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芹 劉傳印
摘 ?要:文章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從注重概念學習、創新教學方法、強化理解應用三個有效著力點出發,旨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抽象概念這一學習難點問題,通過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概念。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在小學數學知識中,概念是典型的抽象性知識,這種抽象知識對于學生來說理解比較困難,也是很多教師認為棘手的教學難題,相關內容的教學效果一直難以令人滿意。但是,概念又是學生學習數學無法繞開的基本內容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突破概念這一學習難點,為繼續深入學習與之相關的其他數學內容鋪平道路?文章提出了以下三個有效著力點。
一、抓住數學概念的學習關鍵
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是用語言來反映客觀事物所具有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征。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以感性思維為主,理解能力較弱,難以理解以精煉、抽象、概括的語言形成的概念,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突破這一難點又是必然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選擇適合學生學習概念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經歷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從具體到抽象的漸進式體會概念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是把概念中的抽象性內容轉化成一些簡單、易懂的形象性內容,再把與之相關的每一個字都講解到位,充分發揮低年級學生記憶力好的特點,做到先用記憶學習概念,再逐漸消化深入理解概念,最后通過運用真正掌握概念。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這節課時,有關圓的完整的概念是“在一個平面內,一動點以一定點為中心,以一定長度為距離旋轉一周所形成的封閉曲線”,其中的多種點線的名目學生無法理解。在教學時,教師要先避開這些抽象內容,轉而借助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圓形物體,如硬幣、圓形游戲卡片、水杯蓋等,讓學生記住這樣的形狀就是圓形,再讓學生說出自己還知道的圓形物體有哪些。在回答問題時,學生可能會說出一些類似圓形的物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辨別哪些物體是圓形,哪些物體的形狀不夠“圓”。以西瓜和籃球為例,籃球都是圓的,從不同側面看都是圓的,但西瓜的“圓”就不一定,作為一種自然生長的水果是難以達到精準的圓形的,由此讓學生明白圓需要借助工具(如圓規)才能畫得標準,隨手一畫只能是個大致的圓形,是不達標準的圓形。通過比較學生熟悉的含有圓形的實物來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圓形,以加強學生對“圓”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二、創新數學概念的方法滲透
傳統的數學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很多概念總是在不同的話語之間打轉,有時甚至把學生都繞糊涂了。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給數學課堂帶來了全新的變化,尤其是讓數學概念教學出現了更多的可行性操作。過去,很多用語言和粉筆無法呈現的概念理解所需要的生動的、立體的教學情境,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環境中都可以輕松完成。教師輕點鼠標,就能夠引導學生進入理解相關數學概念形成的全過程中,演示生動、直觀,解說要言不煩,重點標記清楚,關鍵點突出放大,在圖文并茂中概念被演繹成一張精心設計的思維導圖,方便學生通過這些獲得對不同數學概念清晰的認識,并且相關的圖文更易于在大腦中復現,概念的理解得以不斷深化。
三、強化數學概念的理解運用
對于概念的學習和理解,學生往往一知半解上,這給他們后續運用概念進行相關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形成了障礙。如果不有效加以解決,難免會成為“夾生飯”。對此,教師除了通過傾聽找準問題的癥結,并著力加以解決之外,還需要通過類比、聯系等方法,讓學生容易理解與概念有關的內容,或者設計可以體現、運用概念的實踐環節,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這節課時,認識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系,以及找因數是這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學生需要在理解因數與倍數概念的基礎上開展學習找因數的方法,進而總結為了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可以從最小、最大和因數的個數三個方面來找一個數的因數,其中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因數的個數需要根據具體數的大小值確定。這些知識無疑都是概念化的內容,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需要通過實踐運用來檢驗,更需要實踐運用的過程來鞏固。教師在結課時安排兩項訓練:(1)游戲:學號是2的倍數的學生舉右手,學號是40的因數的學生舉左手,學號是1的倍數的學生站起來;(2)頭腦風暴:19的因數的個數一定比9多,是這樣嗎?通過這樣有特色的實踐運用,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運用課堂上所學習的概念知識,在學以致用中強化了對概念的全面理解。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針對與概念有關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要在把握班級學情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措施和方法,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中包含的各種知識內容,為后續順利學習與此概念密切相關的數學內容,提升數學能力和水平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許中麗.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研究[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3).
[2]費萍.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引入策略解析[J].新校園(中旬),2015(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