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杰
摘 要: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此政策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本文首先闡明了現階段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接著提出了幾個優化此現狀的有效策略,以期為數學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引導
在新課標引領下的素質教育普及面更廣,農村小學數學也逐漸成為一個關注熱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主、客觀上的問題。基于此,發現問題并積極提出解決方案,優化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從教師自身的能力是否過硬到教學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成了農村小學數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現階段農村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
第一,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主觀主體,在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學生的成績緊密相關。而農村教師中存在部分教學能力不高、專業知識欠缺,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現象,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無法把思維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二,交通和網絡不發達是農村數學教學水平落后的主要客觀原因。農村教師不能及時接收新理念、新方法,教學方式落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
第三,師資力量稀缺,教師一人兼多科造成教學精力不集中。教師精力和時間有限無法對教材進行認真剖析和向縱深探索,致使學生的數學認知面狹窄、片面,只停留在教材中,對知識點的相關習題練習較為欠缺。
第四,教師思想觀念落后,很難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導入沒有新意只一味地把知識點“倒”給學生,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缺乏互動。
二、優化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引導策略
(一)提高教師個人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打鐵還須自身硬,教師需努力增強自身教學能力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學校應當加強對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視,組織理論知識學習和教學方法的課程培訓,并定期進行考核。組織教研活動,向校外小學高水平數學教師請教,并開展講座活動,讓教師在講座中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并應用到實際授課之中去。除此之外,打破教師的傳統教學思想也十分重要,授課是教師與學生互相配合的過程,教師應當避免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新知識點學習過程中,教師講解完成后要及時通過練習題或者考試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學生未很好地掌握,則再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點梳理與強化;如果學生掌握情況良好則再挖掘同類型的題拓展學生對此知識點的延伸應用。這不但可以強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還可以通過課外練習拓展學生思路和眼界,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
(二)通過故事創設情境,導入知識點
數學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思考貫穿這個過程的始終。在向學生傳授新的知識點前教師可利用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后再結合知識點進行講解。例如在“圓柱體側面積”如何計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入知識點。在古希臘時期,春風和煦的早晨一位賢者出門散步,正巧路過一座宏偉的神廟,見到里面的牧師正在圍著門口的柱子討論著什么,于是他走上前去詢問發生了什么,牧師回答他說神廟過不久要舉行祭祀活動神父要求把門口的柱子用金黃色的絲綢包裹,但眾人都不知道要請裁縫做多大的面積才能既不浪費又剛好合適。賢者思考了片刻讓牧師拿來繩子,在眾人的幫助下測得柱子的高度是五十米,柱子的周長是八米,于是轉身告訴牧師要做一塊四百平方米的絲綢正好可以包裹柱子又不會造成材料浪費。那么賢者是通過什么方法才得出了這個結果,幫助了神廟呢?這個故事講完了,學生對此充滿了疑惑和好奇,求知欲被充分挖掘。這時候教師可以告知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就是怎么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講解完知識點后再重新讓學生思考賢者所采用的計算方法。通過這種創設故事情境的方式把學生的思維帶入知識點中,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還能提升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組織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親身參與可以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來提升每位同學的課堂參與度,給每個同學安排任務,讓學生在參與中加深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應當注意,在分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做到每組學生學習成績平均分布,盡量平衡他們在組內的分工任務,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相同的參與感,從而有利于下次活動的開展。例如在學習正方體的體積時,可以組織小組成員分工協作一同做出大小不一的正方體,制作完成后再讓學生實際操作一大的正方體內可以包含多少個小的正方體。這個實際操作的過程既鍛煉了學生對正方體結構的理解,也給學生節省了獨自制作多個模型的時間。
(四)將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由于農村自身基礎條件比較差,教育資源分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城市相比缺少多媒體教學設備,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現實事物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把教材中知識變成孩子們比較熟知的身邊事物,可以縮小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使得數學可以同他們的實際生活產生緊密地聯系,從而減少部分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心理,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可以在實際生活中鮮活生動地表現出來。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和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把應用題中的情境轉換為學生身邊的事物,例如在學習雞兔同籠問題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雞和兔,把抽象的腦中構想變成具體地現實存在。還比如在學習統計圖時,讓學生自行調查家中豬、牛、羊的數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總,通過課上學習的統計圖知識表現出來。
三、結束語
農村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還有待提升,經過分析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并且這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提升個人素質,運用有效且適宜的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和學習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涯打下一個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冬根.優化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引導策略[J].江西教育,2015(24).
[2]闞兆猛.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J].考試周刊,2016(78):73-73.
[3]袁雄玲.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5(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