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圖是地理學科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地圖既是初中地理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拓展形式,學生在學習初中地理知識時,接觸到最多的理論知識外,其次就是圖表和地圖了,有人將其稱之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基于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則成為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發展的必要內容。因此,文章從初中地理課程教學入手,結合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探究教學培養策略,以期對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教學培養;實踐策略
一、 引言
地理圖像是一種形象、直觀的地理語言,是區分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只有在初中地理的課堂上,學生才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地圖,學生閱讀地圖能力的好壞,直接地影響了學生的地理成績,只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地圖,汲取有效的信息才能提升地理的理解能力并掌握相關知識。之所以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較好的讀圖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能夠更好地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使得學生地理學習的效果更加良好。但是,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教師對于地圖的講解過于機械,缺乏對學生的興趣調動,忽視學生的技巧訓練,導致學生出現不愿讀圖、不會讀圖等問題。針對此,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主動調整教學理念,利用課程中的地圖資源,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二、 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
讀圖的過程是一個調動綜合感官,從感性到理性探究與思考的過程。而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的參與,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讀圖的興趣,從而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地圖識別的教學時,基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優化讀圖教學設計過程,利用生動、有趣的圖形,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激發學生探究圖形信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所遇到的種種教學問題,教師就要結合生活實際,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讀圖知識產生興趣,因為以往的教學內容都比較枯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失去興趣,尤其是圖像與文字相結合的知識,學生一看到圖像與文字相結合的,就認為比較復雜,比較困難,往往就會產生放棄的心理。教師就應當正確地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必要的時候教授給學生讀圖技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就會提升學習的自信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深入,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現狀也有了明顯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課堂有了明顯的興趣,教學質量也在明顯地提高,在學生激發讀圖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地理素養,讀圖學習的基礎點就是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由于地理的圖表中蘊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果學生在學習地理圖表時不能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那么就很容易對圖表中的地理信息產生遺漏,結合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就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就首先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情感,端正學生學習地理圖表的學習態度,學生學習地理圖表時所遇到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當學生感覺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就要及時地解決并迎難而上,不能使學生在學習地理圖表的時候產生畏懼心理,教師要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情感,部分學生認為地理是一個文史類的學科,這就導致了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學習的時候失去學習的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部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對地理知識沒有深度的了解,眾所周知,地理知識不是只靠背誦就能夠掌握的,首先就要從學習的態度上轉變過來,教師也要做好引導學生的工作,積極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的讀圖興趣。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看圖的興趣,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動態圖形,在動圖中,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產生的晝夜變化、四季變化一目了然,學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則趁熱打鐵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
三、 注重地圖分析,指導學生的讀圖技巧
部分學生在讀圖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方法和技巧,盲目、無序,無法獲得完整而有效的信息。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地圖分析,奠定學生自主讀圖的能力。拿到圖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析圖像,教師在進行讀圖能力的培訓時,應當注重地圖的分析,在學生進行大量的讀圖能力訓練之后提升讀圖的技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時,要注重地圖的分析,在讀圖中掌握眾多的讀圖技巧。對于學生來說,如果想要提高地理的學習能力,那么就需要有效地提高讀圖能力。因此,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學會地圖的分析,學生在學習和做題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地理圖表,學生要學會挖掘圖表中的地理信息,對圖表進行充分地分析,讓學生在進行圖表閱讀的時候能夠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夠觀察出地理圖表中所隱藏的信息,學生掌握一定的讀圖技巧,就能夠更好地將地理技能實際地應用,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高圖表的閱讀技巧。例如在學習“氣溫分布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從名稱開始,了解分布圖中闡述的核心信息,并做好知識定位;觀察圖形中的數據信息,根據坐標軸的標注,理解氣溫變化的范圍;細致分析闡述氣溫變化的元素,根據折線圖或者條形統計圖的不同特點,提煉氣溫變化信息;最后調動所學地理知識,對氣溫分布的特點進行總結,并闡述原因,以完成整個讀圖過程。
四、 引導學生繪圖,深化學生的讀圖能力
讀圖能力的培養并不僅限于觀察和思考,還包括對學生繪圖能力的訓練。繪圖的過程是學生全面掌握圖形,解析細節的過程。通過繪圖訓練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讀圖中的關鍵信息,提高讀圖水平?;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自主動手繪制地圖,標注信息,以強化地圖理解和記憶。在繪圖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從易到難的原則,引導學生從臨摹開始,逐漸脫離圖形的依靠,形成獨立繪圖能力,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為了深化學生的讀圖能力,教師也要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繪圖學習,如果學生不進行繪圖訓練的話,就會直接地影響到地理讀圖的能力訓練,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關注讀圖能力的培養,但是學生在學習讀圖的時候還是會遇到一些學習的問題,為了深化學生的讀圖能力,教師應當作出原有教學基礎上的改變,引導著學生進行繪圖訓練。比如學生在學習基礎的全球世界地圖的時候,課堂主要講解了地球上各大洲和各大洋的地理分布問題,而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地熟悉這些地理知識,還要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訓練學生的繪圖能力,在學生自己繪制地理圖表的時候,提高讀圖能力,在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地圖的過程中,訓練思維能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強化學生的繪圖能力,并且給予學生正確的繪圖方法指導,讓學生可以親手地去繪制地理圖表,通過自己的地理知識繪制出具體的地理圖表,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總的來說,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繪圖和讀圖能力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繪圖和讀圖是學生學習地理時的技能。班級上也會出現一些學生對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會覺得學習地理知識非常困難,長此以往就會對地理失去學習的動力,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就應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繪圖練習與讀圖練習綜合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對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
五、 加強教學訓練,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
基于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性,教師必要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自覺觀察圖形,提煉信息,完成地理分析。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行為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例如,在講課中強調地圖的重要性,并圍繞地圖展開講解,日常聯系中增加讀圖題的比重,強化訓練,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學生在閱讀地理圖表時就要動用多種感官系統,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圖表之中,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就首先就要加強教學訓練,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地理的學科特點,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圖表,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圖表訓練,比如說是學生在觀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就要對比南北方的氣溫差異,觀看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圖表,以此來加強閱讀圖表的教學訓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加強閱讀圖表的訓練的時候,也要教會給學生讀圖的一些技巧與方法。一旦學生培養了良好的讀圖習慣,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方法指導,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之下,學生的訓練要有步驟,有方法,在具體的教學訓練之中,教師均要對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讀圖的時候更加靈活與規范。比如說學生在訓練氣溫的變化圖表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訓練:根據等溫線的密集情況判斷溫差的大小,如果在同一個區域內等溫線越密集,就說明溫差越大,反之,如果在同一區域內等溫線越稀疏,就說明溫差越小。如果地圖上等溫線與海岸線相平行的就說明當地的氣溫受海洋的影響非常顯著。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讀圖習慣,就要將圖文相結合起來,學生的讀圖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是不斷的經過訓練之后慢慢形成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時候,就要改變傳統的文字教學的模式,豐富教學的形式內容。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培養一個良好的讀圖習慣。
六、 結語
學生學習地理就要借助一定的圖形和地圖,圖表可以將文字內容通過直觀的方式向學生表現出來,在學生學習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文本,解決學生學習時的障礙,同時,讀圖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學會觀察地圖,可以在地圖中展開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加有利于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可以使學生今后的地理學習更加的輕松高效。
參考文獻:
[1]何婷.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6):262.
[2]楊紅梅.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117.
作者簡介:
張懷芳,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環縣環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