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鳳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場地設施服務已經無法限制圖書館進行信息共享,信息技術為其提供了全新的服務方式。本文通過了解基于新技術應用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建設需求,分析其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設計方式,并結合相應建設實踐進行探究。利用新型的圖書館服務空間,能有效提供文化傳承、學術交流、知識加工等功能,為人們提供更為先進的服務模式。
關鍵詞:新技術應用;圖書館服務空間;創新規劃;實踐
1 基于新技術應用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建設需求
根據筆者的了解可知,我國已經有多家圖書館開始積極引進新技術并進行實踐與推廣,多元化的新技術類型能夠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也使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的需求逐漸發生變化。
1)場地。在將新技術引進圖書館之后,應當將其體驗區規劃在圖書館物理空間之內或是其他適合的地方,利用資源的多元化表現形式以及新技術為讀者展示其獲取資源的不同方式。由此可知,在對新技術進行引進與實踐過程中,空間改造是一件必須完成的建設需求。
2)知識與技術。傳統圖書館工作人員對于本館內的館藏圖書了解較多,而那些長期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對于書架上圖書的擺放極為了解,讀者將自身需要的書籍告知于工作人員之后,便可以得到一個基本準確地答案。讀者若需要尋找某種類型的書籍,便可以利用圖書檢索系統尋找自身需求。但是當圖書館內的館藏資源開始逐漸數字化之后,大量的平板、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新載體的出現開始對工作人員的自信心造成沖擊。因此,圖書館需要引導內部工作人員及時進行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使其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使圖書館能及時應對新時代背景下新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3)專業團隊。當圖書館利用多種新型設備、資源進行服務創新的改革后,其應用技術與實際操作方式成為影響圖書館服務空間創新的新障礙。利用在引進3D打印機之后,單單是其不同的機器型號便會帶來一定的麻煩,同時,不同機器型號使用的軟件、材料等均存在一定不同,因此,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及時了解不同類型設備之間存在的差距,同時了解其應用功能,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在圖書館進行服務空間創新過程中使用的新技術,不僅僅是一個全新的先進設備,還有可能是十幾種甚至是幾十種,因此,單一作戰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讀者服務需求,只有建設專業的服務團隊,才能真正促進圖書館服務空間的創新與實踐。一是從圖書館資源購買前就要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參與,以便于能更好地了解圖書館的相關資源的規則與適用情況。二是團隊工作人員應當了解圖書館購置的計算機、安裝的網絡等系統技術能都滿足新技術的應用要求,而圖書館的技術部門則需要隨時了解一線服務情況。三是參與一線服務工作的人員需要能夠應對讀者在尋求幫助過程中提出的所有問題,同時與圖書館所用產品的供應商保持直接、密切的聯系[1]。
4)服務規則。技術體驗是圖書館進行新技術應用的主要方式,因此,圖書館需要制定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對其體驗時間、設備設施等進行管理。若圖書館的新技術服務主要為新技術設備的租借與資源購置等方面,應當制定完善的交易規則,使普通讀者也能更好地適應移動、數字閱讀,體驗圖書館數字化館藏資源。
2 基于新技術應用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建設方式
1)提議新技術。圖書館各個部門在進行相關工作的調研之后,需要積極與同行工作人員進行討論與分析,并結合相應的科技咨詢圖書館在進行服務空間創新過程中需要應用的新技術,將這些提議進行整合之后遞交給圖書館建立的新技術應用小組,在經過小組討論之后分析這些新技術是否滿足圖書館建設原則,考慮其內容對于圖書館發揮自身科研教學功能是否具有推動力。
2)調研新技術。圖書館技術部門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對新技術進行調研,開展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全面的了解新技術與各行各業融合的主要方式,同時對現有的設備型號進行了解與分析,盡可能實地考察產品情況,最終將調研結果制作成為報告,為圖書館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3)討論并部署。該環節是整個服務空間創新建設的重要環節,圖書館若想要引進新技術并將其應用到日常工作中,需要經過多個部門的配合,還需要技術部門工作人員與其他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討論與分析,以便于制定完善的新技術應用需求列表及實施方案,保證其方案的可行性,同時了解新技術的管理與維護工作負責部門、負責人。只有這樣詳細的進行分析與部署,才能真正在后續的服務與推廣中得到良好的結果。
4)實施應用。此環節本身是為了保證第三環節的結果能夠被充分落實,圖書館在引進新技術之后,需要對內部的電源、網絡進行適當的改造,以便于滿足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需求,在改造結束之后,圖書館需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當創新服務方式開始進行大面積推廣之后,服務工作人員才能與技術部門工作人員共同完成新技術應用管理與維護[2]。
3 基于新技術應用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建設實踐
1)感知。人們最初了解世界、了解新技術的方式就是感知,因此,圖書館在利用新技術進行感知體驗時,主要針對讀者視覺、觸覺的需求,使讀者能夠在親身感受過程中感受到新技術的變革與發展。將新技術體驗、展示作為展示的主要內容,按照新技術類型進行區分,可以分為體感互動、多維視頻體驗、電子設備體驗、資源云服務、科研成果體驗等類型。圖書館需要將這些新技術體驗區設置在人流量較多的公共區域,利用調研與購買的方式引進新技術,或是與院校、廠商進行合作,以便于能夠更好打破原本新技術帶來的壁壘,為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2)認知。在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索并獲得更多感知的實踐被稱為認知實踐,這類服務模塊主要是利用觸碰的方式引導讀者感受新技術的先進性,為讀者帶來較為優越的非凡體驗。圖書館需要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建設多個實踐區域滿足其發展、科研、教學的需求,常見的實踐區域為3D打印區、RFID實踐基地、接入設備實踐區、二維碼與NFC應用區等。圖書館需要根據自身實踐服務需要將新技術安排在適當的區域,以便于滿足圖書館自主倡導與軟硬件定制的需求。
3)探知。探知是指在滿足以上兩點實踐之后對已知事物進行深入探索的過程,因此,這類服務模塊主要是引導讀者對各類技術產品進行應用實踐的探索,使讀者能夠更好地學習并研究軟件、硬件的使用。為保證圖書館能夠為科研、教學、閱讀等提供充足動手實踐機會,應當重視對計算機設備試驗區、數據分析等內容的建設[3]。
4 結語
圖書館在進行服務空間創新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發揮其文化傳承、學術交流、知識加工等功能,利用先進技術的展示與應用吸引更多讀者,改變圖書館傳統的書籍借閱模式,為讀者提供較為自由、輕松的學習與交流空間。利用微博、微信等客戶端可以了解到,在應用新技術之后,圖書館能夠為讀者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與理念,使圖書館相關資源被充分整合。除此之外,圖書館積極引進新技術,也能使整個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措施不斷創新,為讀者帶來更為完善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袁青,施亮,陳夢.“雙一流”驅動下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建設——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9,(01).
[2]朱志偉.新技術環境下圖書館發展趨勢與挑戰——基于《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7圖書館版(綱要)》的啟示[J].情報資料工作,2017,(02).
[3]孫鵬.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創新服務空間規劃與建設[J].圖書館學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