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創造機會。同時,高職院校要意識到創新創業比賽活動的重要性,可以開展市場營銷比賽、校園創業比賽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第二,加強校企合作和跨校交流,高職院校可以同湖南省當地的企業進行合作,安排相關專業的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企業,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與當地的其他學校開展交流活動,不僅可以聘請其他學校的創新創業教師來校進行講座與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開展學生交流活動,學生通過交流可以進行思想碰撞,推動學生創新成果的產生。
4.打造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專業的教師團隊能夠為學生傳授更專業的知識和更豐富的創新創業技能,所以高職院校要打造專業的教師團隊。一方面,招聘專業教師,邀請優秀企業家任學校導師。高職院校可以向全國著名高校招收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有關的專業研究及博士畢業生,杜絕由非專業教師兼任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行為,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學校可以聘請當地優秀企業家擔任學生導師,為學生提供接觸企業家的機會,從而學習更多的創新創業知識,也能夠增加學生的人脈資源。另一方面,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培訓活動,高職院校要定期組織跨校交流和校外培訓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去企業參加培訓,了解最新的企業信息和創新創業政策等,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指導。
(二)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導
1.從政策和立法方面增加保護力度。政府幫扶政策和立法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增強學生積極創業的信心,所以政府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制定更有力的優惠政策,完善法律法規。一方面,解決學生融資難題,政府可在對高職院校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資金支持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更多的融資渠道,建立合理合法的地方小額貸款平臺,從而有效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同時還可以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對創新創業企業起步時期實行稅收減免措施。另一方面,加強法律保護,尤其要完善《大學生保護法》和《就業促進法》等法律內容,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和案件糾紛等制定明確法律規定,為學生順利創業提供法律支撐。
2.加強宣傳力度。由于很多學生不了解國家政策,導致學生因過度擔憂創業風險因素而選擇放棄自主創業,也造成國家政策和資金浪費。因此,政府要加強政策宣傳力度。一方面,實行多渠道宣傳方式,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小視頻APP、微博客戶端等年輕人經常使用的網絡平臺進行宣傳,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另一方面,豐富宣傳內容。政府在進行政策宣傳時,不僅要將政策內容傳達給學生,還需要對政策進行解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政策目的、政策享受辦法等。
(三)打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1.加大社會幫扶力度。一方面,要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湖南省可以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由企業家、政府人員、高校領導和優秀創業畢業生組成,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并提供幫助。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提供幫助。學生在創新創業初期會遇到來自經濟、管理方法、企業運營等多方面的問題,企業要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適度投資并積極進行指導。
2.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是子女最強大的后盾,是子女不斷向前奮斗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家長要努力為子女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積極支持子女創新,不要局限在傳統就業思想中,不要阻斷子女積極創新和創業的道路,可以從資金、創業方法和情感上給予子女充分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Dean A Shepherd.Research on Evalu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2013:7.
[2]? Badariah.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e of the Five Based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2014:6.
[3] Drucke P F. 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5,26.
[4]? Bandura R P,Lyons P R.Performance Templates:An Entrepreneurs Pathway to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2015,26.
[5] Jose C.The Kaufman Panel on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R],2016.
[6]? 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學視閾下的創新創業教育[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 3):122-125.
[7] 尹志紅,鞏艷芬,王艷秋,等.管理類本科教學團隊影響因素分析及建設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11):89-90.
[8] 雷洋,李世佼.基于“優質”理念的《國際貨運代理實務》實訓課程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3,(33):282-283.
[9] 談曉輝,張建智,關小舟,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研究與探索——以中南大學能源學院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6):92-94.
[10] 魏美春,方經奎.高校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可行性路徑探究——基于贛南師范學院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5):84-86.
[11] 尚大軍.農村生源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與提升[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2):40-44.
[12] 夏燕蘭,陳加國,丁守剛.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探究[J].河北職業教育,201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