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欣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逐漸成為了教學重點,引起了教育人士的高度關注。作為培養學生藝術素養重要途徑的音樂教育,其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以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和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為目的,因而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全面貫徹這一教學目標,將審美作為教學重點,滲透于音樂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基于此,本文將簡單論述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審美教育;滲透策略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審美能力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所以高校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和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音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方法,而審美教育則是它的核心,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不僅是為了滿足學生發展需求,也是由音樂學科特點所決定的。長期以來,高校的音樂教學重點都集中于音樂專業技能的提高上,而對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則不多重視,因而使得音樂學科的美育功無法充分體現,也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順利推進。因此,本文探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意義
音樂審美顧名思義,就是鑒賞和品味音樂,深入音樂內在,感受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含義。匈牙利著名的鋼琴家李斯特曾說:“音樂可以說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說話和被一切人所理解。”所以音樂的真諦只有真正了解并懂得鑒賞的人才能夠懂得。審美教育不是簡單的視覺享受,而是要引導學生和音樂達成情感共鳴,從心底里產生一種愉悅感和享受感。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滲透審美教育,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加深學生對音樂內涵和蘊藏的情感的理解和感知,豐富學生審美價值觀念,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積極調整音樂教學方案,改革音樂教學方式,將審美教育完美的滲入其中,以促進高校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三、當前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不足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也得到了部分高校的重視,但其仍舊存在著諸多不足,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一)學校對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視度不足
雖然新課程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但仍舊有一些地區的教育觀念比較陳舊和落后,導致其對音樂教育仍存有一定的偏見,將其當做教育的附屬品,作為文化課教學的犧牲品。即使開展音樂教學,高校也將音樂學科的教學重點集中于音樂理論知識和表演技巧的講授、實踐上,將音樂單純的看做是一門樂譜學習、音樂技能提升的娛樂性課程。由于學校對音樂學科的不正確認識,導致音樂審美教育得不到重視,從而使得音樂學科的價值和作用也難以被挖掘。此外,這種落后的教育思想也和當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大相徑庭,其教學目標也和素質教育所遵循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相背離,因而嚴重阻礙了音樂審美教育的發展。
(二)學校音樂教師資源短缺,無法全面展開審美教育
由于學校未從根本上重視音樂審美教育,僅僅將其當做是一門調節性和娛樂性的課程,所以其教學投入也自然有限,導致音樂教師資源極度短缺,造成音樂教師呈現青黃不接的態勢。一方面,是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雖然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基礎,但卻沒有教學經歷,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無法科學分配教學時間和內容,過于注重審美教育,忽視了學生基礎音樂知識的講授,導致音樂審美教育得不到有效開展和進行;另一方面,有些年老的音樂教師,其教學觀念太過陳舊,一時難以徹底轉變,且其音樂素養也早已和新時代音樂審美教育理念脫軌,導致在教學中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先進的音樂審美教育,嚴重阻礙了音樂審美教育的全面開展。
(三)學生對音樂審美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
音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也是學生,然而由于學生對音樂審美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不了解音樂審美教育對其未來學習和發展的意義,從而對音樂審美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較低,導致了音樂審美教育無法有效滲透在音樂學科教育中。自古有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而沒有興趣的引領,即使有再好的教學資源和條件,也難以促進審美教育的有效開展。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當做被動的聽講者,壓制了學生創造性和想象力的發揮,埋沒了音樂學科的自由性,使得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致缺缺。同時,因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寥寥無幾,課堂氣氛壓抑沉悶,無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自然也無從了解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導致音樂教學中難以滲透審美教育,學生審美觀和審美意識的培養被擱淺。
四、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擺正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
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服務于審美教育的。作為實施美育重要途徑的音樂學科,其教學基本理念就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努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教學重點。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努力擺正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從思想上提高對審美教育的重視,改變傳統的片面的音樂教育思想,明確審美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努力創新和豐富教學形式,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了解學生的審美心理和特征,并以此為切入點,按照層次劃分學生,并相應的為各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使得審美教育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大幅度提高審美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所有培養學生美育素質的藝術學科中,音樂是最為集中表現人的精神觀念和情感本質的學科,也是對人影響最大,最能發揮美育功能的學科,因而其素有藝術王冠之稱。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通過加強音樂和情感的聯系,可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且有助于學生藝術鑒賞力的提高,使其形成完善的審美體系和觀念,深層理解人類情感表達。審美教育對學生美育素質的培養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高校要高度重視審美教育,并將其滲透于音樂教學之中,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充分發揮音樂的美育功能和作用。
(二)創新審美教育方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未凸顯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已不適應現代音樂教育,也無法滿足現代教育需要。必須要不斷創新教育方法,多多開展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和表演技巧,還要讓學生重點理解音樂內涵,深入感受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同時,教師還要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親身實踐和表演,掌握音樂鑒賞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想法和見解,不強加自身意愿和想法于學生的身上,多多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努力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依據不同學生特點和能力,對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計劃,從而為提升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做鋪墊。
(三)提高教師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起到良好的引領作用
音樂教師是高校音樂教學滲透審美教育的主力,因此音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這才能在教學中為學生做好審美引領工作,為學生傳授正確的音樂鑒賞價值觀念,準確分析并表達出音樂內涵,引導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鑒賞音樂的方法,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吸收新音樂知識,更新自身審美理念,努力和新時代音樂審美接軌;另一方面要努力創新審美教育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為學生建立開放、自由的自我發揮平臺,循序漸進的滲透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結語
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音樂理論知識和專業技巧固然重要,但掌握音樂真諦,體會到音樂價值才是學習音樂的最高境界。因此,本文先是綜合分析了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意義,然后對當前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存在的不足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指出其主要存在學校對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視度不足、學校音樂教師資源短缺、學生對音樂審美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三點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擺正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從思想上作改變,提高對審美教育的重視度;創新審美教育方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教師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起到良好的引領作用等,有效結合了音樂專業知識教授和審美能力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怡.大學音樂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北方音樂,2015(7).
[2]王威沫.大學音樂欣賞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探討[J].北方音樂,2015(1).
[3]理想.大學音樂教育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6(1).
[4]吳陽.淺談高校音樂欣賞課與音樂素質教育的聯系及意義[J].決策探索,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