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對管理會計進行應用和研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管理會計在提高我國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應用仍存在很大局限性。本文對管理會計未來發展提出了加強理論研究建立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轉變觀念提升管理會計地位,積極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重財務輕管理;中國特色理論體系;信息化建設
一、前言
管理會計是20世紀初伴隨著泰勒的科學管理產生而產生的,并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國外企業中得到了運用和推廣,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了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和應用。多年來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于介紹引進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其應用只是在部分地區、企業零星分散應用,未形成一套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近幾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面臨著市場經營、產品開發、產品成本控制、責任成本考核等諸多經營管理問題,提高企業內部現代化管理水平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管理會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二、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現狀
(一)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與實踐應用環境不相適應
管理會計作為一門管理科學,其發展應用應與一定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相適應。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基礎仍源于引進國外研究成果,詮釋西方管理會計,針對我國實踐進行理論創新的不多,這大大限制了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推廣。如長期投資決策分析中關于資金時間價值的計算,所有理論都是基于西方國家的復利制計息,而我國實踐中多是單利制計息,這使得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長期投資經營決策和長期投資敏感分析,很難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發揮應有作用。
管理會計理論中的概念、方法和模型主要結合了統計學、經濟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充分運用了各自的處理方法與技術。用數學模型定量地分析解決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因其可量化、易判斷易管理受到了企業管理者的青睞,但企業實踐經營環境一旦不符合數學模型的前提假設、適用條件,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模型的分析結果用于指導企業經營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如預測分析中常常提到的回歸分析法適用于自變量與因變量間存在線性相關關系,且要求有多組歷史數據為依據應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推測趨勢,數據多才有足夠的顯著性,才能符合統計學的要求。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存時間短,長期歷史數據難以滿足,而利用回歸分析法預測成本進而指導實踐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管理會計中銷售預測方法包括了算術平均法、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等等,而實踐中企業制定銷售目標時,總是結合市場情況,使目標銷售額保持著不斷增長的趨勢以適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之需要。這些平均法下的預測不能反映銷售的發展趨勢,因而缺乏實際的運用價值。
(二)重財務輕管理的社會環境還沒有得到有效改變
西方管理會計形成以后,為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英、美等國家的會計界推進了管理會計的職業化,逐步形成管理會計師職業,形成了一個高素質的管理會計師團體。有資料顯示美國90%的會計人員從事著管理會計工作,75%的工作時間用于決策支持。而我國有大約1700萬的職業會計,他們從事的工作重點在財務會計方面而非管理決策。而在我國從社會到學校、從學校到企業人們普遍重視財務會計而忽視管理會計工作。
雖然近幾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一些大企業集團開始重視學習運用現代管理理論,管理會計在大企業集團被推廣應用,并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眾多的中小企業只有會計人員和財務人員兩大類,管理會計的任務和職能基本上由財務部門和成本部門分擔,沒有專門職能部門來執行管理會計,更沒有管理會計師這個職業。
(三)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滯后。
在重視財務的社會環境下,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財務軟件的研究開發受到了廣泛關注,得到了極大推廣;而管理會計軟件開發、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后。管理會計涉及面廣,不同類型企業經營環境千差萬別,管理會計軟件開發、信息化建設需要既熟悉財務又懂生產經營、企業管理、計算機技術等的復合型通識人才來完成,難度大成本高。管理會計軟件開發少,管理會計中先進的預測決策模型難以有效推廣利用抑或未被用于企業管理,管理會計作用在企業管理中不能有效發揮。
三、對我國管理會計發展趨勢的探討
(一)加強理論創新,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我國應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我國的管理會計要定位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同時密切結合中國企業實際情況,加強對現有的理論體系重新評價,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設,拋棄過時的技術方法,不要僅僅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與數學模型,不能生搬硬套無法操作的名詞、概念與方法,而要強調行為的研究與應用,以便于廣大會計人員、管理人員操作運用為基礎。
一方面我國應充分重視、積極引導學術界開展有關管理會計理論的大討論,百家爭鳴,力促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形成。如我國可以設立專門機構來研究和指導管理會計工作,展開管理會計的系統研究;科研院所也要大力支持理論研究者開展有關管理會計的學術探討;也可通過創辦專門的管理會計刊物,促進各種學術或職業組織將管理會計列為其重要的研究課題。
另一方面我國要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強典型案例研究,探求由實踐經驗補充完善理論的道路。雖然管理會計在我國的傳播和應用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但我國的企業始終沒有停止過利用管理會計方法推進企業發展。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的使用是自發的,企業的判斷標準就是實際應用價值。如20世紀50年代的班組核算,60年代的分級歸口管理,90年代的“邯鋼經驗”以及目前海爾集團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等,這些實踐經驗是我國企業結合中國國情創造性地應用管理會計的成功典范。如果能在借鑒西方管理會計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加以系統化、科學化的總結,必將有助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二)轉變觀念,提升管理會計的地位
管理會計從傳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并成為與財務會計并列的獨立學科,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財務會計的任務是要解決企業與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問題。管理會計的任務是幫助企業改進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尤其是為最優經營決策和最高經營效率提供有用的方案和資料,達到創造價值的目的。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規范以對外報告為主的財務會計,但資本市場的繁榮更需要先進的以對內管理為主的管理會計。我國應采取措施創造條件盡快轉變目前管理會計遭冷遇的局面。
(1)建立我國“管理會計師”考試和資格認證制度,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我國有必要借鑒西方先進經驗推進管理會計的職業化,組建管理會計師協會。管理會計師協會的成立既可以推動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發展,也能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持有管理會計師證書的人員都具有廣泛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企業高層管理職位。
(2)增強企業經營決策者的管理會計意識。管理會計行為是對企業的管理行為,而不是對企業的核算行為,這既是對管理者價值觀的一種挑戰,也是對管理者管理意識的檢測。企業經營決策當局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能否普遍應用,同時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更要懂管理。我國企業在積極推進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中,要注重培養企業主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意識;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教育,提高企業人員素質。
(三)制定具有指導性的管理會計法規制度
管理會計主要應用于企業內部,提供的信息不需要對外披露,從理論上講沒有必要制定有關管理會計的法規制度。但長期以來,我國的會計工作一直是在法規制度下進行的,我國的會計工作者樂于法規制度的作用,因此財政部門應考慮制定管理會計準則或具有指導性而非強制性的管理會計制度。
(四)努力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
現階段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認識和應用十分有限,其運用多是從單一領域的實踐開始,如預算管理信息化、成本管理信息化。我國企業在全面預算、成本管理等領域不乏運用成功的案例,而對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整體建設,成功的案例則鳳毛麟角,比較典型的如海爾、華潤、神華等大型的企業集團成功建立了管理會計信息化體系。但這些成功案例卻無法復制。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推廣之路還很長,國家應鼓勵、扶持軟件開發公司加大對管理會計應用軟件的開發力度,軟件公司也應該在提供統一模板的同時,給予企業修改系統的自由,或者由企業聯合IT部門、財務部門以及軟件公司共同建立定制化系統。
參考文獻:
[1]楊繼良.管理會計的現狀與反思[J].財會通訊,2005(5).
[2]相恒來.我國當前管理會計發展現狀與展望[J].商場現代化, 2015(24).
作者簡介:
薛雯(1971-),女,河南修武人,經濟學碩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