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樂迎 劉紅翔
摘 要: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下,移動 APP也全面滲透于大學生的學習、交往和日常生活之中,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多重影響。面對新技術、新形勢,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醫學移動APP,拓展和創新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如何正確看待醫學移動 APP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應用傳統教學方法之外,如何正確結合醫學移動 APP為人體解剖教學服務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是目前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當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醫學移動APP;人體解剖學;教學應用
一、前沿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科學,隸屬于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在醫學領域,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任務是揭示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特征,各器官、結構間的毗鄰和聯屬,為進一步學習后續的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以往的解剖教學常采用教科書、圖譜、標本和模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但解剖術語繁多、內容枯燥。其次由于教學資源的局限性,比如圖譜無立體感、學校標本短缺、模型仿真度不夠等,導致人體解剖學課程抽象.難以理解掌握。再加上大學教育的自主學習性和老師上課的獨特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后的問題和學習上的難點無法得到及時和正確的答復和解決。
二、醫學移動 APP的產生與在人體解剖學教學應用的研究
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空前發展,醫學移動 APP 也大量面市。醫學移動 APP ,簡而言之就是安裝在移動設備上,承接來自開發商、平臺的各種信息,從而達成移動設備各項終端功能服務于醫學生學習的軟件。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設備能夠有效的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移動學習具有自主性、情境相關性、實時性和互動性等突出特點,特別適合于醫學教育。特別是人們通過移動終端增加了獲取知識的渠道,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優化了教育資源、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縮小地域、校際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
醫學移動APP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從各個方面解決了人體解剖學教學和醫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其中人體解剖學圖譜APP,內有大量的3D圖片,立體實物圖片,可以進行360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旋轉,并且進行了系統性的分類和歸納,從而解決了在傳統解剖學實驗室教學中的問題。比如在實驗室的教學中實驗操作臺不足等因素致使學生沒有充足的標本學習,實驗技能掌握不充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保證多數學生能近距離觀看,學生并不能透徹理解。有些像前庭蝸器、腦神經等微小不易觀察,模型或標本無法顯示每個層次的局部結構也增加了實驗室教學的難度。實驗室標本均經福爾馬林處理,具有強烈的揮發性和刺激性,學生若長時間吸人福爾馬林,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學習的積極性。而手機人體解剖學圖譜APP又有以下優點:①為教學提供完整的資源,更加直觀地為學生構建人體結構的空間關系,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立體化、形象化,使學習具有探索性。充滿樂趣,提高學生學習解剖的積極性;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減少接觸標本的時間,提高解剖操作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習效果;③將教學中難于講述的內容,生動地展現給學生,降低教師的授課難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教與學更輕松;④手機方便易攜,并且APP可免費下載,實施起來簡單易行。使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室或標本窒,而可以隨時隨地利用APP進行人體解剖學的學習。因為教學和復習不限時間地點,教師及學生都易于接受,利于推廣;⑤在傳統的人體解剖教學中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枯燥乏味的教學導致教學效果下降。此時合理的使用此APP可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習的連續性。
由于教育資源的局限性,像醫學移動課堂,醫學時間等APP也就按需而生。這些APP有利于教學視頻,教學圖書,講義等的資源共享,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分配,從而提高全國醫學生整體的學業水平。但是移動APP在人體解剖學教學的應用中仍將面對許多問題:①人體解剖圖譜APP與真實人體標本有差距,因此不能完全代替人體標本、模型,不能忽略以往的教學方法;②QQ這類的軟件雖然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之外遇到問題得以解決,但是仍然存在老師未看手機而解決不及時的情況;③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太多依賴APP,如果使用頻率過多,會導致視覺新鮮感淡化,講課的感染力會下降;④教師應該合理地引導學生使用手機,避免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過度依賴移動APP,而應該有的放矢,防止過度視覺化而造成相反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手機因其具有即時性、交互性、全球化、個性化等鮮明的特點,已成為新時代標志性的科研成果。移動APP的發展為人體解剖學教學的載體和途徑的創新、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增強、內容和空間的拓展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挑戰,如醫學移動APP軟件的界面、內容、操作特點、手機硬件條件、軟件收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借鑒以往傳統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充分、正確的認識和利用移動APP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創新新媒體時代適合于人體解剖學教學的理念、內容及方法 。
[參考文獻]
[1] 卓毅,李亞麗.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5):45—51
[2]陳璐璐,秦然,孫勁禹.3Dbody手機APP在人體解剖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2-84
[3] 劉源,謝俠,王增亮,汪永新等.移動 APP 在神經外科教學的前景展望[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6,24(2):64-65
(作者單位:1贛南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江西 贛州 341000;2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