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生
【摘要】“效益”一詞經常出現在企業經營管理之中,企業發展講究“效益”,教育發展又何嘗不是呢?所謂課堂效益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用好課堂幾十分鐘,以較短的時間贏得更多的效益。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討提高課堂效益的方法。
【關鍵詞】課堂效益? 小學數學? 教學嘗試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137-02
1.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益的思索
課堂教學效益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而不是簡單的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與新課改教學要求高度一致,目的都是在要求我們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而不是我們今天教了什么。就像用一個有漏洞的桶裝水,如果我們不關注這個漏洞,那么這桶水可能永遠也裝不滿。教學也一樣,如果我們不去關注學生一節課后學到了什么,那么課堂教學效益永遠也不可能提升。因此,本人認為我們作為新時代數學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更完整的學習目的,創新更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開展更加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更科學的課后習題,真正從課堂教學和學生發展需要兩個維度設計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益的嘗試
2.1優化教學目標,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沒有目標也就沒有教學方向,沒有方向跑得再快也是盲目奔跑,學習再多,也是無用功,沒有吸收到有用的知識。因此,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益的前提。數學教學目標就是指通過教學,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通常我們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課堂教學目標為方向,圍繞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設計教學重難點;擇取教學方法;專研教材;選擇合適的教具;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然后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針對性教學。最后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這一節知識的教學目標就包括如下三層:第一層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二層是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我們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認識并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數學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第三層情感與態度目標,重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意識。
2.2優化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好學
在優化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充分體現“教”是為“學”而服務的新課程理念。課程改革后的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式在師生中非常受歡迎。在課堂教學中,本人盡力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自我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合作學習平臺。以期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本人都是先引導學生用已學知識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可以先將長方體的每個面積計算出來,然后每個面積相加。比如列式:6×4+6×5+5×4+6×4+6×5+5×4,逐個求面后,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特征,然后再列式:6×4×2+5×4×2+6×5×2,最后啟發學生運用運算定律總結出:(6×4+5×4+6×5)×2。當學生列出式子后,再設計問題(拆開長方體紙盒,探索組成長方體的有哪幾個面?還可以怎樣列式計算?)讓學生小組探究討論。討論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比如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拆長方體、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列算式,總結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分析著總結數據,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最后負責成果匯報。經過小組探討,學生基本上都能夠列出:6×(5+4)×2+5×4×2,即長方體表面積=2×(長×寬+長×高+寬×高)。無論是自主探究,還是合作學習,學生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各盡所能,這樣的課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2.3優化課堂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將數學問題潛在的探究時空交給學生,做到“凡是學生能發現的,教師絕不提前暗示,凡是學生能探究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努力讓學生在原汁原味的探究中獲取豐富、鮮明的認知體驗,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以“圓柱與圓錐”教學為例,筆者是這樣引導:
師:公園舉辦燈會,需要對涼亭里的4根大柱進行包裝,如果不計接頭處,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柱子是什么形?就是求圓柱的什么?
生:側面積。
師:圓柱的側面積該怎樣求?拿出你們做的圓柱紙筒以小組為單位研究看看。
學生若沒有思路和方法,我們可以適當給予啟發。
生:我發現了。把圓柱的側面積沿高剪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圓柱的面積就是長方形的面積。
師:那長放形的長和寬和圓柱有什么關系?
生: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就是底面周長乘以高,公式S=ch。
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不僅掌握了圓柱側面積公式,還掌握了數學探究的方法,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目標。
2.4優化課后習題,讓學生內化知識
課后習題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既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復習,同時也能讓學生真正在習題中檢測自身學習情況,在訓練中將知識內化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客觀存在,如果我們還以傳統的“一刀切”的形式設計作業,那么只能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呈現“兩極化”。所以,作為新時代教師,我們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來設置層次化課后習題,保證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例如對于日常學習中思維比較敏捷、學習能力強、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思維拓展題型,加大習題的難度,保證習題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而針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則盡可能遵循課本內容,以鞏固復習類作業為主。再比如針對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們可以為他們多設計一些計算題;對于做題速度慢的學生,則可以采取限時完成習題的訓練模式來提高他們的答題效率,培養其良好的作業習慣;針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則可以多進行單獨輔導,指導他們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摒棄偏差多余的思想。
一言蔽之,課堂教學效益就是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習得技能和方法,思維也能得到發展,情感態度也能有所成長。只有學生發展了,課堂才是有效的。所以,不管我們采用何種方式提高課堂效益,只有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只有能夠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生能力,都是值得推薦的。本文也僅是簡單總結了幾點自己在教學中的嘗試,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勉。
參考文獻:
[1]周艷梅.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A].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 總第3輯)[C]. 2015
[2]饒艷.關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探討[A].新教育時代(2015年11月 總第6輯)[C].2015
[3]郝梅芹.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三種技法[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華聲卷1)[C].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