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全 嚴思源
[摘 ? 要]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國際學校立足當地優秀的項羽文化資源,開發了“項羽文化尋蹤”校本課程。該課程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課程目標,以有關項羽的文學作品、戲劇影視作品和歷史遺跡等為課程內容,包括“《史記·項羽本紀》品讀”等七大學習專題。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項羽文化讀本》《項羽文化課時教案》并實施了科學的校本課程教學和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發與實施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類校本課程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關鍵詞]項羽文化;校本課程;核心素養
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國際學校是一所民辦初級中學,自2013年建校以來,積極打造基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共開設了科學、藝術、語言與文學、數學、技術運用、體育與健康、人文與社會、綜合活動八大類選修課程。2016年,學校獲評“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2017年,學校“基于初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課題成果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類)二等獎。
自2016年起,學校以宿遷市優秀的項羽文化資源為依托,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收集整理有關項羽的文學作品、戲劇影視作品等素材,積極開發“項羽文化尋蹤”校本課程。學校希望借助“項羽文化尋蹤”校本課程,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關于項羽文化的知識,理解項羽文化的內涵,感受項羽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項羽文化的智慧,掌握研究傳統文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進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
一、指向核心素養,設置課程目標
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概念。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而校本課程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所以課程目標的設置必須精準地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因此,學校首先確定了“項羽文化尋蹤”校本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傳承項羽文化,弘揚宿遷優秀地方文化。在此基礎上,設置了具體的課程目標:一是了解項羽文化的基本知識和表現形式,能將項羽文化相關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二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形成項羽文化的基本概念,了解項羽文化產生并發展的過程;三是經歷項羽文化的探究過程,初步掌握研究傳統文化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四是感受項羽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提高對項羽文化的興趣,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增進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依托項羽文化資源,確定課程內容
基于充分體現項羽文化特點、精確指向核心素養提升、充分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課程內容選擇標準,學校對項羽文化資源進行了梳理和整合,確定了有關項羽文化的文學作品、戲劇影視作品和歷史遺跡等方面的課程內容。
1.文學作品
有關項羽的文學作品以《史記·項羽本紀》為源頭,還包括有關項羽的成語、楹聯、古詩詞、民間傳說等文學樣式。
(1)《史記·項羽本紀》
《史記·項羽本紀》詳細地記載了項羽光榮而又悲壯的一生,無論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刻畫、曲折多變的故事情節敘述,還是壯闊而細致的場面描寫,都堪稱中國史傳文學的典范。但由于《史記·項羽本紀》是文言文,且篇幅較長,初中生閱讀起來稍有困難,所以學校從中節選了“少年言志、吳中起兵、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圍”等經典片段作為課程內容。
(2)成語
在長久的流傳過程中,很多有關項羽的故事逐漸被人們凝練濃縮成一個個通俗易懂的成語。學校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成語作為課程內容,如表現項羽英雄氣概的成語——萬人之敵、取而代之、力能扛鼎、破釜沉舟、拔山蓋世等;批評項羽所犯錯誤及性格弱點的成語——不足與謀、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妒賢嫉能等;表現項羽悲劇結局的成語——四面楚歌、霸王別姬、江東父老、自刎烏江等。
(3)楹聯
楹聯,亦稱對聯,講究平仄協調、對仗工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各地的項王廟和項羽祠堂里保留著很多以項羽故事為題材的楹聯,這些楹聯構思精巧、語言凝練、內涵深刻,是學生學用語言文字的典范。
(4)古詩詞
豪邁而悲壯的人生經歷、矛盾交織的性格特點,使項羽成為了詩詞歌賦經常吟詠的對象。據不完全統計,歷朝歷代僅詠項羽的古詩就超過了150首。最具代表性的有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烏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等。這些古詩詞,有對項羽史實的客觀敘述,有對項羽兵敗自刎的悲劇結局的理性思考,也有借項羽事件抒發自己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對朝政的指點。這些古詩詞語言精煉、意蘊深厚,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學習這些古詩詞,可以使學生受到古代優秀文化的感染熏陶,提高審美情趣,提升核心素養。
(5)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是民間口頭敘事文學,由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史記·項羽本紀》已經完成了對項羽故事的定型,而這些項羽故事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被勞動人民加以改編和再創造,形成了許多項羽民間傳說。比如,項羽與浦口的歷史傳說(已被列入江蘇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羽傳說(已被列入江蘇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垓下民間傳說(已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通過學習這些關于項羽的民間傳說,學生能更具體地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作能力,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2.戲劇影視作品
項羽故事在后世傳播的過程中,被后人廣泛地應用到各種戲劇中。在中國傳統的戲曲劇種中,幾乎都有項羽的身影,其中廣為流傳、影響較大、最為經典的當屬京劇《霸王別姬》。而后,項羽故事也被引入電視劇和電影的創作中。國內拍攝了許多以項羽故事為題材的影視劇,如《楚河漢界》《西楚霸王》《楚漢驕雄》《鴻門宴》《秦時明月》等。這些優秀的戲劇影視作品使項羽的形象更加立體,也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加凸顯。教師可以從中選擇經典片段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項羽,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闊文化視野,提高藝術品位,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歷史遺跡
在項羽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至今仍保留著非常多的與項羽有關的歷史遺跡。比如,浙江湖州的“項王城”“項王廟”,河北巨鹿的“巨鹿之戰遺址”,江蘇徐州的“戲馬臺”,陜西臨潼的“鴻門宴遺址”,安徽靈璧的“垓下古戰場遺址”,安徽和縣烏江鎮為紀念項羽而建的“項王祠”,山東東平縣埋葬項羽頭顱的“霸王墓”等。而宿遷市則擁有得天獨厚的“項羽遺跡”——項王故里。學校組織學生對項王故里等歷史遺跡進行實地探訪,有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項羽,深化對項羽形象的認識,升華對項羽文化內涵的理解。同時,學生也能從中領略家鄉歷史遺跡的風采,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構建課程體系,開展課程教學
校本課程實施是校本課程從理論構想走向實踐探索的過程。學校依據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構建了具體的課程體系,編寫了相應的教案并開展了課程教學。
1.課程體系
“項羽文化尋蹤”校本課程共有七個學習專題,具體內容及課時安排如表1所示。
2.教學案例舉隅
在此,以有關“項羽成語”的教學活動為例進行說明。教學目標是了解有關項羽成語的意思,熟悉相關典故,提高正確熟練地運用相關成語的能力。教學過程如下。
(1)導入新課
課前,教師說:“項羽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成語典故,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有關項羽的成語。但是我們今天的學習方式與以往有所不同,具體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呢?請同學們看屏幕,進行成語缺字填空。”教師在屏幕上呈現如下成語:(成)竹在胸、(語)重心長、地(大)物博、火(冒)三丈和化(險)為夷。
(2)“項羽成語”大冒險
第一關:比比看。各組選派代表用幻燈片文件匯報本組搜集到的有關項羽的成語。
第二關:分分類。教師將各組搜集到的成語匯總,然后引導各組對這些成語進行分類(提示:可以按照項羽活動的時間順序進行分類,也可以按照感情色彩進行分類,還可以按照項羽的性格特征進行分類)。
第三關:對對碰。教師用課件呈現成語的意思,讓各組依次限時說出相應的成語。如果小組在限定的時間內未回答出來,則由下一組回答,以此類推。
第四關:來找茬。教師用課件呈現有錯別字的成語,讓各組依次限時找出錯別字并改正。
第五關:大挑戰——我演你猜。各組依次選派兩名成員,其中一名成員隨機抽取“我演你猜”成語卡,然后在規定時間內用肢體語言表演成語,另一名成員則根據其表演來猜測這個成語。
第六關:記得牢。即背誦校本教材《項羽文化讀本》中的“成語千字文·項羽”。
(3)“項羽成語”我會用
一是成語誤用辨析。教師用課件呈現使用“項羽成語”的句子,讓各組找出其中誤用成語的句子并進行辨析。
二是成語寫話。給各組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用有關項羽的成語寫一段通順連貫的話,然后組內交流點評,并推薦一篇在全班交流點評。
(4)課后活動
教師先引導學生將學到的“項羽成語”記在自己的學習積累本上,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練筆活動——以“我最喜歡的項羽成語”為題寫一篇作文。
四、制定綜合評價表,實施課程評價
“項羽文化尋蹤”校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指導原則,以校本課程特點為依據,摒棄傳統的試卷檢測,以綜合評價表為主要呈現方式,具體見表2。
在課程實施的一個周期(一般是一個學期)結束后,教師將印制好的學生學業評價表發放到各個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同伴、任課教師和家長)的手中,邀請各評價主體依據學生具體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最后,教師根據各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給出綜合評價,并把評價表反饋給學生。
五、實踐反思
學校自2016年9月實施“項羽文化尋蹤”校本課程以來,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學校努力進行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引導學生積累了項羽文化領域的豐富知識和成果,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項羽文化、家鄉文化的魅力,更促進了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但是在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有待提高、課程實施有待深入推進、課程開發的支持系統仍需完善等,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