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夏
摘? 要: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符合我國文化建設,對我國各方面的發展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加強群眾文化工作是政府需要重視的一項工作,怎樣做好文體活動,需要針對當地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的個體意識來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介紹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對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意義,以及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在現實中采取的有效措施,旨在可以幫助群眾文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關鍵詞:新形勢 群眾文化 現狀 策略
一、引言
群眾文化建設在廣義上講涉及的范圍比較多,需要進行的工作內容也比較復雜,需要深入到基層群眾中進行了解,再結合我國國情以及各方面因素進行整合和思考,最終建設科學的群眾文化路線,目的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群眾文化工作也要進行不斷升級和完善,在文化浪潮高速發展時代如何篩選真正有利于人們活動的方式,需要引發相關人員的
思考。
二、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意義
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提升,人們在精神層次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實現精神需要的前提是擁有物質基礎,側面也能反映我國的國民水平在不斷發展,人們在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后會對學習、工作、生活都抱有較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對人的自身發展會產生積極影響,在各方面都能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想要實現中國夢就更加要注重對群眾文化進行有效建設,重視文化構建,保證群眾的良好發展,才會促進我國在很多領域的發展都能得以提升。
三、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實施措施
(一)擴大群眾文化的范圍
每個人的喜好和表現方式不一樣,對群眾文化建設要執行民主化,根據不同群眾的想法采取一些相對應的文化活動,擴大群眾文化的廣度,而不是只單純采用一種固定形式,可以根據當下社會各種熱點文化來展開群眾文化的多樣性,讓這些群眾文化可以更接地氣,符合群眾的要求,滿足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讓群眾文化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中。
(二)加大投入量確保文化工作的開展
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政府要大力支持,這能體現我國的國民水平,保證群眾的生活質量提升一個檔次,對群眾文化的建設不僅在資金上面大量投入,還要把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當作目標來完成群眾文化工作,讓人們在進行文體活動的同時,不忘加強對自身的藝術修養,通過群眾文化活動來增加思想道德建設,在各方面都能樹立正確的意識,間接促進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
(三)建設文化工作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新興事物出現在大眾視野,這也給群眾文化工作建設帶來了新的改革和創新,要抓住時代發展的步伐在進行文化活動時與時俱進,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理念,增加文化活動的先進性和時代性,人們在進行文化活動時也能感受到時代的變遷,知道社會當下流行哪些東西,跟得上潮流發展。現在很多文化活動不同于以前,在很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專業化,人們在參與文化活動時不光是給自己帶來好的體驗,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能,產生很強的表現欲望,增加自信心,也能改變對生活的態度,變得更為積極主動,對自身、家庭、社會都帶來積極作用,是一種健康的文化方式。
(四)城市廣場文化的建設
城市文化活動建設的高效性可以體現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一些發達城市夜晚都是燈火輝煌,廣場上也有很多的人在進行各種活動,建設廣場文化可以讓人們在戶外活動中提供很好的場所,來滿足人們的活動需求,大型的廣場可以承載人們各種文體活動有序開展,例如,現在非常受歡迎的廣場舞、露天演唱會、健身器材上鍛煉、健步走等活動,受到很多不同年齡段的喜愛,人們都愿意積極參與到各種自己感興趣的文化活動中,讓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在廣場文化建設中要考慮到活動場所不能出現過多的經濟利益,以免減少人們活動的興趣,得到不好的體驗。
(五)開展新的活動方式,提高管理素質
很多活動帶動者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加強對活動組織者的思想作風培養,可以間接給群眾樹立好的榜樣,提供正確的思想理念,逐漸加深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潛移默化地對人們精神上進行良好滲透,可以帶領群眾參與到我國的群眾文化事業建設中來,對我國公益方面的發展也能產生促進作用,讓社會形成一股良好的風氣,在大環境下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傳播有利于社會和人們進步的思想,從而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若想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加強群眾文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保持和群眾的良好關系,滿足于群眾的想法和要求對我國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起到積極影響,大力發展公益事業,讓群眾積極配合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就要給群眾建設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讓群眾得到精神的滿足,從而樹立正確的思想,促使我國的文化建設可以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汪若杉.新時期關于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8(07):30.
[2]唐龍.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時代報告,2018(12):140.
[3]劉洪霞.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探究[J].中國文藝家,2019(0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