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疫情時代跨境電子商務、網絡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推動外貿領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本課題主要通過分析云南自貿區背景下跨境電商發展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內外其它自由貿易區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經驗及模式,結合云南的具體情況,提出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引擎下,有針對性且可操作地加快跨境電商發展的方法。
關鍵詞:云南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一、云南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2019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34.81萬億元,其中跨境電商商品進出口總額1862.1億元,同比增長38.3%,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近年來,我國加快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建設步伐,截止到2020年9月,共設立105個跨境電商實驗區,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市,形成了海陸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補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2018年,昆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20年5月,德宏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截至2020年7月底完成535.22萬單通關貨物,進出口貿易額3.8億元,河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園入駐企業145戶,完成交易額5.37億元。云南電子商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跨境電商已成為推動我國外貿轉型升級,國內國外經濟雙循環協同發展,實現國際市場一體化的新助力。
二、云南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1.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
云南地理位置上毗鄰越南、緬甸和老撾,邊境線上共有20個國家一類口岸和6個二類口岸。云南自貿區發展跨境電商最大的優勢是地理位置優越,自貿區立足“沿邊”+“跨境”兩大特色,積極推動邊民互市,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加快河口、瑞麗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設,支持在紅河片區、德宏片區建設邊境倉,創新沿邊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積極開展沿邊產能合作,探索沿邊地區人員流動和人力資源合作協議等模式。
(2)特色農產品
云南的特色農產品如野生菌、茶葉、水果、花、中草藥、核桃、肉牛等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生產優勢。在2019年云南農產品貿易中,“云菜”、“云花”、“云果”、“云咖”、“云茶”、“云藥”、“云?!痹诳缇畴娚唐脚_銷量中居高。云南高原氣候賦予產出的農產品質量高、產量大、價格優,而且云南省著重發展農產品跨境貿易,逐漸完善了一條培育、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例如野生菌、從松茸、羊肚菌、木耳、蟲草等資源保護技術,提升深加工能力建設,規范食用菌生產加工行為,改善生產加工環境,研發野生食用菌保健、調理等新功能和新用途。
(3)政策優勢
為加快發展云南省跨境電子商務,促進跨境電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借助云南省建立自貿區這一重大利好政策,云南省政府2019年1月25日發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昆明片區、德宏片區和紅河片區立足自身特點,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貿易便利化的框架下,通過政策上引進大型跨境電商企業和平臺、吸引跨境電商高層次人才,支持跨境產業群集聚發展,搭建完善跨境物流供應鏈體系,制定各具特色的跨境電商發展策略。
2.劣勢
(1)基礎配套不完善,物流體系亟待完善
近些年來,云南物流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有所改善,基本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構成的立體綜合運輸網絡體系,但依舊存在著諸多短板。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資源利用效率低;二是智慧物流發展空間有限,專業化、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物流設施設備及技術應用不足,傳統運作模式較為普遍;三是物流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散、小、弱”特征明顯等短板,與生鮮農產品的流通和消費需求還不適應;四是跨境物流園區建設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園區內服務功能需進一步完善;五是海外倉規模整體偏小、整體布局規劃不合理、建設運營模式不清晰及本土化水平不夠;六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無法及時有效地追蹤運輸過程中貨物所處的環節;七是國際物流中境外運輸政策協調難。
(2)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緊缺
云南的自然資源和民族特色工藝品的市場廣闊,是做互聯網跨境貿易的最佳選擇,但據有關數據統計,云南省入駐阿里巴巴國際站企業的數量對比出口貿易總額排名最低。在跨境電商平臺上出售云南本土商品數量頗多,但是產地是云南較少。不少云南企業由于缺少擅長跨境電商操作的復合型人才,丟失了海外的廣闊市場,從而導致云南自然資源優勢無法轉變成競爭優勢;另外,由于從事跨境電商的復合型人才主要流向沿海發達城市,進一步導致人才的缺乏。
(3)缺乏品牌意識
云南省擁有一些量大、質優的特色農副產品,但是卻難以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主要原因是企業僅在意品牌的銷售作用,不注重品牌建設和維護,品牌主體不明確,導致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所以云南省跨境電商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企業應該將資源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著力優化品牌意識和注重知名品牌打造,提升電子商務產業的綜合實力。
三、云南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
1.創新沿邊地區跨境電商政策和制度
充分發揮紅河片區、德宏片區的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沿邊區位優勢,共建中越、中緬、中老泰、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重大合作項目,創新沿邊地區跨境電商合作模式、積極推進“智慧農業”和“邊境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模式。通過政策支持,積極引進行業影響力度較大的跨境物流和跨境電商企業,打造區域跨境物流中心,建設沿邊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創新跨境金融改革,為全國、南亞東南亞國家提供更多優質商品和服務。
2.加強河口片區、昆明片區和德宏片區聯動發展
三個片區互動互聯,全面加強與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物流園區、跨境電商綜合試范區等各類綜合性、開放性平臺的互聯互動,增強協同融合發展,構建全面對外貿易的跨境電商體系。積極對接國內其他老牌自貿區,在省內三個片區創新試驗的基礎上,對已經成熟有效的經驗和制度創新,要做到及時復制推廣,促進各片區共同發展。
3.保證政策切實有效落地
要進一步完善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做好政策制定前的調研、頒布后的落實和執行中的監督;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吸引外貿外資進入的高地;要進一步爭取管理權限下放,增強自貿區的自主權;要進一步做實政策措施,突破制約招商引資的瓶頸;要實時調試“智慧政務”系統平臺,推動信息共享。
4.“外引進”+“內培養”跨境電商高層次人才
政府要加強政策指導,建立發現人才、引進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跨境電商服務創新體系,創新激勵政策、增強服務意識,從外部解決專業人才短缺的窘境。
整合社會資源,聯合高校、企業、政府三個層面,定期深入到云南各地開展交流和宣講,開展崗前技能提升培訓,培養一批熟練掌握互聯網跨境貿易技能的人才。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生產實習的平臺,鼓勵省內企業與省內職、技校以及各大高校的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專業與企業之間的契合度。學??梢酝ㄟ^直接建立與企業之間的對接,變被動為主動,了解企業需要哪種人才,專門針對企業設立符合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要求的專業,由學校老師和經銷商的教學團隊進行教學和培訓,實現專業與職位之間的無縫銜接。建立跨境電商人才舉薦機制,搭建人才創業交流平臺,完善人才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5.繼續完善跨境電商供應鏈,創新跨境物流定制
根據《2019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發展報告》顯示,國際物流中,時效慢、成本高、退換貨難為物流行業最為明顯的問題。如何提升國際物流效率、降低國際物流成本,需要依托市場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使跨境電子商務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融合發展。在昆明、河口、景洪、瑞麗等地區建立國際物流中心,發展集商品采購、倉儲物流、電子商務、清關運行等一站式服務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從而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建立交通、公路、鐵路、航空、邊境口岸、海關、檢驗檢疫局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多式聯運協調機制;支持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動信息交換共享,建立健全多式聯運規則和全程服務規范。在周邊國家關鍵地方建立關鍵物流節點和合作伙伴關系,形成以沿邊區域合作為基礎的跨境物流區域聯盟;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協商建立國際區域綠色通道,保障國際大通道沿線區域進出口商品暢通無阻,實現無障礙國際物流。
6.大力發展海外倉和海外運營中心
海外倉作為境外物流節點上重要的環節和發展新方向,可有效提升電商企業的供應鏈效率,降低進貨門檻,從而解決傳統海外物流中成本高、周期長、退換貨麻煩等問題。海外倉的主要經營模式是跨境電商選品分析+產品采購+進口國物流配送+售后服務保障,要想提高產品競爭力,國內要解決商家供應鏈前置問題,海外要著眼于進口供應端的不斷優化和本土化市場開拓。
從市場的規模來看,2019年美國海外倉數量及規模的增長速度快,英、德、日海外倉的數量環比增長一倍左右,2019年澳大利亞海外倉總面積增長速度環比2018年已達6倍。云南海外倉的問題主要是東南亞國家眾多,缺乏通曉國內外市場的國際化團隊和人才;另外,部分國家在貿易政策、勞動力和商業服務等方面不能有效協調,從而提高了海外倉的門檻,導致本土化運營困難。要想打通跨境電商的“最后一公里”,需要開展政府間合作、積極引入跨境電商國際化人才、優化海外倉基礎物流設施的建設,聯手合作國內物流巨頭,共建海外倉。在倉位布局中要綜合考慮地理位置、資源稟賦、政府政策、運費、時效性和當地的勞務市場資源等,更能及時有效滿足買家的個性化需求。
7.創新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
跨境電商具有“輕資產”的特點,且大多為初創企業,申貸缺少抵押物,而且在資金期限上無法有效匹配銀行信貸期限,導致融資成本偏高,且申辦手續也比較復雜。
因此各片區應積極鼓勵地方銀行解決跨境電商企業資金訴求,支持銀行依據商務局、海關、物流等大數據分析為基礎,以電商企業經營數據為授信依據,針對性推出類似“電商貸”的金融創新服務產品;降低跨境電商申請貸款的準入門檻,特別對融資較為困難的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加大信貸政策的傾斜力度。支持跨境人民幣支付結算、結匯售匯,幫助企業進行匯率避險,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低成本、多樣性、個性化、量身定制的資產管理和在線交易金融服務。
8.加強沿邊政府溝通協調機制
成立專門機構,邀請省內外專家、智庫,與沿邊國家開展經濟對話論壇,闡述開展跨境貿易可以實現雙方共贏,保證與沿邊國家開展切實有效的溝通交流對話機制。
9.加快外籍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
云南省跨境電商的外籍員工的培訓幾乎是空白,政府應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加快指導市場培訓工作的落地,促進自貿區電商企業的用工便利性和有效性,努力把云南省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人才孵化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10.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
由于沿邊跨境電商涉及到的因素眾多,例如疫情期間,哪些貨物可以通關,什么時候可以通關,這些貨物通過的表單會臨時發生改變,有時企業無法接到相關信息,造成備好的貨物不能通關。這就需要跨境物流園區積極對接海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避免信息孤島,增加電商企業應變能力。
11.大數據助力跨境特色農產品貿易和品牌建設
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雖然質量高,價格優,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多是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無法打入高端市場。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技術驅動跨境貿易主動融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中,為跨境貿易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操作平臺。同時注重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強化品牌建設,建立產品質量大數據平臺。區塊鏈記錄農產品產地、加工、包裝、物流、通關、銷售全流程數據,真正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讓生產和流通環節實現信息共享,打破農產品貿易壁壘,從而做強做大“云花”、“云果”、“云茶”、“云菜”、“云咖”、“云藥”,從而培育云南省國際知名品牌,提高自主品牌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占有率和競爭力。
12.進一步推動并落實貿易便利化
持續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通關全覆蓋服務功能和應用領域,推進“先期機檢”、“順勢監管”等創新型監管模式,縮短產品滯留口岸時間,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對于部分產品實行“先放后檢”,提升物流時效;優化農副產品“綠色通道”,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做到全程通關無紙化,申報精簡便捷化,通關效率高效化,從而減輕電商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13.了解東盟國家電子商務發展情況
據2020年國新辦發布信息公布顯示,中國與東盟貿易投資合作穩定增長,前8個月貿易總值2.93萬億元,同比增長7%,上半年中國對東盟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53.1%,東盟已超越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云南省是面向東盟的窗口,應積極實地調研東盟國家網絡消費的群體特征、倉儲物流和支付方式;與東盟國家地方電商平臺開展全方面合作,利用對方本土市場優勢,形成戰略聯盟,從而將我國產品打入東盟市場。
14.加強全球信用體系建設和標準建設
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完善全球范圍內誠信體系建設,打破貿易國信用體系相互不透明現象,增強跨境失信違規行為的監管;加快制定跨境電商產品質量認證標準,以及全球統一的跨境電商關稅稅率等相關通用規則,提升云南省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數據來源:《2019-2020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2]發揮“沿邊”區位優勢助推中國與東盟合作發展.https://dy.163.com/article/FMO8CH6O0514R9KE.html.
[3]國務院.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Z].2019-08-02.
[4]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Z].2019-01-30.
[5]云南省交通運輸廳.云南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09.
[6]云南省交通運輸廳.云南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09.
[7]張曉燕.我國跨境物流海外倉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對外經貿實務,2018年1期.
[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82111818601107&wfr=spider&for=pc.
作者簡介:王廣雷(1985.06- ),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自由貿易區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云南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0J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