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海溶
摘 要:小學是學生性格養成以及自信心確立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管理對學生思想價值理念的構建以及人格精神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教學和管理愈發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健全人格精神的引導,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也逐漸被柔性管理以及激勵教學管理模式所取代。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實施激勵教育模式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和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級管理;激勵機制;構建途徑
課程改革推動了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越來越多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機制被廣泛應用到班級管理中。鑒于小學生性格不夠穩定,缺少良好的自我控制意識和能力的狀況,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深入應用開來。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合理構建激勵機制,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就小學班級管理中如何構建激勵機制進行分析,希望對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的原則
鑒于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時應當遵循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相結合的原則,以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
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對學生的積極學習行為和態度進行相應的獎勵,對于違背班級教學目標的行為進行一定的懲罰,兩者相互依存又相互沖突,把握好其中的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采用正向激勵為主,負向激勵為輔的管理模式,從而營造出相對公平以及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將物質性和精神性兩種激勵方式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行為。物質激勵可以是小紅花或者小星星,而精神激勵則可以是口頭表揚以及各種榮譽稱號等,兩者的結合可以有效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的途徑
1.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班級榜樣,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
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勝心理十分強烈,對于優秀的榜樣有著積極的學習和模仿熱情,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各種真人真事都可以成為小學生的榜樣,尤其是教師,作為學生的教育者和引導者,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所模仿,因此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和教學過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規范行為,符合師長的模范要求和規定,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相應的榜樣。此外,學生的激勵榜樣最好還是班級中的優秀學生,從班級中挑選在學習、體育以及勞動或者其他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作為榜樣,予以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為學生樹立起相應的模范對象。例如: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設置相應的光榮墻,將班級中學習表現優異以及體育表現突出和勞動優異的學生照片和事跡貼到墻上,以此作為榜樣激發學生的好勝和比較心理,從而激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積極表現,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2.開展一定的班級競賽和活動,采用競爭激勵的方式
激勵機制的構建可以保證學生在班級的教育和管理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熱情,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同時利用各種可利用的資源與事物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刺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各項指標。為此,教師在班級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可以開展一定的班級競賽和活動,各種形式的競技類比賽可以有效促進激勵機制的構建,實現最佳激勵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將兩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開展相應的體育或者學習競賽活動,對于優勝的隊伍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對于失敗的隊伍也要進行相應的鼓勵,激勵其繼續努力,在今后的學習和競賽中取得優勝。針對小學生好勝心理強烈的各種形式競賽,可以讓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在競技中提高自身的素質。
3.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學習
傳統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師的管理活動以及激勵方式過于固化和單一,灌輸式的講述和激勵無法打動學生的內心,使得學生自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無法充分發揮。歸根結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及情感交流較少,教師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阻礙了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為此,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學生面對失敗與困難的時候給予學生鼓勵的眼神以及語言上的心理安慰,一個微笑也可以幫助學生走出困境,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小學生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十分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同和鼓勵,教師實施積極的管理評價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激勵機制的構建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建立。這需要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做好相應的激勵工作,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樹立榜樣并開展競賽,促進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保證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相西紅,劉潔.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構建激勵機制[J].中國校外教育,2017(8):35-36.
[2]邊巴羅布.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36):111-112.
[3]劉現忠.基于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構建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