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英語繪本閱讀在豐富學生閱讀素材、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量的同時,還應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趣味性的活動、創造性的語用、視覺性的插圖和開放性的問題為途徑,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0-0084-02
引 ? ?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要素構成。這意味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對所有學生的普適性要求。
閱讀是獲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重要過程。小學英語繪本閱讀作為課內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內在需求。繪本閱讀在豐富學生閱讀素材,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量的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本文將結合筆者改編的李歐·李奧尼的英文繪本Fish is Fish闡述在繪本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一些途徑和策略。本課基于原版繪本插圖和故事情節對文字進行了一定的處理,在本課繪本閱讀教學中,筆者通過圖片環游閱讀教學方式,在閱讀活動設計中結合“Think”“Dream”“Imagine”三個閱讀策略的關鍵詞,充分考慮語言活動的思維性,以多形式的閱讀活動為載體,在繪本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以趣味性的活動為載體,激活語言思維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趣味性活動教學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動覺等感官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學習,將枯燥的語言知識轉化為有趣的語言實踐活動。繪本閱讀同樣要先吸引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導讀繪本前應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于參與閱讀活動,其中歌曲、猜謎、游戲和視頻是比較常見的活動方式。
本課繪本故事的主人公是動物。因此,在閱讀活動前,筆者設計了Read and guess和Look and describe兩個趣味性的語言活動。筆者選取繪本中提到的四種動物形象,在猜的活動中呈現了兩段介紹動物的描述,讓學生在讀一讀、猜一猜的趣味活動中輕松地進入英語學習的課堂,同時在朗讀描述語時喚醒學生的知識儲備。接著在看一看、說一說動物的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描述動物特征和特性,在描述活動中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以視覺性的插圖為載體,訓練想象思維
英文繪本指的是以英語進行語言描述的圖畫故事書。繪本閱讀能力不僅包括閱讀文字的能力,而且包含讀圖能力。繪本的最大特征就是配有生動、形象的圖片,學生借助繪本插圖能夠較清晰地理解繪本故事內容。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圖片內涵,借助圖片訓練學生的觀察、提問、想象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在Fish is Fish繪本閱讀教學中,筆者導入趣味活動后結合繪本封面直入主題,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封面,交流封面信息,預測繪本內容,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封面上一條特別的會飛的魚,讓學生說說這條魚怎么有翅膀,為什么會飛。通過觀察封面、提出疑問、展開想象等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閱讀故事的好奇心,更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從中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在閱讀完繪本封面信息后,筆者呈現故事的第一張插圖,即小魚和蝌蚪在池塘歡快地游弋,引導學生自由想象故事的開始情節,在想象中開啟故事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表達所思所想,并能結合圖片想象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故事情節,通過想象促進思維,訓練自身的思維想象力,提升自主閱讀繪本的能力。
三、以開放性的問題為載體,發展邏輯思維
開放性問題能啟發學生的英語思維,并能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其對問題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并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在繪本教學中適時運用開放性問題,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養成使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依托故事的發展情節,巧妙運用開放性問題,在話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本課繪本故事的圖片環游閱讀教學中,筆者也多次采用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啟發學生思考,引發學生討論。如在小蝌蚪長成青蛙即將離開池塘時,教師呈現青蛙將要去哪里,它為什么要去那里,它又會看到什么,會發生什么事等一系列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創編故事情節。
再如,故事發展到:當魚有一天終于鼓足勇氣要跳出池塘到陸地上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時,它跳到了干燥的草地上。筆者又借助這一故事情節,創設了接下來這條魚會發生什么事情的語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故事。在故事演講中,學生發揮想象力講述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故事情節,使英語語言表達富有邏輯性和思維性。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和對故事情節的挖掘,引導學生在深層理解繪本故事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四、以創造性的語用為載體,促進思維發展
輸出活動是加深文本理解、內化語言知識、增強語言能力、加強閱讀體驗的有效途徑[1]。在繪本閱讀輸出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復述和寫作等活動,培養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當然,英語繪本提供給學生的不僅是英語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故事,使學生體驗故事情節,并將故事情節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以達成情感的體驗。因此,將情感和繪本寓意融入創造性的語言輸出活動中,可以讓學生真正走近文本,理解繪本故事的寓意,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在本課繪本閱讀拓展活動中,筆者結合本課最后魚的感嘆“Fish is Fish”設計了創編小詩的語用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本課繪本的寓意,以...can't..., but ... can...; ...is... The ...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rld進行創編活動。學生通過自編三至四組小詩,在自主創作和有感情的朗誦中再次感受本課繪本帶給他們的思考,即Fish is Fish告訴讀者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都有不同的能力,要懂得珍惜身邊的美好與精彩。
結 ? ?語
在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趣味活動、圖片素材、故事情節、思維問題等元素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探究繪本內容、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更應在閱讀中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王薔.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俞健(1985.12—),男,江蘇太倉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