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內容摘要】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因此初中生物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生物學知識,還有更為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如何利用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
【關鍵詞】生物教學 ?立德樹人 ?感恩 ?社會責任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在目前應試教育的大局勢下,許多家長只一味重視孩子的分數而忽略了綜合素質的培養,致使高分低能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交際能力弱,動手能力差,生活安逸,遭遇挫折的能力弱,受不得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弱,偏食、挑食、無感恩意識、無節約意識、無環保意識等。
而初中學生正是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來教會學生做人,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因此初中生物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生物學知識,還有更為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如何利用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初中的生物課與我們的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內容涵蓋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動物、生物圈中的人、細菌、真菌、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及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遺傳與變異、傳染病及其預防、青春期及其發育的特點等相關知識。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利用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因材施教,滲透“立德樹人”的教學策略,如何將學生的思維定向引向“立德樹人”,使學生關學生學會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學會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學會做一個節能環保的人,學會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學會做一個能識別善惡的人等等,并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展綜合素質,健康地度過人生的金色年華是每個生物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初中生物教學與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
“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義”。而環衛工的女兒都已結婚卻屢屢跟母親伸手要錢,只因母親沒法滿足自己而對母親大大出手。留學生僅僅因為母親打錢不及時就在機場對生養自己的母親連捅數刀,試問對含辛茹苦拉扯自己長大的母親何以如此的狠心。社會上像這種沒有感恩意識的例子還有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惡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失了什么?以至于我們的孩子毫無感恩意識可言。今天我們的孩子生活優越,過慣了飯來張口的生活,不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
初中生物課本的七年級下冊有很多內容的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學生體驗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如在學習《人的生殖》這一節時,引領學生學習生殖系統與生殖過程之后,多媒體播放母親從懷孕到分娩的過程視頻,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震撼,知道母親十月懷胎的不宜及分娩的痛苦,教師要及時的抓住學生心理波動的重要時機,引導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所感、所想,最終達到思想的共鳴,在今后的學習及生活中要學會理解和體諒我們的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懂得感恩、學會感恩,要時刻懷有感恩之心。同時要使學生認識到感恩不是一句空話,要將感恩之心落到實處。
二、初中生物教學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作為教育工作者傳授知識不是唯一的目的,育人才是重中之重,我們面臨的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如何引導他們要有社會責任感也是育人的另一個重要的目的之一。
1.初中生物教學與節約能源的社會責任感
今天的能源危機已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水資源的短缺更是經幾年來最為緊要的。但在我們的身邊浪費水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們的學生沒有節約用水的意識,沒有隨手關水龍頭的習慣,看到浪費水的現象毫無想法,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這一節時教師可將我們生活中缺水的圖片及報道加入本節課。用事實說話使學生認識到水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和目前缺水的現狀,引發學生思考、討論與節水有關的話題,使學生意識到節約用水的刻不容緩,幫助學生樹立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社會責任感。
2.初中生物教學與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感
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破壞、沙塵暴、霧霾等各種環境問題雖已有所改善,但保護環境、愛護自然依然是我們應該警鐘長鳴的,尤其是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中和接班人。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教學活動中,教者利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綠色植物及其他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幫助學生從知識層面理解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與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關系,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綠色植物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重要意義。
三、初中生物教學與食品安全及合理營養
初中生物在學習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這一節時,教者可以向學生展示近期發生過的有關食品安全的相關報道,用圖片和資料來加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三無食品”的危害,下定今后不吃“三無食品”的決心。
總之,如何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不是簡單的說教,要讓學生做到,教師必須以身作則,這樣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必然有所進益。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生物老師要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因材施教,挖掘每節課與“立德樹人”方面的聯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展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甘肅省華亭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