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許多專業人員和素質學者在教學當中,對小學數學命題的改進有了足夠的重視。小學教學改革的推進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命題的改革,強調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數學命題當中凸顯“人文性”“內容聯系實際性”“體現生活”“重視內涵教學”“價值教學”“創意性”“開放性”等理念深入人心。基于這些方面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度思考、循理求通。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思考;命題
隨著課改的深度推進,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人們重視實踐與價值觀的培養,而不重視成績和教育結果的重要性;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的實踐轉化和運用能力;強調關心科技和社會生活等方面。基于這些對教學的要求,在2010年,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雖然《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已經使用多年,教學也逐漸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方面過渡,即便這樣,應試教育仍舊是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方式。
一、 小學高年級數學命題的提出
(一)社會發展需要
當前,全社會進入了高度開放的信息時代,需要高度復合且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民族的振興在于教育的發展,教育要培養出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對人才的需求要求重視人才的培養,當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重點在于學校教育的改進,命題對教育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調控作用,在這個背景下,要求命題改革應該順應時代教育的發展,命題改革教育的開展,應該走在教育改革之前。
(二)課程改革需要
命題改革是課程改革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學課程改革應該呼吁數學命題改革進行必要的改進創新發展,從而適應課程改革這一標準。在《數學課程標準》當中,強調評價的內容在于指向數學任務、數學活動,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數學意識、實踐活動的培養。由此可見數學命題改進是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條件。
(三)學生的綜合發展需要
對于小學生而言,教材在不斷改變,而學生是跟隨時代成長起來的一群新時代學生,學生對嚴肅、冷峻、呆板的命題形式不感興趣,相反輕松且活潑的命題能夠讓學生有更好的心態去學習,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先進的意識。要培養學生的先進意識,要培養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實驗性、推理性等。因此從學生的自身發展來看也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國內對數學命題方面的研究
為了解“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在教育領域內的研究發展現狀,研究發展趨勢和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對國內統一領域內進行研究,教師們比較重視命題形式的新穎、有趣、語言的童趣和人文化,能很好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但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由于缺乏對教材知識體系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導致在命題的時候很隨意,將不同的知識點東拼西湊出來,試題之間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板塊與板塊之間缺乏合理的標準,最終考試結果出來之后,學生并沒有太多壓力,而且處理形式簡單,沒有發揮出實際的價值和效果,而且由于國內長期以來研究經驗不足、理論積累不夠豐富,在命題上面存在缺陷。基于這種情況需要根據發展實際做出改進。
對于理論構建的依據,首先,重視師生共同成長的理念。因為學習本質上是一個學生主動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構建對世界的理解。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數學的命題需要考慮教師的角度,也需要考慮學生學習的目標。其二,重視學生認知發展。認知理論需要符合學生的發展,只有符合學生的發展,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才能夠刺激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鼓勵學生運用新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因此,數學命題僅僅是考慮命題的科學性,同樣也要考慮藝術性。其三,重視新課標理念,命題的主要目標是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激勵其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態度,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命題作為一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三、 深度思考,循理求通——淺探小學高年級數學命題策略
(一)凸顯語言人文性
對數學的人文性的認識,需要從《數學課程標準》出發,其中認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組成現代文明的重要部分。認識到數學活動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能夠體現與反映出參與教學人員的價值觀念和取向等,能夠培養人的思想和觀念,在這種具備新思潮和新理念的背景下,數學命題實踐更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凸顯出人文性。比如對某份試題的題目表述:“用心思考、正確填寫”“反復比較、慎重選擇”“聯系生活、解決問題”等可以看出,這些命題是根據傳統“選擇題”“填空題”“應用題”做出創新之后的命題,在字里行間都展示出了對學生的關愛,體現出對學生的重視,學生能夠在身心健康的情況下完成學習做題,這是體現出人文性的一方面。
(二)凸顯素材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重視經驗教學,強調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強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確定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這在新時期是新課標改革的重點。如果數學教學離開了生活實際,那么學生理解的數學會失去根基,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不深刻,數學的教學就成了一種并沒有根據的學習。命題人員需要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到生活當中去。命題實踐當中必須要重視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盡量選擇現實,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當中的素材,精心設計題材讓學生加強對現實人物的認知,積極擴展思路擴展視野來促進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因此命題的選擇盡量選擇人們常常看到并且很容易忽視的一些物品,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身邊看到數學問題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用來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體現生活興趣:
題目1:
直播帶貨是近期一種非常火熱的消費形式。帶貨,也就是帶火、帶活,把消費帶火起來,也讓經濟活起來。下面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走進直播間。體驗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時尚購物的樂趣。
在直播主播選拔比賽中,五位評委分別給四位參賽選手打分如下:
請你采用一種方法給出每位參賽選手合理的分數。并簡要說出你的方法合理的理由。
本題選取源于生活的情境。挖掘生活中有價值的信息編成以“走進直播”為主題的試題,賦予試題生動的現實背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也將數學意識及嚴謹規范的態度潤物無聲地滲透在試題中。平均數是表示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數,教材目標要求,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試題主要考查學生能結合簡單的統計圖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
(三)凸顯解題個性化
實際上除了重視學生的成績提升之外,還需要積極發展和重視學生的多方面潛能,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著個性的差異。命題中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包含了多元化的解題策略,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發展當中的需求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過程。那么在設計的時候就不應該僅僅是重視對最終結果的評價,而是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思考。
題目2:快遞員派件途中用8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紙箱分別拼出了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兩個圖形的體積相等嗎?表面積相等嗎?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理由。
本題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道融開放性、創新性為一體的數學問題,不僅考查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應用,還考查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題目既可以考查“算”的方法:也可以考查“畫”的方法:還可以考查“說”的方法:這樣的考查,學生經歷的是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的全過程,一次全面、深刻的歷練,更是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及學習素養的培育。
(四)凸顯內涵情感化
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觀念非常重要,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在設計試題的時候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道德觀念、思想價值,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當中,得到思想教育,接受到德育教育的影響。
題目3:
芳芳生病住院之后,急需一筆手術費用,班上同學為她組織了一次獻愛心的活動。甜甜捐出自己積攢了好久的零用錢,捐出去的錢和剩下的零花錢之間的比例是2∶3,第二天她又去捐贈,這次捐了20元,捐出了全部零花錢的50 %,那么甜甜一共有多少零花錢?
本題的目標不僅僅是計算甜甜的零花錢多少,更多是在潛移默化當中傳遞互幫互助的影響作用,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積極意義。
四、 結語
綜上,數學學習歸根結底是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發展。教師只有不斷總結思考,加強對數學命題的研究和創新,才能將新思想、新理念融入題目當中去,通過有意義有價值的命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循理求通,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洪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相關策略研究[J].新絲路:上旬,2020(4):1.
[2]秦旭峰,顧曉東.主體回歸:讓數學學習真正發生——以蘇教版六上“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中教版,2018(10):19-20,37.
[3]曾艷紅.深度思考:讓數學學習真正發生——關于小學數學思考的深度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5):173.
[4]夏臨.KAP模式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動員策略淺探——以河南汝南和浙江紹興為例[J].科普研究,2020,15(1):99-103.
作者簡介:
蔡達娜,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西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