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萍
摘 要: 隨著當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全民進入“大數據”時代,高校政治思想理論教學有待改進。教學理念應從既往轉向現代,教師應同時注重技術、理論學習,教學內容應從滿足學生、時代要求的角度出發合理設計,教學中應讓多媒體走進講堂從而拓展知識。
關鍵詞: 大數據;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創新
“大數據”視域下,要求高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科技手段,豐富政治教學課堂,增強課堂吸引力、感召力。高校政治思想理論教學正面臨挑戰,如何抓住信息資源,利用“大數據”創新教學,推動主流政治思想傳播,是當下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一)讓愛國主義教育更有時代感
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要將時代內容納入其中,不是只停留在教科書中或局限于理論層面,是將社會典型事件作為“活”教材,激發學生的時代精神,懂得從時代的角度出發理解理論內容,在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靈魂的塑造,向學生輸送正確的思想,以正確價值觀影響和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學生的思想靈魂和道德情操,使學生愿意用行動維護時代精神。
(二)讓責任教育發揮實踐指導作用
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育的時候,要讓大學生明確責任,勇于擔當歷史使命,采用多種教育方式幫助大學生樹立責任意識,指導他們的行為,讓大學生對自身、他人及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教師通過教育創新,激發大學生的責任,促進責任行為的實現。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依然采用以往方法是不夠的,要創新教育模式,讓大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對社會責任感同身受,通過接受教育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這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客觀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學生深刻領會教學的意圖,明確教學思想,從當前社會形勢出發學習教育內容,認識到學好知識是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推動社會各方面協調發展。
(三)幫助大學生樹立規則意識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如果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學方式,則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聽課態度不端正,行為散漫,將無法發揮良好的教育作用。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必要進行教學創新,比如,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將來工作中需要樹立規則意識,一切按照規定展開工作,按照規定的流程解決問題,可以戰勝困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的時候,引入案例,強調規則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對網絡上傳播的各種信息保持理性的態度,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增強法治觀念,行為處事要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規則。
二、“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的有效途徑
(一)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功能拓寬培育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過程中可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功能,對學生的責任感問題展開調查,看看有多少大學生能想他人所想,在危機面前不退縮,基于自己的能力承擔起社會責任,投身于職業崗位中,運用專業和特長為社會創造價值、貢獻力量。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大學生是一次考驗,教師在對大學生責任感進行調查時可以從這個角度展開,根據調查結果創新教學內容,使教育更有針對性。教書育人是學校的職責,在培育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過程中,依然采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是不夠的,很難被現代大學生接受。在信息全球化時代,大數據成為日常教學不可或缺的介質,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大數據”視域下,教育不僅要發揮該技術的工具性作用,而且要將大數據與教育大學生成長成才相融合,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功能,不斷完善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更新補充教學內容,實時宣傳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要實地授課,還要網上授課,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信息提煉功能,在網絡上提煉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價值的信息,制作成生動的教學課件傳輸到網上,結合教學理論知識,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滿趣味性,吸引學生集中注意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應用大數據技術創新教學評價體系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展開教學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實踐欲望。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將該技術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做到教學有目標、教學有方向,實現教學的服務化轉向。無論是“思政課程”或者“課程思政”都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對大學生課堂教育、在線教育,實時教育、實踐教育,注重過程性考核和評價,跟蹤教育、適時引導,建立創新教學評價體系,應用大數據技術突破傳統的教育評價模式,為教師“教法”與學生“學法”提供自主寬松的制度保障,突出“教學”與“實踐”結合、“傳統”與“創新”結合的特點,從根本上推進教學改革,以達到積極的教學效果為目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教師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對教學有用的信息,將這些信息融入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評價標準被催生。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普及,發揮大數據技術對教學的助推作用必將成為一種常態。大數據技術可以在網上教育教學中起到監控管理的作用,運用提煉的信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教師在“促學”中起著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思考,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在線教學關鍵抓什么、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實踐,最終要落實到教學實效的考核上。在考核中要獲得準確有效的信息,就要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建立起教學評價體系,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
(三)基于“大數據”視域轉變教學理念
對學生學習的指引、行為的規范及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與教師教學理念有十分重要的聯系。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理論指導實踐,所有教學行為都是在教學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教學理論反映的是高校政治教師教學觀念及對教學的態度。
以往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主體,教學中過于突出教師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感受,學生學習長期處于被動狀態,抑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思維創造性。“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政治教師要打破以往教育理念,轉變課堂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課堂中心[1]。“大數據”時代高校政治理論教學中,要著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討論中,增強課堂學習氛圍。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之前,學生通過與網絡接觸,或多或少了解相關知識,對知識的了解可能是片面的,也可能是曲解的;有可能是深刻的,也可能是虛無的。面對此種教學問題,高校思政教學應與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觀察學生的性格特征、脾氣秉性、價值取向等,幫助學生辨別事物真偽。從教師單方面授課轉為學生共同參與、共同探討,促使無趣、單一的課堂變得開放、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化學生被動學習的心態。從厭煩政治理論教學到積極主動接受,逐步提高政治學習水平。
(四)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全方位培養教師隊伍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全方位培養教師隊伍,打造一支既精通技術又掌握理論教學的精英教師團隊,不僅有效促進教師隊伍總體水平的提高,還對高校學生發展政治理論水平有很大的推動力。
黨的十八大會議指出“要進行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增強教師教學責任感”。高校政治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指明燈,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加強對黨方針政策的執行、宣傳,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大數據”視域下,對高校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教師細心專研科學理論思想,而且要求教師實時關注新理論成果的發表。在課堂教學中了解學生思想、情感等意識行為,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用學生易于理解、掌握的方式傳輸知識。“大數據”時代,高校政治教師需提高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媒介有機結合,加速教學內容在學生群體中的傳播。如針對某一抽象難懂的政治知識運用多媒體制作出通俗易懂、有趣的視頻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2](134);將系統的理論知識、重點內容運用PPT演示文稿幫助學生了解內容框架;將教學內容相關課件、視頻上傳到學校官網,方便學生學習,既打破了學習地點、時間的限制,又拓展了學生學習的自由空間。
(五)利用“大數據”綜合運用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師有目的地傳播的知識、觀念等。在固有模式教學理念下,教學內容由師生共同作用,收獲教學成果。傳播教學內容是傳播知識的過程,在知識傳播過程中存在學生學習差異、學習環境與思想不一的矛盾。
高校學生受學習能力的限制,不能全面理解、掌握所有政治理論內容?!按髷祿睍r代,政治理論教學方案與內容大大增加。大量學習資源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得到充分運用,這為高校政治教師理論教學提供技術與內容保證。高校政治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從多方面出發,依據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效率不斷更新變化等,既尊重教學規律,又滿足學生學習需求[3](83-84)?!按髷祿币曈蛳?,高校政治教師教學中要彰顯政治理論的魅力,教學內容要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實踐的價值。在日常教學中展現高校政治理論的育人功能,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教師要主動走入學生群體,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創新思維能力,要把握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統籌全局,促進知識輸送與學生的主流意識培養相統一。高校政治教師要有政治理論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意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政治理論教育,使教育內容融合新思想、新觀念,緊跟現代政治理論步伐。
三、結語
在“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政治教師不得不做出教學改變促進理論教學質量的提高?!按髷祿睍r代下,高校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搜索知識文獻,面對海量內容,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學習政治理論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黃碧玉.大數據視域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
[2]李婷,王欣.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00(007).
[3]黃曉龍.“慕課”視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若干分析與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3).
[4]夏夢穎,王嫻.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1).
[5]于洋.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9).
[6]趙浚.大數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與應用[J].貴州社會科學,2016,315(0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