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楠 艾斌艷


【摘要】本文介紹西大君武小學的多元動態閱讀課題項目,論述多元動態閱讀的實施要點、具體實踐及發展方向,以語文學科為“火車頭”,通過同一主題閱讀活動帶動不同學科共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動態閱讀 多元能力 學科整合 STEAM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1-0049-03
STEAM教育興起于美國,涉及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等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旨在通過各學科的交叉整合解決實際問題,將人文藝術學科與科學相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多元能力。多元動態閱讀是借鑒STEAM課程的整合教育理念,以語文學科為“火車頭”,將主題閱讀作為項目核心,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整合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科學、信息技術等小學階段的所有學科的教學活動項目。2014年,西大君武小學開始對多元動態閱讀項目進行研究,項目設立的初衷是通過同一主題閱讀活動,帶動不同學科共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彌補課本內所缺乏的教育教學內容。經過數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所得分享如下。
一、多元動態閱讀的實施要點
“STEAM”教學模式。開展多學科聯動式的閱讀活動,在活動中,各學科立足本學科的特點和要求,從同一文本中選取訓練點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并形成自主探究學習成果。如2018年秋季學期學校以“走進神奇的動植物世界”為主題進行了非小說類文本動態閱讀,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形成STEAM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根據自身研究需要搜集閱讀文本,觀察或種植研究對象,從科學、藝術、語文、數學等多學科角度進行閱讀研究,并在不同學科教師的指導下,形成研究成果。
“閱讀思維”模式。將語文學科作為動態閱讀課程的核心學科,教師選取的閱讀內容先立足部編版教材再拓展到中外名著。在部編版教材中,非小說類文體居多,因此采用非小說類六大閱讀策略(即聚焦、聯系、提問、推斷、確定中心和改觀)進行閱讀。在名著閱讀中,教師選擇繪本作為教材,教授學生運用五種閱讀思維能力(即推斷、改觀、畫面、聯系、提問,以下簡稱五種閱讀能力),開展閱讀思維訓練。
“比較閱讀”模式。基本按“三個學期一輪回”的閱讀周期選擇名著書目,即“中國名著閱讀—國外名著閱讀—中外名著比較閱讀”的閱讀順序。比如,學校上一個循環的閱讀活動為:“三國任我行”(閱讀《三國演義》)—“你好,莎士比亞”(閱讀莎士比亞經典戲劇)—“科幻之聲,召喚你我”(比較閱讀《神秘島》和《橘子星球》)。這樣的閱讀模式,可讓學生先從自己較為熟悉的國內名著入手,在有一定閱讀積累的基礎上放眼世界名著,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最后,將主題相近的國內外名著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感受不同文化的差異。
“差異性閱讀”模式。學生根據年齡及自身閱讀水平的不同層次,選擇名著的繪本版、拼音版、故事版、精簡版和原著版進行閱讀。例如,在“三國任我行”動態閱讀活動中,學前班和一年級的學生由于識字量的限制,可選擇繪本版進行閱讀;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因閱讀和認知能力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可選擇拼音彩繪版進行閱讀;中高年級的學生可選擇青少年適讀版本和原著進行閱讀;閱讀能力強和閱讀范圍廣的學生可選擇閱讀《三國志》。整個動態閱讀活動都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自主性。
“讀寫結合”模式。在閱讀的基礎上引入“非小說類寫作文體”,讓學生進行比較文、勸說文、指導文、解釋文、描繪文、報告文等文體的寫作,即在學生對某一主題文本有了一定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可以選擇不同的非小說類寫作文體進行寫作練習。比如在“你好,莎士比亞”主題動態閱讀中,學生在閱讀了《哈姆雷特》后,創作出解釋文《探討哈姆雷特為何走上復仇之路》、描繪文《我眼中的哈姆雷特》、比較文《哈姆雷特與羅密歐》等。
“大眾閱讀”模式。參與閱讀人員不僅包括全校各學科教師、全體學生,還包括全體家長。動態閱讀活動創立的初衷旨在通過學生的閱讀帶動家校共讀,通過不同閱讀主題的選擇,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閱讀和成長。隨著動態閱讀活動的不斷開展,學校不斷邀請專家、學者、各領域專業人士、大學生、志愿者等加入活動當中,形成了“大眾閱讀”模式。
“3H3C”學習模式。“3H3C”教育理念:by hand動手,by head動腦,by heart動心,cooperate合作,communicate交流,create創新。在動態閱讀的主題活動小組中,我們一直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動手創作、動腦思考、用心感受,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中交流和創新。不論是前期閱讀,還是閱讀中的探究,或是最終成果匯報,一直秉承“3H3C”的理念。
“走班選課”模式。學校提供不同的學科項目課程,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參加。不同年齡的學生聚集在一起探究名著中蘊含的學科知識,然后選擇用各種形式去展示成果——或寫作、或表演、或辯論、或制作、或繪畫等。動態閱讀活動將靜態的閱讀活動變得靈動,帶領學生從腦到手、從知識到能力、從人物到事物、從學校到社會、從中國到世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閱讀。
二、多元動態閱讀的實踐
近年來,西大君武小學通過“海量閱讀”“親子閱讀”“主題閱讀”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全校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動態閱讀活動,搭建更廣闊的閱讀平臺,打開國際化的閱讀視野。
(一)弘揚民族經典文化,品讀中國古典名著。每次開展動態閱讀活動前,學校的教科研團隊會提前半年時間,針對學生的閱讀需要及關注重點,結合近期社會熱點及相關教育政策,進行閱讀文本的選擇。在動態閱讀活動啟動之初,學校選定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作為開展動態閱讀的載體。以語文學科為主,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五種閱讀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朗讀、表演、繪畫等多元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和創造力。2017年秋季學期,學校以“三國任我行”為主題,選擇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組織全校師生開展動態閱讀活動。在活動中,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版本的《三國演義》進行閱讀,高年級學生甚至開始閱讀《三國志》。學生通過辯論、演講、戲劇、誦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探究閱讀和展示,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他們不斷加深對國家歷史文化的了解,其民族自信心與國家認同感不斷增強,逐步從閱讀者變為文化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