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學培
摘 要:我國教育形勢發生了變化,核心素質這一名詞也隨之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如何進行核心素質培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教師必須著重思考的。教師應當提出有效策略,并在小范圍內實行,結合反饋信息做出具體的修改,確保培養策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學生長遠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策略分析
教育形勢已經越發明朗,在特定環境下學校必須始終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為工作立足點。然而各年齡階段學生情況不同,為了保證教育工作質量學校將方案制定工作交給教師,讓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具體的決策。教師作為專業從業者應當遵循學生發展規律,認真分析,保證核心素養教學培養方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以此推動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分析
(一)核心素養概述
我們所說的核心素養是一個全面的概念,并不特指一種。以往我們片面認為核心素養就是個人素養,又或者是學科基本技能。其實這樣的回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詮釋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其實并不是一種客觀知識理論,它更傾向于是一種品質。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夠將其看作種類眾多的知識,應當將眼光放大,意識到應用技能、情感方面的知識和文化也在范疇之中。
(二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教育的意義重大,為了讓教育更好地發揮作用,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這一戰略計劃,這一計劃具有一定的現實依據與理論依據。我們都知道中國并沒有獨立在社會之外,然而未來是否能夠發展不是由某一個人決定的,而是由后代學生決定。基于此,我們急需提升新一代學生的質量,由此看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非常有必要。
學校以一定的方式影響人,始終為學生著想。課程改革下我們已經將眼光放得越發長遠,最終意識到了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的根基。這在側面顯示了其對學生的影響。學生要想長遠發展僅學習理論知識還不行,還需要具備品格和能力。對學生而言,核心素養與自身未來發展相互影響,有著直接的、深度的關聯,出于對學生未來考慮也勢必要將核心素質培養工作提到日程上來。
二 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遷移能力
以往教學中教師教育觀念沒有得到及時更新,難以引發正確的教學行為,無法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主動發揮的機會。學生排斥教師的一言堂,但是每個人都存在懶惰心理,教師主動給學生答案學生無需投入時間和注意力的分配,學習難度下降,學生從“不勞而獲”中獲得了依賴感,學生的態度無形中改變,變得越發被動,這樣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形成。問題已經顯露,教師不能再對問題視而不見。核心素養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當一步一步引導。當前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思考。教師應當著力創造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啟發式教育。每個階段學生有著自身的年齡特征,小學生求知欲望較強但是精力無法集中,教師要遵循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例如教師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創設與學生已知經驗取得聯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置于問題中,引導學生思考。
僅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還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F實教學中教師的課程安排與活動組織是一回事,學生的響應又是一回事,學生可能無法按照教師的預想發展。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教師應當定期組織開展數學競賽。
(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僅將知識內化于心不能外化于行難以實現個人發展,以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的斷層越來越大,學生成了知識的巨人、能力的矮子,根本不懂得舉一反三,解決實際問題成了奢望。為了讓學生掌握技能、技巧,教師應當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親身操作,了解教材中的文字符號。例如在幾何教學單元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工具進行教學,首先要向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提醒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要看什么、需要考慮什么問題。教師演示之后要求學生運用學習工作制作幾何模型,要求所有學生都親自操作。教師觀察學生的變化,當學生遇到難題時給予適當的指點,接著放手讓學生自行觀察結果,觀察會發生何種變化,思考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相信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經過歸納總結,會深入了解數學概念。
結語:
核心素養形成是一個循序的過程,教師不應急于求成,應當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數學教學涉及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教師應當以研究者的身份置于其中,思考采用何種方法促進核心素養形成,思考如何做才能為學生的發展鋪路,確保教學安排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由于教育具有雙向性,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收集教學反饋,以便及時更改調整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張艷.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44.
[2]黃浩生.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8(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