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華
[摘 要] 數學能夠幫助人們認識這個世界。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重要。本文以數學思維理論為依據,結合學生在高中時期的思維特點進行歸因分析,總結分析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對于高中生學習興趣的影響,為在高中開展更高質量的教學工作、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高中教學;數學思維能力;人才培養
數學在《辭海》中被定義為: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即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形和數的科學。通過定義就可以看出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性的科學,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害無益,科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什么是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不是死記硬背就能夠掌握的知識。數學思維就好比音樂家和畫家在進行創作時需要的“靈感”,這種“靈感”在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具體而言,數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空間抽象思維等。邏輯思維用于對事物因果關系的理解和對或然正確命題的推理等。邏輯思維的非數學應用也十分廣泛,例如說話、思考等都需要用到邏輯。形象思維是理解、運用、變化平面圖形的能力。例如之前說的數形結合,就對學生的圖形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時候我們解釋某些復雜的關系時會畫一些結構圖,這也是形象思維在起作用。空間抽象思維能力則是指將平面圖形和空間立體圖形進行相互轉換的能力。數學思維本身不是數學的一個知識點,但又貫穿在數學學習的方方面面,就像是數學這棵大樹的龐大根系,雖然看不見,卻給每一片枝葉輸送著養分。
二、當前高中生數學思維發展現狀
高中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迅速,形象思維能力也日益成熟,空間抽象思維能力逐漸加強,這就更加凸顯了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抓住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矛盾,盲目采用“題海戰術”,對學生的成長并無裨益。事實上,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受到影響的具體表現就在于數學思維的膚淺性、數學思維的差異性、數學思維定勢的消極性三方面。只有在了解其成因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對癥下藥”,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培養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具體舉措
1.通過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質培養激發積極思維
心理學上有軀體標記假說,認為人哪怕在進行看起來是“理性”的思維時,也依舊需要用到情感和感覺。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也十分重要: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反,糟糕的師生關系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諸如數學史講解、數學小實驗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通過變換教學情境提供思維空間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來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下面主要選取兩種教學情境進行說明:(1)認知沖突型情境,教師通過對新舊知識點進行變換,讓學生產生一種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無法兼顧的矛盾思維,這種認知沖突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比如:針對一個相同的數學問題,僅變換問題中“值域”與“定義域”等容易混淆的數學名詞來讓學生解答,并說明二者之間的區別。借此來幫助學生區分“值域”與“定義域”的概念。(2)試錯型情境,學生在求解過程中犯錯是很正常的現象,通過允許學生試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針對一個數學問題,讓做錯的學生在改正錯誤中進行反思,最后教師進行點撥歸納,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在認識到每個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差異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情境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出更高層次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小慶.如何讓數學也形象生動起來[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20-121.
[2]秦莉.高一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的現狀與對策[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3]劉希磊.數學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素質教育研究),2007(1):119-122.
【課題類別: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名稱:基于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高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490。】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