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硯川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學校教育教學不再是針對文化知識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當今社會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強化人們的公民意識十分關鍵。同時,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競爭不僅僅局限于國內的競爭。強化人的公民國家意識,也是實現人健康、和諧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
關鍵詞:中外歷史教育 公民國家意識 綜合素質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2—0037—02
從學科的性質來看,歷史學科教學對于學生的公民意識的培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所以,歷史教育強化學生的公民國家意識滲透教學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另外,在當前國際化的社會背景下,了解中外歷史教育中的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特點,相互借鑒,是實現我國公民意識培養不斷發展的選擇之一,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歷史教師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以此來促進我國歷史課程教學改革,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良好愛國精神和綜合素質的合格公民。對此,深入分析中外歷史教育中公民國家意識的培養,積極地為相關讀者提供參考。
自從進入21世紀,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公民意識教育成為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內容,這是國內外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是強化公民的國家意識,更是實現國家綜合穩步發展,提高國家意識的重要體現,歷史學科教學,是學生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重要途徑,不管是歷史文化、歷史事件還是歷史人物、歷史現象,都能讓學生充分感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內涵和精神品質,進而有效培養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國家認同意識,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所以,就中外國家歷史教育中的公民國家意識進行分析,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中外歷史教育中公民國家意識培養情況分析
1.歷史教育中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在全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國家社會對公民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公民的素養培養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而公民意識的培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我國而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逐步發展完善,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在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下,作一名合格的公民、一名有清晰完整公民意識、強大公民國家意識的公民十分關鍵。培養學生的公民國家意識,也是促進國家發展、實現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成為一名品德高尚的人的必然選擇。
而歷史學科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涵蓋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過去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人物、現象,認知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歷史學科的這一特點,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將公民國家意識融入其中,對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民主意識、國家意識的培養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可以說,歷史學科就是公民意識教育、國家意識培養的重要陣地。很多歐美國家很早就注意到了歷史教育對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且將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放在一個十分突出且重要的位置。我國的歷史教育起步相對較晚,在以往具體的教學大綱中并沒有明確地表述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要求,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也是公民意識的培養。所以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當中,應當重視公民國家意識的培養。
2.中外歷史教育中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特點
總的來講,中外歷史教育中的公民意識教育都有自己的特點。外國的歷史教育中,公民意識的培養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體系,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培養的目的明確,在具體的歷史教學中都有所落實,特別是注重對學生權利意識、國家意識和民主意識的培養,在社會意識和義務意識上比較欠缺。而在我國的歷史教學,則是將學生的公民意識培養融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當中,如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德育教育中的素質培養,卻沒有形成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體系。所以,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結合自身國家實際以及教學實情,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對公民意識培養的經驗,強化學生的國家意識,形成健全的體系十分關鍵。教師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進而為我國培養出具有良好素質的合格公民。
二、我國歷史教育中學生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策略分析
總的來講,中外國家對于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各有千秋,如美國,雖然公民意識教學具備了比較成熟的體系,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美利堅公民的身份,尤其是自己作為一個公民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側重于學生權利意識、國家意識、民主意識的培養;但是在社會意識和義務意識方面仍稍有欠缺。而我國則是將學生公民本意是培養融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中,對公民意識的直接強調不足,未形成體系,不管是歷史的教育目(下轉第36頁)(上接第37頁)標還是課程標準都稍顯欠缺。總的來講,我國的歷史教學比較側重于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公民道德的培養,在國家意識培養方面,集中于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并且是貫穿在整個中國史的教學中,公民意識的其他方面培養比較欠缺。
所以,我國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強化學生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過程中,要學會借鑒,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總結經驗,有效提高我國公民國家意識。在歷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國家意識滲透式培養,形成一個完善的公民意識培養體系,可以結合德育教育以及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公民國家意識進行系統的培養。
要對學生公民國家意識的培養給予充分的重視,培養學生公民國家意識,要涉及公民意識的各個方面,而不是僅限于學生的國家意識培養,進而在繼續保持我國歷史教學重視學生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公民道德的基礎上,加強對權利、義務意識、社會意識相關內容的引導,實現學生公民意識等方面的綜合性發展。我國的歷史教育在課程標準的設定、教材的編寫上也應當注意學生公民國家意識的培養,要有明確的表述,引起教師重視,促進學生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有序、有效進行。
三、結語
總之,公民素質培養是現代基礎教育的重要方向,歷史學科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必須承擔起落實公民國家意識培養載體的重擔,在實際教學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借鑒國外歷史教育中公民國家意識培養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形成屬于自己的公民意識培養體系。強化學生的公民國家意識,為我國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提供高素質和高競爭力的優秀公民。
參考文獻:
[1]翁衛東.我國中學歷史教育視野下的德育研究——關于歷史教學中道德教育的思考[J].考試(教研版),2012(8).
[2]田文疇.歷史教育與公民道德素質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25).
[3]王雷.歷史教育與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時代教育,2017(24).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