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鴻山
摘 ? ?要: 目前,中職學校普遍推行班級量化管理制度,以規范班級管理秩序和學生日常行為,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規范的成長空間。在量化管理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呈現出許多現象,頗值得研究。本文就量化、扣分、加分、權力、罰款等方面進行反思,并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 中職學校 ? ?班級量化管理 ? ?反思
多年以來,許多學校尤其是中職學校認可、推行班級量化管理制度。班級量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并落實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用以規范班級管理秩序和學生日常行為,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規范的成長空間。班級量化管理考核的辦法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活動等情況,采用表格的形式制定出量化考核細則,由學生會、團委會干部具體實施量化考核。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量化管理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呈現許多現象,頗值得教育管理者反思、改進。課題組在幾所中職學校各做了幾組問卷調查,開了多個座談會,對量化制度做了大量相關調查了解和分析探究,筆者結合多年班級管理體驗與感受,就以下問題進行反思。
一、量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毫無疑問,班級量化管理制度在學校管理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實行量化管理,能夠讓班級管理在制度化、規范化、有序化的軌道上運行,削弱隨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有利于激發學生奮發進取的上進心;便于領導及時全面地了解管理現狀和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及成效。
毋庸諱言,量化管理存在諸多弊端:過于追求量化成績十分不利于學生誠實守信、樂觀向上等健全人格的培養,特別是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不利于班主任身心健康,且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成效;會滋生一系列問題,導致重管理輕教育的傾向。
在236份問卷調查中,班主任對于量化管理,78%的贊成,13%的不贊成,6%的無所謂,3%的棄權,89%的認為需要改進、完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量化管理的成效取決于制度建設和操作機制的運行。只有加強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強化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將制度管理與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讓戴著腳鐐跳舞的班級量化管理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某校在廣泛征求班主任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原量化考核細則逐條討論修訂,運行一學期后再次修訂,得到了班主任的普遍認可,且管理效果大為改觀。
二、扣分——釣魚要看浮漂
班級量化考核項目非常細致,學生從早起出操,到早自習、打掃衛生、課前(包括升旗)、正課,到課間操、放學、就餐,到夜自習、歸寢,從穿著打扮儀容儀表,到寢教室衛生、正餐零食、課堂自習、學習成績,到各種活動,一言以蔽之,從里到外、從早到晚、從說到做,都有十分嚴格的規定。一旦違反相關規定,就會扣除相應的分數。而且有些扣分會讓人無語或憤怒,比如秋冬時節打掃林蔭道,前掃后落,掃后維持衛生的學生眼睜睜地看著扣分無可奈何;學生在夜自習前的新聞收視時段看小說(電視尚未安裝),要扣分;學生證丟失了進校門自然沒法佩戴證件,要扣分;黑板或窗臺及窗戶玻璃用手指能摸到灰塵,要扣分;學生干部到教室外面聽到里邊有咳嗽聲疑為通風報信,要扣分……
據調查,班主任對現行扣分細則,81%的不認同,9%的認同,7%的無所謂,3%的棄權;學生中86%的不認同,5%的不認同,8%的無所謂,1%的棄權。
其實,量化考核是用來規范學生的行為的,班主任如果一味地為分數而分數,就劍走偏鋒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時候班主任對所扣的分數不能及時知曉細節,尤其是較大分值的扣分情況。釣魚要看浮漂,量化積分就像浮漂。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及時掌握扣分情況特別是較大的扣分,這樣才便于及時掌控班級管理情況調整管理策略和措施,保證班級管理的常態化、有序化。某校將當天量化扣分情況匯總公示,班主任隨時可以查詢、了解扣分情況,三日內有權申請變更或撤銷錯誤扣分,有效遏止誤扣現象,深受班主任的歡迎。
中國科協、教育部、團中央的一次調查顯示,影響創造力的形成有四個因素,其中第一個是過于嚴謹,由于凡事有章可循,多數學生因為怕犯錯誤挨批評而不敢超常思維。班主任為了減少班級扣分現象,必然會對學生提出許多禁令,三令五申嚴加防范,有的還采用盯梢、偷襲的方式,甚至用體罰、罰款等辦法懲處、約束學生的行為。嚴格的量化管理制度培養出來的必然是隨大流、逆來順受的性格,久而久之學生難有獨立見解,遑論創新意識。
三、加分——滴血的雙刃劍
有扣分就有加分。班主任在學生跑早操、做課間操、打掃衛生、公寓管理、舉行升旗儀式等活動時到場監督指導,可以加分,學生跑操到得早、列隊整齊、做好人好事、比賽活動獲獎等,可以加分。有加分,就有驅動力,一些學生和班主任因加分而忙活。
根據問卷調查,86%的班主任不贊成加分,其中很不贊成的占67%;10%的班主任持無所謂態度;只有4%的班主任認可加分;97%的班主任贊成大型集體活動加分。
加分本來是強化正面導向的,可實際運行中,加分成了雙刃劍,因為有些加分項主觀性較強,難免有人為之嫌,如列隊整齊;有些加分項使老師表現出勢利,如兩操、打掃衛生到場而且等著檢查干部到來“迎檢”;有些加分項會讓學生弄虛作假,如好人好事。實行量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規范班級中學生的日常行為,只要學生表現優秀,班主任到不到場又有什么關系?相反,如果班主任不到而學生就能做得很好,不是比班主任到了才能做好更好嗎?
在班級量化考核時,應該盡量減少加分項,對操作性較強而且必須實施的加分項要審慎地運作。某所學校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只保留全校性集體活動中獲獎班級的加分項,而將其他加分項取消,使操作更趨客觀、公平。
四、權力——腐敗的溫床
學生干部是量化細則的具體操作者。當中有著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嫌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包庇隱瞞、弄虛作假等現象,導致整個評分體系失真,挫傷部分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
一些學生干部不能以身作則,管理起來卻大行其道,如果任其大揮權柄,不僅不利于學校的班級量化管理,反而十分有害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今后的發展。
據抽樣調查,一年級學生是否愿意當學生干部,重點高中占32%,一般高中占46%,中職為74%;對中職學生干部的認可度,班主任為35%,一般科任教師為58%,學生為69%。
在量化管理中,必須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有些學生有些時候會出現信不得、靠不住的情況,這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生干部的權力制衡,必須運用強有力的約束機制,才能趨利避害、揚長避短,達到讓學生在成長中學會管理、在管理中健康成長的目的。某校在定期進行學生干部培訓、學生科和團委工作人員檢查監督的基礎上,采用班級學生干部打分制,每學期期中和期終由對口的班干部對學生會、團委會干部兩次打分,實行雙低(末3位)淘汰制,這是對學生干部權力約束的一種有益嘗試。
五、罰款——小孩玩炮仗
任何一個班集體內部,無論是學習還是表現,都會有優與劣、好與差、積極與消極、先進與后進等的區別。要營造良好的學風和班風,必須講正氣、樹新風,抵制歪風邪氣,這就需要班主任藝術地處理好賞與罰的矛盾關系,做到是非分明、賞罰適當。批評、懲罰也是一門教育藝術。有時單靠正面教育,是不能促使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和不良習慣的改正的,必須輔以適當的批評和懲罰。
然而,在實施處罰的過程中,有的班主任會因為量化扣分而情緒失控,有的只是處罰了事不教育或教育不夠,有的松一陣緊一陣。學校一般不過問班主任的處罰情況,導致處罰學生現象失控。這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為學生提供成長空間十分不利。
對于罰款(當然所罰的款僅限于班級使用),有的班主任情有獨鐘,有的是出于無奈,大多則是小孩玩炮仗——又想又怕:想罰款,因為罰款的確能遏止扣分現象收效明顯,而且操作簡單易行;怕罰款,是因為容易激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因而淡化甚至惡化師生關系,也有制度的約束。據了解,罰款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絕非個別現象。有關法律法規明文禁止老師采用體罰、罰款的處罰方式,學校應該也必須掌控、規范班主任處罰學生的行為。
現代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通過觀察大量的班級學生行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稱之為班級管理中的80︰15︰5法則,即班級管理中一般有三類學生:80%的學生很少違反規則,15%的學生會周期性地違反規則,5%的學生是長期的規則違反者,有時甚至會與這些規則作對。可見,班級老是出問題是不正常的,不出問題也是不正常的。
在實施班級量化管理時,必須優化管理細則,找到制約弊端的法寶,平衡利弊關系,盡量化弊為利,揚長避短。魏書生老師用多年成功的經驗,很好地詮釋了制度管理在班級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則很好地體現了人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是通過激勵、關懷、尊重學生的能力和價值,以感情聯絡達到管理的目的,管理方式從剛性的制度化管理轉向柔性的人文關懷。班集體建設應將制度的剛性管理與人文的柔性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集體應該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一個溫暖又舒適的場所,一個能夠詩意棲居與自由發展的樂園。在這里,任何一位學生都應該且能夠找到安全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得到同等的尊重、信任、關注和關愛。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培養人。如果把這種工作單純地理解為一種管理、規范,那么,培養出來的必然是“扁平式”“單向度”的人;如果把它理解為一種建立在社會化要求基礎上的個性尊重、人格濡化、價值引領和精神關懷,那么,培養出來的就會是完滿的、豐富的、多元的生命個體,從而讓學生像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參考文獻:
[1]劉守旗.班主任教育藝術[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王曉春.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田恒平.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本文為2019年度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學生管理的策略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JB1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