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珠


摘 要: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導入方式未必恰當,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文章根據實際的教學案例介紹了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展示了課堂導入在實現高效課堂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課堂導入;高效;作用
一、課堂導入的作用
教學導入是教師在新的教學活動開始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中去的一種教學行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實踐證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成功的課堂導入必然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求知欲,消除其它課程的延續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愉快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成功的導入為高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高中是數學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和案例
(一)聯系生活、熱點導入,引起注意
如人教A版選修2-3第三章3.2《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的導入.2016高考剛結束兩天,上課鈴響了,幾乎全班同學都在寫語文老師剛剛布置的作文—2016年全國卷的高考作文。我突然想起微信上看到的一則笑話,便拿起一位同學的試卷當場投影,跟同學開玩笑說:“今天數學老師來教大家作文應該怎么審題。”同學們一聽,立刻停筆,脖子伸得老高等我講。我煞有介事地引導他們觀察漫畫,說:“先看他們的頭發,一個濃密,一個快禿頂了,再看臉上,明顯有挨揍和受表揚的跡象,難道這是靠臉吃飯的時代?”(同時播放ppt圖1)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注意力很快集中了,都急于知道原理,我趁熱打鐵,說“今天研究顏值和被表揚的關系-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并板書課題,迅速展開了數學新課教學。
再如必修1函數單調性引入,我放映圖片(圖2),說:“高中時,學霸告訴我們,要成為學霸記清楚這張圖就夠了”。學生趕緊盯著屏幕!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在學習之后開始,先快后慢。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學習后不復習,一周后記憶率13%,乙組按遺忘規律復習,一周后保持86%,乙組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學霸的秘籍-及時復習。一班的我不告訴他。”學生大笑。我開始引導:“這個是函數的圖像嗎”“是”“那自變量和函數值的變化有規律嗎”“隨著自變量變大函數值減小”引入課題:“函數的單調性”。這樣的引入緊貼新課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展示了數學學科的廣泛應用。
(二)多媒體導入,調動積極性。
多媒體聲像俱全,為學生創造了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能很快引起學生注意。如在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引入時,“數學課太悶,今天看綜藝吧”,學生滿懷期待。我播放了趙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鐘點工》的環節 “把大象放進冰箱總共分幾步?”播放暫停,學生搶答:“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放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帶上”。“對,說的對極了,分三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這涉及算法”。學生翻開書饒有興趣地看了起來,順利引入新課教學。
(三)“設置情景,問題探究式”導入,誘發學生動機。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心中產生困惑,才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比如人教A版選修2-3 第二章2.2組合數的導入時,我設置了一個小情景:“4顆一樣的糖果要分給3個小朋友,要求每人都有分到,有幾種分法”學生稍微一想,答三種,“怎么分?”“每人先分一顆,剩一顆,有三種分發”“正確。”“5顆呢?”算了一會兒,有同學答“6種,2,2,1分的三種,1,1,3分的三種”“那6顆呢?”想了好一會兒,有同學說:“老師,好多種情況,好麻煩啊。”“是啊”我拿起粉筆寫下了“ ? ? ? ? ? ? ? ? ? ? ? ? ? ? ?”“15種”學生馬上發問,“這是什么?”“組合數”學生瞪大眼睛挺直身板,開始新課的學習。
三、課堂導入的再探索
課堂教學的模式不固定,在教學中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只有選擇的導入方法符合學生的特點,貼近教學內容和生活,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實現高效課堂。針對不同的學生,相同的導入方法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靈活設計導入方法,及時調整,優化各種導入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