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為霖
摘 ?要:高中美術課程校本化是當下高中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只追求藝術賞鑒能力或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都會有偏失,高中美術教育的教育目標、手段和內涵都可以更加多元化。文章以漢服彩繪葫蘆模塊課程的實施過程為例,探討了多元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教學設計目標、美育教育理論實踐、系列課程開發、推進學生終身學習等方面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校本課程;漢服彩繪葫蘆;多元化教學
根據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的要求,高中美術教育要緊抓《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課程目標和內容為中心,依托學校資源,立足學生終身教育發展需要,對高中美術課程進行再開發,創造出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并不是手工課,實施校本課程也并不意味要放棄傳統的藝術鑒賞課堂。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實踐方式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更要注意對課程人文內涵的開發與培養。筆者認為,優秀的校本美育課程應該包含以下三個要素:(1)多元的學科素養目標。在美育課堂上,“技”與“鑒”應相互結合,讓學生在掌握美術技能的同時,發展美學素養,提升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2)多元的課程內容。課程知識點呈網狀結構,層層深入,相互交叉,學科覆蓋面廣,力求一課多效。(3)多元的課程影響。校本課程富有本校、本地特色,適合培養學生鄉土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時,校本課程要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用美育粉飾心靈,傳播正能量。
基于以上考量,結合本校實際,筆者設計了漢服彩繪葫蘆校本課程,并在學校進行了實踐。文章以此校本課程實踐為例,談一談多元化教學在美術校本課程實踐中的應用。
一、課程設計目標多元化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往往是以一種或一類具有本地特色的工藝美術形式為主要課程的內容,但是只將課程目標局限于學會一類藝術形式是不夠的。課程設計目標可以分成以下兩個部分,層層遞進。
1. 美術學科目標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首先是一門美術課程。因此,校本課程的首要和基礎目標是介紹藝術本身,使學生了解或掌握藝術技巧。更進一步,可以挖掘校本課程藝術形式背后的美學情趣和人文內涵,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設計的漢服彩繪葫蘆課程,學生既能學習到色彩繪畫的技巧、配色的原理,掌握一定的美術繪畫技巧,又能了解漢服和葫蘆藝術的相關背景知識,欣賞優秀藝術作品,激發創作熱情。
2. 美育教育目標
美育教育(Art In Education),即使學生通過美術課程學習,將課堂學習與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在掌握美術技能的同時,提升藝術共情能力和創造能力,最后學會利用美的藝術促進身心各領域的全面發展。高中美術校本課程非常適合成為美育教育理論實踐目標。以漢服彩繪葫蘆課程為例,葫蘆是生活中常見的裝飾物品,輕巧易得。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制作出的漢服彩繪葫蘆色彩繽紛,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可以成為生活的小亮點,提升生活趣味。葫蘆本身是天然素材,千姿百態各不相同,進行葫蘆彩繪需要隨態變形,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美育教育目標可以培養學生向上的精神和開闊的思維,奠定學生健康生活的基礎。
二、課程內容多元化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多以本地域傳統工藝美術為主題,在同一區域的學校,課程內容很容易雷同。如何創新,與相似課程區別開,成為了校本課程的一個重要議題。筆者認為,高中美術校本課程內容可以不局限于一種美術形式,力求打破藝術邊界、形式混搭、新老結合、因地制宜,創造出符合班情、校情、鄉情、國情的獨特校本課程。筆者設計的漢服彩繪葫蘆課程,就是由中國葫藝中的彩繪葫蘆藝術和漢服藝術混搭而來。
1. 中國葫藝
中國葫藝是一門在自然植物——葫蘆的果實表面進行雕刻、繪畫、裝飾的藝術。傳統葫蘆畫以烙鐵為筆,在葫蘆表面烙畫出各種生動的畫面,不斷有民間藝人推陳出新,將雕刻、渲染和彩繪結合起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彩繪葫蘆藝術。
2. 漢服藝術
漢服是我國的傳統服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美學的象征之一。近年來,“漢服復興”的呼聲越來越高。
將葫藝和漢服藝術混搭,用二庭葫蘆模擬二頭身人物形象,繪制成穿著漢服的可愛葫蘆娃,就是漢服彩繪葫蘆課程的內容。課程中既有工藝美術的部分,即運用丙烯等繪畫材料,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繪制出漂亮的彩繪葫蘆成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通過親自設計繪制葫蘆娃所穿著的漢服樣式和圖案,把對漢服藝術的鑒賞有機融合到課程中去,引導學生欣賞優秀漢服藝術作品,挖掘漢服藝術背景,梳理中國傳統服飾發展脈絡,加深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認識,傳承民族文化。課程內容豐富,具有層次感,避免單一內容引起學生厭倦。葫藝和漢服兩種相差較遠的藝術形式的碰撞,使原本互不相關的兩種藝術開發出新領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與同領域的其他校本課程雷同。
三、課程實現手段多元化
對于校本課程而言,多元的課堂內容意味著課程實現手段也應做出相應變化。具體來說,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 善用多媒體和智能終端,豐富學生體驗
信息技術的進步,使互聯網成為信息的海洋。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足不出戶眼觀天下,教師不再是學生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行搜尋問題的答案,或從網絡上找到專家對問題的評述,從而得到更清晰、層次更高的知識體驗。對比傳統課堂教師“講授 + 示范”、學生“聆聽 + 重復”的單一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使大量影音資料和高清圖片進入課堂,使學生得以進行更加多元的意象識讀。
例如,在設計繪制漢服彩繪葫蘆之前,筆者要求學生自主研究和鑒賞漢服。學生自己確定主題,搜索相關資料,并制作成PPT,3人為一個小組,在課堂上進行2分鐘演講。有一組學生選擇了介紹漢服“霞帔”,組員分別在網上尋找資料,最后匯總。根據網上搜尋到的霞帔出土文物照片和明代歷代皇后畫像,參考了著名的明代服制專家擷芳齋主人等專家關于霞帔的文章,推論出宋代霞帔和明代霞帔尺寸不同,樣式差異,穿戴方式也不一樣,找到了分辨宋代霞帔和明代霞帔的方法。其對霞帔這一漢服服制的理解遠遠超出了筆者的預想,有些知識甚至連筆者也不知道。課堂學習從單向變成了雙向,師生共同進步。
2. 創設課堂情境,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創設合適的課堂情境,可以使學生有效融入課程,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藝術課堂。在漢服彩繪葫蘆課程開始之初,筆者要求學生做一回“孕期媽媽”,學生要想象自己的葫蘆寶寶到底長什么樣子,穿什么樣的漢服,并試著把這一形象畫到葫蘆上。雖然葫蘆還是原來的葫蘆,上面還一無所有,但是學生看著它就好像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迸發出極大的創作熱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去。
3. 運用成熟老辦法,實現作品創作
運用新科技、創設新情境,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完全否定老辦法。不斷積累、改進后的成熟的教學方法也有其可取之處。例如,通過講授法和演示法,學生能直觀地了解繪畫載體葫蘆的大小、形態對設計的影響,了解彩繪工具,如丙烯顏料、勾線筆、水桶、調色板、上光漆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要點,從而大膽上手繪制,完成作品創作。
四、課程擴展方向多元化
在高中美術校本課程開發中,可持續發展也是一個開發重點。一門成功的美術校本課程,應該能擴展成為系列課程,在內容上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課程體系上一脈相承,彰顯學校特色。筆者仍以漢服彩繪葫蘆課程為例,看一看美術校本課程擴展的方向。
1. 課程內容擴展
漢服彩繪葫蘆繪制的是漢服娃娃。除了漢服以外,現代裝、戲曲裝、西方服飾都可以成為彩繪的內容。相應的,現代卡通造型、戲劇臉譜、西方傳統藝術等都可以成為課程研究的主題,進行美學鑒賞活動。
2. 工藝材料擴展
筆者使用的繪畫用色為丙烯顏料,繪畫載體是葫蘆。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和課程實際操作情況加以變化,采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材料,打造出千變萬化的藝術效果。例如,繪畫用色可以改為水粉顏料、彩砂、瀝粉、噴漆,乃至馬克筆等多種繪畫媒介,繪畫載體可以變為雞蛋殼、石頭等。
3. 實踐手段擴展
在技法方面,除了用毛筆繪畫,我們還可以使用刀刻渲染、烙鐵、馬賽克拼貼等手法繪制漢服葫蘆娃。在彩繪以外,還可以用竹、木、紙、超輕黏土等材料制作外部裝飾,如帽子、髯口、扇子、首飾等。在鑒賞方面,不但可以通過多媒體等網絡手段和教師的教授活動傳遞知識,還可以通過參觀博物館、觀摩實物,參與民間葫藝工作坊活動、組織作品義賣等實踐活動,提供給學生多方位、立體化的體驗,擴展課程邊界。
五、課程評估標準多元化
課程目標的多元化,直接導致課程評估標準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從本質上來說,是在評估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是否能達到預設的課程目標,提高自身素質。總體來說,課程是否有效,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判斷。
1. 美術學科價值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是一門藝術課程,是否具備美術學科價值,是評判校本課程的首要標準。以漢服彩繪葫蘆課程為例,其美術學科價值主要有以下兩點:(1)以舊創新,老手藝煥發新生命。葫藝與漢服藝術相結合,為葫藝增添了新的創作內容,運用老手藝的繪制技巧,達到新的藝術效果。(2)以新輔舊,新科技打破舊領域。多媒體和智能平臺打破了舊有的課堂秩序,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持。學生能自行快速、有效地尋找到需要的素材,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去。
2. 美育教育價值
對于漢服彩繪葫蘆課程而言,其美育教育價值有以下兩點:(1)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加深學生的人文素養。漢服彩繪葫蘆課程選擇傳統美術項目葫藝和漢服藝術做交集,引導學生正確區別正統漢服和電視劇戲裝,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六、結束語
筆者主要探討了多元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校本課程中的一點實踐,希望對各位美術教師的教學實踐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潘俊. 高中“美術鑒賞”模塊的有效性教學思考[J]. 成功(教育),2012(16).
[2]尹少淳. 美術及其教育[M].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3]施高峰. 高中美術欣賞課的多元化教學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1).
[4]武君. 拓展與延伸:開發本土高中美術課程資源的方法與策略[J]. 美術觀察,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