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大力推進,小學音樂教學在模式上也有了很多的改變,最為顯著的改變就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們通過提高自己音樂方面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審美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夠具有更好的情操,以及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讓學生們擁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也是將核心素養問題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J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1-0127-03
【本文著錄格式】楊群英.淺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J].北方音樂,2020,11(21):127-129.
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只有在更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的學習,并且輕松的環境還能夠改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而幫助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一、學生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認識
提及核心素養,有許多的國家核心素養看作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具備在未來社會中發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人文底蘊、責任擔當、科學精神以及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和實踐創新等六個要素,是將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作為基礎要求的,將全面培養學生作為核心基礎,并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等三個層面。
二、核心素養的特征
(一)綜合性
在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滲透的核心素養主要有三個方面,知識、思維以及能力。音樂知識、音樂思維以及音樂能力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密不可分。所以說,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滲透的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學生們可以通過學習音樂,掌握音樂的知識和能力,培養音樂思維,提高音樂的審美,這三部分是相依相靠的,并且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音樂體系在構成上也充分的表現出了音樂核心素養的綜合性。一般來說,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會包括文化修養、社會參與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這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相互交叉,還具有一定的包含關系。這三個部分當中文化修養是其余兩個部分的基礎,社會參與以及自我發展則是文化修養的主要目標。
(二)發展性
小學的音樂教學絕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素養的培養時,還需要根據學生在成長過程當中出現的變化調整自己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因為,隨著學生的成長,他們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對于音樂的審美能力以及獲取音樂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僅需要迎合時代的發展趨勢還需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這樣學生對待音樂的態度以及學習的音樂知識才能夠更好地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
(三)實踐性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不僅僅是需要讓學生們去聆聽、欣賞音樂,還需要讓學生們通過實踐的方式提高音樂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唱歌比賽或者是舉辦音樂鑒賞會,這樣有趣的活動能夠更好的體現出音樂核心素養的實踐性。音樂教學的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時期的音樂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以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說,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去感知音樂,去探究音樂,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本身的音樂核心素養。
三、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利用音樂教材,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教材當中的內容,因為小學音樂教學的要求不只是給學生講解音樂基礎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方面的培養,這樣學生們就可以有更好的視覺和聽覺方面的體驗,還可以在音樂教材的引領下真正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民族特色十分明顯的歌曲,不僅旋律動人,曲調悠揚,還有很多彝族的特點,介紹了彝族歡慶節日時的場景,學生們可以體驗到音樂的心曠神怡。但是因為小學時期的學生生活經驗較少,認知能力也十分有限,不能夠完全理解歌曲所描繪的場景,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這首歌的背景資料,播放彝族歡慶節日的視頻。通過展示視頻材料,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歌所展示的情景。在資料的輔助教學之下,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歌曲的意境當中,更好地體會到彝族的民族特色。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就是利用了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內涵,學生們就有了更加豐富的音樂體驗,進而提高了學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激發學生音樂創造力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感知音樂。通過在小學的音樂課堂當中設置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活動,這樣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樂器演奏的水平,利用有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體驗,更能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如在教學《獅子舞繡球》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根據這首歌的旋律,自己去唱,因為《獅子舞繡球》是一首旋律非常歡快的歌曲,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們唱歌、自編等方式培養學生唱、演等方面的能力,利用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教師還需要激發學生們創造音樂的欲望,讓學生在音樂伴奏下跟著唱歌。然后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這首進行表演,擅長樂器的同學還可以為表演伴奏。通過在課堂上舉辦這種有趣的課堂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更輕松的環境當中學習,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還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
(三)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情感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十分重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則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學生只有積極地參加到課堂教學中才能夠就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時,首先需要根據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以及學生自身的情況展開情景教學,利用有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音樂學習有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加到課堂教學當中。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致春天》時,可以先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展示一些有關春天的影視資料和音頻,然后讓學生們把他眼睛閉上,用耳朵去體驗,想象自己在一個春天的公園里。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更好地體會到歌曲的內涵,提高了學生的情感意識。
(四)完善評價機制,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在進行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完善課堂評價機制,健全了課堂的評價機制學生們就能夠更加積極的參加到課堂的活動當中,因為獎勵機制學生們還能提高自信心。在評價機制的鼓勵下,學生們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但是只參加課堂上的活動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們參加課堂外的活動,這樣才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們的音樂創造力。例如教師安排課下作業,讓學生們自己在做一個音樂網頁,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音樂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們記錄下自己學習音樂的過程,這種課后活動還能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互動的平臺。
四、教學手段多樣化,加深學生體驗
(一)表演教學法
課堂表演對于音樂課堂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音樂學科的教學和別的學科有很大的區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將音樂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還可以提高學生參加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在音樂學習過程當中的核心素養。
(二)律動教學法
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使用律動教學法能夠更好地體現出音樂的獨特魅力,還可以賦予音樂更好的韻律,將音樂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所以,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律動教學法在音樂課堂學習當中的應用,保證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
(三)游戲教學法
在音樂課堂教學當中加入一些游戲環節,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音樂活動,還可以設置一些音樂游戲,在游戲教學當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通過開展音樂類型的游戲,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理論知識。
(四)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我國時代的發展,多媒體設備在各行各業當中的運用越來越多。但是,很多學校音樂課堂教學仍然只是在整理文本,利用相關設備為學生們展示音樂。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還可以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熱情。尤其是教師在講解一些基礎的樂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展示視頻資料,讓學生們明白五線譜等基礎的知識,鼓勵學生使用這些知識自己去創編歌曲,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五、音樂與其他學科結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音樂這門學科雖然和其他的學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是他們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系,這些學科都是相輔相成的。例如《游子吟》這首歌曲,很多學生都在語文課本當中學習過這首古詩,也了解這首古詩所表達的內涵,所以教師在進行《游子吟》這首歌曲的教學時就可以將學生們學習過的這些知識融入到教學當中,將文化知識和音樂學習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以及它所表達的感情意義。并且,在音樂學習的過程當中還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們的音樂審美,促進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進而更好地體會到音樂作品的內涵。除此之外,為學生們打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教學,提高音樂教學的感染力,提高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將小學的音樂課堂打造成為自主、開放的學習環境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氛圍,還能夠更好地落實貫徹勞逸結合的教學理念。在實際的音樂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好多媒體設備,因為大多數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都有非常濃烈的好奇心,所以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實質的教學內容需要將音樂課本作為教育的基礎。教師還可以以音樂課本為基礎,為學生們播放日常生活當中經常聽到的聲音,將音樂學習和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們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音樂核心素養。
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首先就需要教師和學生要進行角色互換,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在過去進行小學的音樂教學時,教師需要給學生們講解音樂的理論知識以及為學生們分析欣賞音樂,而學生們大多是被動的灌輸知識,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沒有自己去思考問題,沒研究音樂知識的內涵,導致大多數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沒有養成。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去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觀念,提高自身的音樂知識基礎,建立更完善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們在音樂課程更加主動,教師則需要在這個過程當中輔助學生去探索,適時的為學生提供思路以及方向,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而且,在教學音樂課程的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再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這樣的方式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們發表自己的意見,還能夠讓學生在探討交流的過程當中交流信息,并且小組的學習方式還能夠讓學生們有競爭的滿足感。如教師向學生們展示具有不同特色的音樂《茉莉花》,不同版本的音樂中具有不同的民族和地方特點,進而引導學生們對音樂進行欣賞和判別,讓學生們分析不同類型音樂的特征,在小組內進行探討和總結。
七、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時,需要注重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還需要考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以及思維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更好的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曉東.淺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J].時代教育,2018(2):188.
[2]徐薇.關注核心素養,讓音樂學習有效生成[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4):59.
作者簡介:楊群英(1982—),女,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