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群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全新金融形式的互聯網金融成為當前改變傳統金融行業的整體經濟管理核心制度的主體部分,從而有效的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的施行發展進程。普惠金融的核心技術依據是電子互聯網技術,同時通過結合傳統金融形式,從根本上拓展了經濟金融的服務渠道和涉及范圍,更好的完成了金融服務業務的廣泛普及情況,進一步改變當前社會金融的生活方式。本文主要以互聯網金融背景為實際探究基礎,通過分析廣西農村的實際案例總結歸納出農村范圍內普惠金融的相應發展策略措施。
關鍵詞:普惠金融 ?互聯網金融 ?策略研究
一、農村普惠金融的根本含義特征
(一)普惠金融的根本含義
普惠金融的根本含義是指面向全體社會公眾成員范圍進行提供經濟金融股服務的全新金融模式,充分滿足社會公眾群體對于經濟金融方面的實際需求,其中特別是對于偏遠鄉村地區的社會公眾的金融服務需求。普惠金融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全體社會群體組織金融服務需求的平等性要求,提供全民的金融服務;從具體微觀層面分析,普惠金融是通過借助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為一些低收入的普通人群拓展網絡金融服務渠道,更好的滿足此類群體的金融需求全新金融形式。
(二)普惠金融的具體特征
普惠金融與傳統金融形式有明顯的不同,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普惠金融的具體特征那個所決定的。普惠金融是在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為核心基礎依據,從根本實質是針對所有客戶可以通過自主服務進行辦理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在互聯網信息化蓬勃發展的當下,社會公眾群體通過借助手機電腦等多種媒體形式完成金融理財產品購買辦理,再節省時間的同時簡便了互聯網金融產品參與流程,為持續獲得經濟金融服務,有效的擴展金融服務客戶影響范圍面積,深入挖掘獲取金融服務客戶資源信息,推動互聯網金融企業產生更為明顯的經濟效益提供了重要建設性指導意見。與此同時,由于最初普惠金融的主要依據基礎是互聯網技術的更新換代,因此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水平直接作用于普惠金融的發展進程。在當前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的全方位優化完善,互聯網經濟背景下的普惠金融也在全國范圍內獲得的廣泛的推廣和普及。
二、互聯網背景下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持續性發展,在跟大程度上為推動普惠金融的全方位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從根本應用技術層面上為解決信息交換共享的不對稱問題提供了重要核心依據的同時有效延伸了金融業務的影響范圍面積,增強了金融服務空間維度。但是我國目前互聯網背景下普惠金融發展形勢依然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局限性。
(一)普惠金融的實際普及范圍相對較小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進程獲得了極大的推進,但是從具體影響用戶范圍來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實際認可程度不高,整體普惠金融的普及范圍較小,社會群體的普及率較低。隨著互聯網網絡的安全問題頻發,互聯網網絡漏洞的相繼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網絡詐騙事件,個人金融信息盜竊的層出不窮,繼而導致社會公眾群體對網絡金融缺乏所必須的安全感。同時普惠金融服務的主要群體是中低階層社會人群,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互聯網網絡接觸較少,不愿意改變原有傳統接收金融服務形式,參與互聯網金融投資。
(二)缺乏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機制
從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相對滯后,缺乏完善的網絡金融監督管理制度體系,制約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金融工程的具體實施有效推動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繼而使得原有傳統金融監管制度體系中的疏漏更為明顯,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督控制。我國的監管機制主要依據“一行三會”完成金融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實施,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之間相互分工明確,但隨著金融產品形式的創新發展變革速率較快,嚴重阻礙了網絡金融監管制度的建立,使得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
(三)未建立高效的信用評估體系
在當期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進行分析,是通過充分收集實際普惠金融參與客戶的網絡信息并加以篩選利用,繼而完成普惠金融用戶的金融信用資質,提供與之相匹配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因此,在實際金融服務提供平臺對于普惠金融參與客戶信用信息的搜集途徑并不統一,繼而實際獲取的用戶信用信息也有所區別。同時由于客戶信用資源信息不是共享的形式,會出現網絡金融提供平臺的信用信息獲取能力不對稱的情況,因此未能夠及時建立高效的信用評估體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增強了網絡金融平臺的監控風險,容易引發網絡金融風險。
(四)虛擬網絡與實體金融缺乏一致性
互聯網金融是實體金融的網絡化的集中體現,但是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傳統金融的發展。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目前金融市場上大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是單純依靠網絡發展普惠金融,沒有對應的實體企業,促使虛擬網絡與實體金融經濟缺乏一致協調性。普惠金融的側重點主要是針對社會閑散資金的投資利用,客戶群體范圍廣,實際金融成本低,但是缺乏實體支撐易產生金融泡沫,所以有效加強虛擬網絡金融與實體金融兩者之間的發展步調一致具有重要積極作用。
三、互聯網金融下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具體策略
(一)為普惠金融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
建立健全信息紕漏制度,促使投資者通過現有路徑手段獲取有效的投資信息,制定適合投資者并切實可行的投資決策,有效促進普惠金融的推廣范圍,構建所必須的良好信息共享機制。規范平臺信息披露內容。以廣西農村普惠金融過程發展來看,所管轄的全區范圍內建設“三農金融服務室”,實現廣西行政區內普惠金融全面覆蓋。通過加強金融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制度,更好的構建完善的信息共享評估機制。有效推動國家宏觀整體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指導政策方針策略,構建國家層面的金融政策環境。例如廣西自治區的農村地區,順應國家金融政策影響,建設開展并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地區。
(二)加大普惠產品的認知程度
普惠金融為從根本上獲取全體社會成員范圍內的關注參與,提高大眾的可得性,加大普惠金融產品的認知程度,大力開發移動媒體客戶端的多功能使用效果。與此同時,始終堅守普惠金融產品的個性化特點,不斷增強創新產品類型的涉及范圍,滿足多元化人群的不同投資需求。
(三)注重金融教育及權益保護工作
有效加強金融教育的宣傳推廣工作,不斷提供金融知識的普及力度,借助多重媒體形式完成普惠金融的宣傳教育工作,有效增強互聯網金融的全體社會公眾的認可度。除此之外,充分重視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自主維權意識,通過舉辦講座和交流會等多重形式增強法律教育宣傳工作,進一步掃除互聯網金融的投資服務障礙。
(四)增強普惠金融風險防范能力
為有效增強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風險防范能力,需要在金融業務的過程開展之前對參與客戶的資質完成全面的審核工作,采用多重形式完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普惠金融資質評定工作。及時跟進業務狀況,有效降低金融風險,注重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持續跟蹤服務,有效增強金融防范能力。
四、總結
以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時代背景影響下,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普惠金融問題,有效的通過借助實際廣西農村普惠金融案例分析,提出具體實踐策略措施應用,更好的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馬九杰,吳本健.互聯網金融創新對農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經驗、前景與挑戰[J].農村金融研究,2014,(8):4-11.
[2]羅永進.制約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原因分析及建議——以衡水市為例[J].河北金融,2014,(9):22-23,26.
[3]曾鴻.網絡金融發展對金融統計的影響初析[J].統計科學與實踐,2002,000 (006 ):37-38.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廣西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構建研究(2018KY0684)。
(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