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紅
【摘要】數學文化不斷滲透到數學教材與課堂中是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大關鍵性標志。教師要在解讀素質教育理念過程中深入把握初中數學教材蘊含的數學文化,明確數學文化、數學知識二者銜接點,在滲透數學文化過程中優化創新數學教學,在統一“教”與“學”過程中促進各層次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淺談? 初中數學教材? 數學文化? 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181-01
數學運算以及和數學相關的各方面內容都是數學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數學文化是數學領域的分支,學生在掌握數學技能、鍛煉數學思維等中也或多或少受到數學文化知識熏陶,更好地培養數學品質與數學核心素養。教師要全方位、深層次分析初中數學教材,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數學文化,將其滲透到數學學科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認識、了解數學文化中更好地培養數學興趣、思維、能力與素養。
一、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
新課標作用下的初中數學教材蘊含著多樣化的數學文化,數學文化內涵豐富、意義廣泛、功能突出,和數學章節內容有效銜接,利于學生在了解、把握數學文化中進行探究學習,深刻感知數學學科獨特魅力,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初中數學教材中含有多樣化的數學實驗,向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和現實生活有機聯系,具有鮮明的趣味性、挑戰性等特征,利于學生在把握數學課題知識、數學文化中將數學和現實生活有機聯系,強調探究、應用數學知識。與此同時,初中數學教材中的觀察實驗、理論推斷、模擬實驗等中蘊含數學文化,利于學生在感知數學文化中自主反思、探究、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創新、合作等多方面能力。數學史也滲透到教材中,利于學生在深化了解社會發展、數學發展二者過程中高層次認識數學學科以及科學把握數學發展規律,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培養數學興趣、探索精神等。
二、基于數學文化的初中數學教學思考
1.在數學定理與公式證明中融入數學文化
數學定理、數學公式是對數學知識的總結、提煉,是對數學成果的客觀折射,也是初中生在學習數學學科中必須掌握的關鍵性內容。數學定理以及公式中都蘊含相關的數學發展史。以“勾股定理”為例,教師要在剖析教材課題內容基礎上深挖蘊含在數學定理以及公式中的數學文化知識,比如,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家——趙爽證明勾股定理的故事,包括其生平簡介、數學成就等,和“勾股定理”課題中的定理與公式內容有機整合,在多媒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下,將其直觀、生動、具體呈現出來,讓學生輕松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深刻了解和“勾股定理”相關的數學文化知識,學習我國古代數學家研究數學過程中體現的鍥而不舍、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等精神,培養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
2.在思想方法中融入數學文化
數形結合、類比、分類討論等思想方法都是初中生在學習數學學科中必須掌握的,可以有效提高解題準確率與速度,也可以幫助教師高效講解數學課題知識。以“一元一次方程”為例,教師可以在融入生活元素中科學設置生活化的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要求學生巧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探究解題思路與方法,在解決數學實際問題中深化感知數學學科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巧用錯題資源,和學生探討出錯原因、易錯點等同時借助數形結合思想進行糾錯,將《九章算術》中和方程相關的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在糾錯中深化了解我國“方程”史,掌握方程解法、數學思想方法的同時豐富數學文化積淀。
3.在課后作業中融入數學文化
課后作業設置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關鍵性環節,教師可以將和課題知識相關的數學文化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鞏固復習課內基礎上鍛煉數學能力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以“二次函數”為例,教師可以聯系前面學生已掌握的一次函數、不等式、方程等知識點以及現實生活實際,分層設置課后作業,將相關的數學文化巧妙融入其中,延伸拓展課內的同時指引學生進行多樣化實踐,在學以致用過程中完善數學知識體系,深層次走進數學文化世界,了解我國數學發展史的同時學習數學家身上高貴的品質,全面提升數學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塑造健全人格,實現高層次數學教學。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全面、深入把握當下初中數學教學新要求、新變化以及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在落實生本教育理念過程中進行有效教學思考、分析,在理論聯系實踐過程中優化利用數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深化完善數學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積累數學知識、掌握解題技巧、發展思維能力等中促進綜合素質發展,客觀展現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蘇彩俠.初中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淺探[J].未來英才,2016(6):231.
[2]劉春輝.數學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中外交流,2018(1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