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愛
摘要:“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給人類留下慘痛教訓,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堅持走綠色優先、生態發展路徑,生態文明之于鄉村振興有著極其重要性。筆者通過分析生態文明與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組織四個振興的邏輯關系,來闡釋生態文明之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關鍵詞:生態文明;鄉村振興;作用;發揮
縱觀千年歷史,人類在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總結歷史和經驗,發展至今生態文明已然成為世界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而且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就是生態宜居,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最終目標也是要實現鄉村生態與產業、文化、人才、組織的共同振興,所以生態文明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有著極其重要性。
一、生態文明是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在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中就提到,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業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在提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原則中,其中一條就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此乃生態文明之內涵。可見生態文明是鄉村振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
二、生態文明是鄉村產業持續發展的生命之線
鄉村振興的第一個總要求即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是重點。俗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鄉村要振興,首先必須有物質的極大豐富,豐富的物質需要有產業來做支撐。然而鄉村區別于城市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生態,對于渝東北地區來說,鄉村更是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緊接著產業興旺提出的第二個總要求即是生態宜居,生態宜居是關鍵,要求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鄉村振興戰略的初衷是要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生態文明是鄉村產業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一直堅持的底線,更是不可逾越的紅線,若離開生態文明談產業發展,那也只能說是鄉村經濟的發展,更面臨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利益的不良發展態勢,鄉村也將面臨消亡的可能,何談振興?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所以只有堅持生態這條紅線,充分結合鄉村實際和最大特點及優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鄉村產業才能青青永駐、持續發展,生態文明是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堅持的主線,更是生命線。
三、生態文明是鄉村文化永續發展的獨特資本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鄉風文明是鄉村文化的最高表現形式。建國以來,一直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抓。產業興旺是對鄉村物質的充分挖掘和發展,而鄉村文化則是對鄉村精神的極大補充,二者相互映襯補充。鄉村文化是相對于城市文化而言。濃厚的鄉土氣息、淳樸的鄉風民俗、開闊的鄉村視野、誘人的環境資源、豐富的物質資源等等的和諧共生狀態構成鄉村文化的內容,而這種文化也是現代城市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它的吸引力,不僅僅是好看好玩,根本在于鄉村文化所蘊含的生態性,人們追求的是鄉村特有的這樣一種生態體驗、綠色享受、健康生活。而生態文明的內涵就包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內涵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而鄉村文化的生態性,讓人釋懷,心胸開闊,精神飽滿,生態綠色食品更是大家的最愛。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支柱,同樣綠色生態的鄉村文化即是鄉村的靈魂和支柱,若脫離其本質的生態性、綠色本色而空談精神和文化知識的豐富和發展,也許鄉村將面臨失去自我,失去原色,失去發展的資本,而成為城市發展的代替品,甚至是犧牲品,所以生態文明是鄉村文化永續發展的獨特資本。
四、生態文明是鄉村人才安心建樹的環境保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必要要素,更是核心要素,然而人才從何而來,人才又如何施展才能,人才最終又如何安心駐留,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之一,必不能缺少生態二字。從心理學的角度,從人性上講,人是趨利群體,但人才更看重的是當地是否有適合充分施展才能的合理平臺,合理平臺的搭建和運作必然缺少不了適合長期發展生存的生態政策、制度、法律等環境作為保障,發展中避免不了競爭,但有良好政策、制度、法律等作為保障,進行良序競爭,符合發展規律,人才也能安心建樹。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若沒有生態的生存、發展、政策等環境作為保障,讓我拿什么愛你——可愛的鄉村?對于發展略顯弱勢,人才又流失嚴重的鄉村來說,要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更需要在伊始從生態文明上著手建立完善的發展政策、制度、法律等,來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
五、生態文明是鄉村黨組織凝心聚力的力量源泉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中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和國家聯系群眾最重要、最直接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和國家凝聚基層百姓人心和力量的關鍵抓手,鄉村黨組織是否廉潔、公正的形象,帶領群眾創新創業發展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黨和國家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望,鄉村基層黨組織具有極其重要作用。生態的本意是各種人與事物、環境等達到的一種和諧生存狀態,而百姓更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生態生存環境,而這種生態環境的維持和維護,更需要鄉村黨組織的有力作為,如何保障鄉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有力,又能更好的凝聚人心和人力,以及鄉村黨組織的發展、管理和工作都合理有序,必不能離開生態二字,鄉村黨組織的選舉產生需要生態合理的選舉程序和制度作保障,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鄉村黨組織在履職盡責過程中需要生態的制度、機制、法律等作保障,才能更好施展才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建立生態的群眾監督機制,讓鄉村黨組織在群眾的監督下,透明、公開的有力作為,這也是鄉村生態振興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