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趨于多元化,因此,如何在新課改下更好地開展高中生物教學也成為與教師形成密切關聯的方面。文章簡要闡述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能力、教學主體、教學資源、教學形式方面的關鍵要素以及如何利用明確培養方向、轉變教學主體、配置更多資源、融匯多種形式展現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應當采取的方式,以期能夠利用高中生物教學推動人才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生物教學
一、 引言
通過知識教育實現培養學生目的的理念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尤其突出,其中高中生物教學便是最典型的代表。這種方式雖然能夠給予學生關鍵性的內容,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具體運用情況,因此,為了能夠改變此類現狀,在新課改下,如何選擇有效地教學方式開展高中生物教學已經成為教師們必須要予以重視的方面,否則不僅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成績,也會為他們的人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二、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關鍵要素
(一)教師能力
隨著學習科目的不斷增多,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也在日益增加,然而,高中生物屬于內容比較復雜的學科,想要讓學生有效地掌握這些內容,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是極其關鍵的方面。畢竟新課改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活動對人才的培養要更加全面,顯然只是重視知識教授的方式已經難以發揮其獨特的效力,只有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再結合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規定。同時,新課改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高中生物教師只有具備較高專業能力及素養才能勝任。
(二)教學主體
在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盛行期間,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自然是以教師為主,也就是由教師來主導高中生物課程的全部教學。經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能夠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但是卻缺少對學生的關注,主要表現在教師的講授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在當中的掌握情況、理解程度等方面教師卻并未給予太多的重視,導致學生最終只能利用機械式的方式進行完全記憶,如此不僅讓學生不具備合理運用的能力,也無法做到舉一反三,更難以進行創新。新課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應該發生較大地改變,教師既要改變主導者的身份,將教學活動交給學生,也要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才能改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讓教學活動朝著全方位的角度持續邁進。
(三)教學資源
高中生物教學中涵蓋了許多重要的生物學知識,這些內容若只是利用文字的形式予以闡述,學生的理解程度則會大打折扣,此時教學資源能夠發揮非常大的作用,也就是通過教學資源的運用能夠將原本抽象、復雜的內容以具體化的形式向學生予以展示,減少了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環節的概率,而且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也能夠讓學生擁有近距離與生物學知識相接觸的機會,也讓學生擁有更多鍛煉動手能力的空間,與新課改中培養學生全面素養的要求相契合。
(四)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是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最為關鍵的環節,實際上,由于應試教育對教育領域的影響相對持久,導致教師與學生都深陷其中難以做出快速改變,即盡管新課改已經推行許久,但是其中仍然有部分教師在教學形式上未能做出調整,教師主導、學生接收的形式依舊占據著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而且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也始終保持著被動式的思想和學習方式,導致在教師做出教學形式轉變時難以做到迅速適應,從而引發教學活動開展艱難、學生接受程度較慢的情況,為新課改下通過高中生物幫助學生養成全面素養的目標帶來許多阻礙。
三、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新探的相關內容
(一)明確培養方向,增強師資水平
由于新課改在教學理念方面產生較大地改變,讓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方式中的許多問題被有效地暴露出來,也讓教師們明白,只是注重考試的教學目標會存在較大概率培養高分低能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和人生都有著極強的負面影響。所以,在新課改得到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首要明確的方面便是培養方向,也就是不能再單方面注重以知識量來實現人才的培養,要在確保知識內容可以得到有效傳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畢竟即便擁有豐富的知識量,卻缺少運用能力的學生是難以將所學生物學知識予以應用的,高中生物教學的實際效力也無法被充分地發揮。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調整當前的現狀,便于提高教師重視程度的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給予適應的空間,畢竟貿然地轉變對于學習任務重的高中生而言,是難以接受的,會增強對該科目的抗拒心理。例如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學計劃中調整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程的比例,讓高中生物課程中擁有更多的實驗課程既能改變刻板的理論學習,讓學生對高中生物教學的熱情得以提升,也能夠為學生予以驗證知識和動手的空間,實現以更加直觀、輕松的內容提高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也能緩解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壓力,時刻保持積極學習的主觀意識。當然,其中還離不開對師資水平的改善,畢竟教師是確保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支撐和推動力,因此,學校還應當多為教師提供自我提升的機會,比如前往新課改推行良好的優秀學校中進行考察和學習、組織向先進教師學習,掌握更多能夠在新課改下增強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思想、理論與實踐內容。
(二)轉變教學主體,提高學科素養
眾所周知,傳統高中生物教學的方式與其他學科相同,均為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只需參與其中便可完成教學活動。這樣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但是在該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并不對等,學生即便有問題也無法在教學活動中得以完全地解決,導致存疑的情況經過日積月累,最終已經成為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嚴重阻礙。同時,學生受到這種模式的影響也比較大,主要表現在學習時對教師依賴性較大,缺乏主動性,學習的方式也嚴重存在缺陷。在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要改變此類情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才能夠讓他們轉被動為主動,擁有進一步學習學科內容的欲望。例如在學習《從生物圈到細胞》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來構建一個簡易的生物圈結構,再利用當中的許多現象來作為舉例讓學生能夠明白兩者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簡單的情境,學生便能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大部分內容,此時教師再講解接下來的內容時,學生的理解程度就會得到顯著提高。也可以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事物來幫助學生強化已有的生活經驗內容,例如以疫情期間進行的核酸檢測為例,不僅能夠讓學生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也能夠讓學生學習到《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當中的內容。如此既讓學生知曉生物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內在關聯,逐漸養成正確的學科素養,也能讓學生產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處理具體問題的意識并在生活中予以實踐。
(三)配置更多資源,促進全面培養
只是依靠知識的教學是傳統教育理念存在的最大問題,也是高中生物課程始終無法被學生們重視的關鍵原因,具體表現在教學過程中理論內容占據絕大部分,而且還缺少資源的合理利用,導致機械記憶已經成為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唯一手段。即便是在實驗課程中,教師能夠運用的資源也并不多,只是運用些與課程相關的內容,至于課外或者能夠進行擴展的部分極少被應用。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除了教學方式不正確外,資源配置占據著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在高中階段,生物課程在教學體系中的占比并不多,難以被學校予以重視的同時,資源配置上自然也不會得到過多的投入。因此,學校應當給予高中生物課程更多的重視,并提升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力度,讓學生的理論和實驗課程中都能夠擁有足夠的資源,不僅改變學生對科目的認知,有效地調動學習積極性,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累真正實用的知識,為充分地應用在實際中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便利。比如學校可以加大在生物課程資源上的資金投入,建立專門的生物課程實驗室,采購更多先進的設備,制作更加豐富的切片等,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生物課程,有利于通過高中生物課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素養,并逐漸樹立以深入學習生物學知識和鉆研相關內容為目標的思想和信念,只有讓生物學知識能夠對學生的行為意識予以深度的影響,才能夠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四)融匯多種形式,提升教學效果
教學形式也是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需要做出調整的重要方面,畢竟教師講授內容占據課堂大部分時間的教學形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對生物知識內容的理解,也限制了對學生予以全面培養的途徑。由此可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融匯多種形式是契合新課改要求的必要手段。在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有助于學生掌握內容的方式,例如在學習《物資跨膜運輸的方式》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或者利用動畫的方式來講解當中的原理,這樣能夠讓教材中原本靜態且抽象的內容變得極其生動,學生看到時也能夠迅速變得熱情高漲,求知欲也會得到提高。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氛圍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生命歷程》時,教師可以調整難易程度,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分組負責不同部分內容的方式,讓學生們不僅能夠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中,也能在良好的協作氛圍下學會如何收集知識、整理知識、表述知識以及團隊配合,讓高中生物教學順利開展的同時,也能有效地實現幫助學生形成社會真正所需要的綜合素養,從而更好地達到新課改下對學生予以全面培養的要求。
四、 結論
綜上所述,新課改在教學方面給予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想要在新課改下采取合理、有效地高中生物教學,就必須要對其在教師能力、教學主體、教學資源、教學形式方面的關鍵要素采取詳細地了解,才能夠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通過明確培養方向、轉變教學主體、配置更多資源、融匯多種形式等方式對高中生在生物學科方面的學習予以幫助,真正提升生物學科在學生全面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康俊仙.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J].新智慧,2019(16):6.
[2]蘇劍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J].考試周刊,2018(A2):162.
[3]韓北承.談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2):61.
作者簡介:溫生泰,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