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傳統資助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資助工作的主旨是資助育人。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高校資助工作有了很大的改革創新。新媒體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當中,通過互聯網信息傳播,使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變得更加便捷。新媒體使高校資助工作效率獲得了巨大提升,避免了資助工作中出現錯選漏選的情況,保證了高校資助的公平性。高校資助工作極其重要,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國家的重點關注項目,有利于促進國家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資助工作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2—0219—02
新媒體的動態傳播特點強化了主流意識。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微信、支付寶、頭條咨詢等信息獲取渠道融入學生的生活。為學生交友、支付、出行提供便利,高速發展的新媒體也為信息整合、查找提供了更好的渠道。隨著新媒體的普及,獲取學生的信息不再困難重重,高校資助工作速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捷,查找到的貧困學生資料更加全面、真實,從中可以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高校資助工作因結合新媒體的優點變得更加方便,加大了資助工作的宣傳力度,收到了全民關注的效果。
一、傳統高校資助工作的缺陷
1.缺乏對資助對象的心理關懷
以往高校資助工作者更關心資助金的發放,忽略受助學生心理狀態,只提供物質支持,高校資助工作的目的就是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學生在自卑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專注學業的,這違背了高校資助工作的初衷。
2.缺乏對受助學生后續調查
傳統高校資助工作往往很少關注受助學生接受資助之后的狀態,缺乏對受助生的后續關注,資助金沒有發揮該有的功效,也使高校資助工作失去了意義。高校的資助工作應該是持續并且有效的,不應滿足于資助,資金流向,有沒有發揮資助金該有的效用,都應是高校資助工作者關注的問題。
3.缺乏宣傳力度
傳統的高校資助宣傳力度不夠,單一官方的宣傳方式并不能得到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只能在有限的區域內得到關注,顯示了傳統高校資助工作的局限性。高校資助工作的宣傳應該是面向全社會,只有獲得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高校資助工作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貧困生才能受到更多人的關心和理解。
二、新媒體在高校資助工作中的作用
1.便捷地獲取數據的作用
隨著高考招生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通過努力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各大學貧困生占比越來越大。新媒體在信息獲取這方面體現出極大的優勢,公開化的網絡信息給高校工作者帶來便利,在宣傳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各種網絡渠道都是傳播資助工作的有效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學校響應號召,建立健全資助制度,構建三全育人的資助工作體系。高校資助工作者通過新媒體獲取學生信息,比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更加便捷。
通過新媒體,可以獲得貧困生更加詳盡的信息,從生活動態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才能理解他們,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如今,大學生走在信息技術應用的前沿,高校資助工作者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學校可以更快掌握學生的信息,辦事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獲得更多的幫助。
2.消除受助學生心理戒備的作用
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寒門弟子獲得幫助的機會越來越多。傳統高校資助工作系統固化,受助學生由于生長環境性格多數有些內向,有些貧困生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會有自卑心理,公開信息會使他們產生羞辱感,導致他們無法正常交際,這樣不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新媒體有了隱蔽性,他們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抒發自己的情感,獲得社會人士的理解和認同。老師通過網絡媒體也可以和學生更好地溝通交流,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關注他們的動態,更好地了解學生,給予他們更好的資助。
3.擴大宣傳范圍的作用
現今新媒體發展迅速,高校資助工作應跟上時代的腳步。傳統的高校資助工作有區域局限性,獲得的社會關注也很有限,傳統的高校資助宣傳過于官方,吸引力低,社會影響力不夠大。在新媒體時代,宣傳工作可以在網絡上進行,而且有更好的成效。高校資助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需要社會人士的關注和理解,獲得足夠的社會關注度,社會人士了解貧困生,能吸引更多的資助資源,為更多的貧困學子提供資助。
三、新媒體在高校資助工作中的創新手段
1.宣傳創新
傳統的高校資助宣傳途徑一般是期刊、海報、電視一類,宣傳范圍有限,獲得的關注也不夠。如今,新媒體時代下高校資助宣傳途徑增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都是很好的宣傳平臺,滲透范圍廣,關注度高, 可以獲得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和幫助。通過充分的宣傳,迎合新媒體時代潮流,使高校資助工作受到社會人士的關注,得到更多的資助支持才有持續性。通過更好更詳細的宣傳,社會人士也可以更加具體地了解貧困學生的需要,關心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政府與好心人的理解和支持,貧困學生也更加自信。
2.審核方式創新
隨著校園網絡普及,學生的信息資料更加詳盡,高校資助的審核方式應該不斷創新,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利用微信公眾號或者官網調查的形式,通過問卷調查和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困難是什么,并且對此采取解決措施。新媒體的特點就是隱蔽性和普遍性,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完成資料審核,不用擔心別人的眼光,能打開心扉暢所欲言。
3.管理方式創新
采用創新型管理方式,可以使高校資助工作變得更加便捷。如今新媒體發展迅速,高校資助工作也應該緊跟潮流。利用網絡平臺,對受資助者進行長時間的關注和后續調查,時時刻刻了解他們的發展情況。高校資助工作也應該改變工作方式,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對資助工作進行細分,不單單是對學生進行調查關注,也應該收集各高校資助工作人員的資助工作情況,發現高校資助工作的不足之處,針對不足之處作出調整。
4.平臺創新
高校資助工作,因為缺少實施平臺,常常很難進行下去;工作不到位,或很難保證工作效率。如何搭建合適的平臺為學子提供有效的幫助,成為高校資助工作亟須解決的問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平臺建立變得簡單。學校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計劃,重視平臺創建,給高校資助工作提供便利。
5.反饋評估
高校資助工作應是一個持續性工作,從解困、育人到學生成才,在資助過程中,學校應該持續關注貧困生的動態,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高校資助的主旨本就是培養人才,高校資助工作者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育人上,對受助生進行反饋調查,了解他們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制定更好的解決方案。解決了困難,學生才能專注于學習,學生會對學校抱有感恩之心,使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成為高素質人才,報效國家。
四、結語
高校資助工作是大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環節,新媒體的應用加速了高校資助工作的發展,為更多的寒門學子提供了成才的機會,也取得了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高校響應號召,積極參與資助項目,堅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從解困到育人再到幫助學生成才。學生因此學會了感恩,在以后的社會工作中也會因為感恩而回報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博,李小蜜.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資助宣傳工作建構研究——以同濟大學為例[J].時代教育,2017(13).
[2]劉柏君,賀毅,劉曉婷.試論新媒體與高校資助工作的聯系[J].學園,2017(13).
[3]嚴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資助工作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6(45).
責任編輯:楊國棟
郵寄地址: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河南科技學院 15237320572
侯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