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亮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顯著提升教學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了翻轉課堂的概念,并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的問題現狀,重點探究了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以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物理;物理教學
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實現教學空間與時間的有效延伸,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學生在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初中物理學習中,可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由此可形成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應注重對翻轉課堂的利用。
一 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的形式是指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翻轉過來,由教師主導變成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式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期間教師只是發揮適當的引導作用。通常情況下,教師需要利用微課的媒介,在課堂教學之前制作短視頻,并在視頻中添加課堂教學要點,將其傳到互聯網教學平臺上,讓學生自行下載并觀看。學生在此過程中,會及時了解自身在知識學習中的不足,并做好適當的總結工作,以便課堂提問。同時,為檢驗學習成果,學生也需要在學習平臺善完成在線測試。由此可知,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1]。
教師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極大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做到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在線跟蹤,有利于在課堂實現針對性教學。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合作交流的形式,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會有所提高,進而增加學習過程的有效性。教師通過翻轉課堂可督促學生自主完成課前預習內容,并合理組織課堂討論學習以及課后的鞏固復習,這也是翻轉課堂應用在教學領域的一大優勢。
二 翻轉課堂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應用在課堂預習階段,提高預習效率
翻轉課堂是現階段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教師應利用翻轉課堂進行課前教學準備工作,進而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成果。在課前準備階段,應善于利用微課教學資源。該教學資源的具體形式包括文本、圖形、動畫以及視頻等,在微課的制作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設置預習課程的難度,以人教版初中物理課程八年級上冊“聲現象”一課為例,教師在講述“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鑒于學生初次接觸物理學科,教師為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可將微課視頻做成形象有趣的動畫,并將有關聲音傳播的概念融入到動畫中,進而實現教學計劃與教學課件的有機結合。
而學生通過觀看這樣的微課視頻,一方面可提高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課前預習的效率,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了解。現階段,受到素質教育改革的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日趨明顯,翻轉課堂的方式,在課前預習階段的應用,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觀看微課時可主動提出質疑問題,教師可對其進行在線答疑,進而增加了教學方式應用的有效性,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效率。
(二)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針對性
在初中物理課堂實踐中,就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而言,教師通過講解課本知識,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此時,學生在學習課本理論時,顯得尤為被動。這種模式長期發展下去,學生會喪失物理學科學習的興趣,進而影響物理學科的成績,不利于學生積極向上心態的形成。而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適當放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發現。同時為提高教學過程的針對性,教師可適當發揮引導作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效性。例如,在講解《光的反射》這一章節時,為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合理化應用,教師可為學生分配一些平面鏡,并把學生分成幾組,對光的反射這一現象進行研究和討論。
在分組學習中,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教師應為學生設計討論主題,讓學生在課本知識的框架體系內,自由發揮想象。學生通過觀察平面鏡對陽光的反射,可知光具有反射效應,此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有關物理知識的講解,進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物理學科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以鞏固和提升。總之,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在初中教育教學領域中,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師可有效延伸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也由此落實了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的教育理念。
(三)應用在課后復習中,鞏固教學成果
翻轉課堂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不局限于課堂固定的教學時間。翻轉課堂應用在課后復習階段,可鞏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達到學習效果的優化提高。尤其是,基于學生學習基礎的微課視頻在課后復習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可提高復習效率、增加物理學習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把課堂作業和學生易錯的知識點在課件視頻中合理呈現,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思路。而學生通過視頻課件的觀看,也能顯著提升自身的學習動力,進行形成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從課后復習課件的內容看,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復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應運用分層教學的理念,對同一章節的復習內容設置簡單、適中、困難三種級別的微課復習內容,讓學生有自主選擇權,進而增加復習過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例如,在初中物理課程有關“運動和力”課程的復習時,教師可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模式的課后復習視頻資料,對于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應重點強化其基礎理論知識,如運動的描述、運動的快慢、長度、時間及其測量以及力的概念、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等。而對于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而言,應注重提高其對理論知識實際應用方面的培養與復習,進而提高翻轉課堂的運用效率,以學生的為主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效率、鞏固教學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初中物理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者作用,將課堂的預習、學習以及復習工作適當交由學生自己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發揮引導作用,以此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科學化與合理化,保證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實,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2]。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可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預習效率,而該種方法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保證物理教學的合理性和針對性,進而鞏固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 ]謝旭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11):51.
[2] 朱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8,7(1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