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嫦娥
近年來,我校在做好主學科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的同時,逐步形成了“大學科輻射小學科、小學科滲透大學科”的學科思想建設之路,努力打造多學科研究共同體,逐步開發研究出“綜合學科‘四步走課堂教學模式”。
下面我以統編版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我們不亂扔》一課,具體闡述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綜合學科課堂中的運用。
一、前置預習,新舊過渡
為了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借鑒語文學科課前預習的模式,結合學科特點,課前安排“前置預習”,采取“復習導入”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把抽象難理解的知識點進行分解,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
比如,在講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我們不亂扔》一課時,我在課前安排了一個家庭小調查,學生通過上網、采訪家人或者其他方式,初步了解垃圾的種類,并對國家出臺的新政策有所了解,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學生在課上很好地進行互動交流。
二、自主探究,收獲新知
讓學生親歷生活過程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通過探究性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我體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提升能力,突出“做中學”的目的。
在《我們不亂扔》一課中,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校園入手,讓學生從保持教室衛生環境開始,創設情境,延伸到生活垃圾要分類投放,學生能夠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兩類進行垃圾分類,接著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的重要指示,了解上海作為中國首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熱點新聞,再通過觀看垃圾隨意丟棄的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產生懷疑,自主探究,發現這其中的必然聯系,從而認識到大量垃圾對人類環境造成的重大傷害,以及可利用資源的嚴重浪費,由此引出“垃圾分類、勢在必行”,為接下來的“垃圾四分法”做好鋪墊。
三、小組合作,整體優化
小組合作學習,實現資源共享。為實現“讓學生站在課堂的正中央”的教學思想,我校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在綜合學科課堂教學中全面試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研究,從分組到組長的確定,從小組口號到成員分工;從課前準備到課上交流匯報……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一步步扎實推進合作教學進程,逐步形成適合我校教學特色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在《我們不亂扔》一課中,我設計“我給垃圾分類”的小組合作互動環節,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進行交流,共同梳理出結果,正確判斷各種生活垃圾的類別,初步學會“垃圾四分法”,在小組相互學習、達成統一認識之后,由小組代表概括匯報,然后其他小組補充,最后教師總結提煉,升華拓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在課堂上,教師評價語要及時、跟進,取消簡單的“好”“不錯”“你真棒”等無意義的評價語,試著變一種方式來概括、提煉學生的答案,捕捉學生回答中的關鍵詞進行追問、拓展、升華,學會思考、積累,語言要接地氣,生動智慧。
在《我們不亂扔》一課中的展示環節,小組成員一起上臺,按照分工依次介紹垃圾的種類,對于難分辨的垃圾,學生分享自己平時積累的生活小妙招兒,其他組員和其他小組也紛紛獻計獻策。這樣的展示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思維碰撞,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垃圾分類的好處,并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在拓展延伸環節,教師講述我國46個試點城市將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全面進入垃圾分類時代,引導學生認識到垃圾分類將成為一個人文化素質和文明教養的標志,保護地球家園是我們每一個地球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綜合學科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施行,必須從學生生活出發,借助豐富的教學素材,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的有效合作學習活動來達成教學目標,然后通過機智的評價總結升華,最終引導學生把課上的所得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從而更好地在生活中得以踐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今后,我們將繼續嘗試學科思想方法的整合性教學,創造性地將學科教學的各個要素及環節進行相互融合和有效組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圍繞“生活、問題、情境、評價、合作”關鍵詞,提升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處理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科核心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