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效彬
摘 要: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安徽亳州技師學院)為例,探討完善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提出了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雙主體育人、雙導師共同教學、多元考核評價體系等措施,以培養適用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實現學生(學徒)畢業即就業,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
關鍵詞:新型學徒制 ? ?校企合作 ? ?育人模式 ? ?中職教學管理
一、新型學徒制的特點
企業的新型學徒制是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而構建的“工學一體、企校雙制”的職業教育模式,是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職業院校等之間通過相互合作共同培養學徒的一種模式。
2015年8月,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了《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2018年11月21日,國家三部委召開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會議中提出,在2015年以來的學徒制試點工作基礎上,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將在2019年全面推開。
二、構建新型學徒制育人模式的意義
在我國,新型學徒制模式的構建基于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其目的是推進職業教育和勞動就業體系的共同發展,努力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渠道,最終實現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目標。在職業教育中,新型學徒制育人模式的意義有以下幾點:有利于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高,讓其能夠盡快適應企業崗位的需求以及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利于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使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可以滿足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的雙證融合;有助于現代化企業勞動用工制度的建立健全,從而解決招工難的問題。
三、在中職教學管理中完善新型學徒制模式的建議措施
為了更好地推動筆者所在學校新型學徒制育人模式的有效實施,在開展對應的教學管理中,需要通過校企合作的強化、雙師型隊伍的打造以及課程體系的彼此融通,促進學校的發展,最終為后續的教學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國家和地方政府應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從西方國家新型學徒制發展的實際經驗來看,我國還需要出臺對應的法律法規來做好引導,確保新型學徒制的合法地位,推動新型學徒制的運行切實有效、標準規范。地方政府不僅需要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薪酬,也需要鼓勵各種媒體積極宣傳新型學徒制的育人成果,使全社會都能夠樹立工匠精神以及尊重技能人才的風尚,能夠認同新型學徒制。地方政府也需要對本地區開展新型學徒制的企業給予培訓與資金上的支持,這樣就可以降低企業的投入成本,激發企業的參與熱情。
(二)通過校企合作提升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
一直以來,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中職學校還需要圍繞新型學徒制育人模式的實施目標,在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方面做好改革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承擔的是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系統化教學,企業則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基于專業要求和人才培養方案來開展崗位技能訓練。同時,校企雙方應建立對應于新型學徒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運行機制,實現校企共同參與教學管理,從而保證新型學徒制育人模式的不斷優化與提升。
為了優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筆者所在學校推行了以下措施。第一,健全組織機構,學校成立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企業共同參與的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校企雙方在試點工作中的權利、義務與職責,確定了學徒培養成本分擔機制,保障了學徒培養的順利進行。第二,完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會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就學徒培養過程中需解決的課程體系建設、考核評價制度等問題進行研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保校企協同育人的順利進行。第三,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安徽亳州技師學院新型學徒制雙導師管理制度》《安徽亳州技師學院新型學徒制指導教師工作職責》《安徽亳州技師學院新型學徒制安全措施與違紀處理辦法》等辦法,對學校和企業的雙導師以及學徒進行管理和約束。
(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現代企業對于人才的技能需求與中職學校側重理論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還存在結構性差異,現代企業更需要的是對人才進行實踐技能的培養,因此,筆者所在學校對于雙師型師資隊伍的打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推進專兼結合、校企互聘互用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學校采取了下列措施。第一,建立健全雙導師管理制度。學校印發了《安徽亳州技師學院校企人員互聘管理辦法》《安徽亳州技師學院新型學徒制雙導師管理制度》《安徽亳州技師學院新型學徒制企業指導師傅工作職責》等系列管理制度和章程,明確了雙導師的職責、權益保障等問題。同時,學校建立雙導師激勵、考核、評價機制,確保導師隊伍的建設工作能夠高標準、可持續地運行。第二,加強校企雙導師互聘共用。學校印發了《安徽亳州技師學院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管理辦法》,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第三,學校積極聘請企業導師來校擔任實訓指導教師,提高企業導師的教學水平。
(四)校企共建課程體系
在建設新型學徒制的課程體系和與之對應的教學體制的過程中,課程設計需要滿足新時代對于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師資要求、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實訓設備等方面,都需要基于發展的眼光來對待。教師需要懂得發揮一線師傅的實踐經驗,能夠在課程教材之中編入寶貴的經驗,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去實踐,最終就可以滿足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雙提升的需求。
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在完善課程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改革學制。經過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共同商討,在一年級教學時,將傳統的五天制教學周期改成四天制,余下的一天安排中藥專業的學生進企業見習或者到康美中藥城、田間地頭學習。通過接觸一線生產,使學生初步了解崗位操作流程和工藝標準。在康美中藥城,學生可以拓寬視野,認識更多的傳統中藥和冷背藥材,同時可以了解市場行情。在田間地頭,學生可以和藥農零距離溝通,了解中藥材栽培、采收等方面的知識。第二,建設符合崗位需求的專業課程。學校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學校建立由行業、企業和學校等多方參與的課程建設機制,結合專業特色,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校企共同開發《中藥固體制劑工藝》等3門校本教材,制定《中藥炮制技術》等3門核心課程標準,確定中藥、中藥制藥專業課程體系。第三,增設中藥文化概論課。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國粹,作為中藥、中藥制藥專業的學生,有必要熟悉傳統中醫、中藥文化。同時,學校還構建德育工作體系,建設具有中藥特色的校園文化。
四、小結
總而言之,上述基于筆者所在學校新型學徒制育人模式的探究,希望能夠探尋一條多元化的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道路。通過對教學管理進行的分析,發現新型學徒制有效實施之后,有利于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進,陸偉.關于新型學徒制的中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與實踐的研究[J].職業,2019(30).
[2]曾顥,勒系琳,黃麗華.新型學徒制中企業與新生代學徒的關系構建研究——基于心理契約理論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9(3).
[3]徐淑華.企業新型學徒制背景下中職生技能教學“四階段”運作模式的設計與實踐——以旅游專業為例[J].職業,2018(6).
[4]徐凡棋.基于選擇性課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J].職業,2018(2).
(作者單位:安徽亳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