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君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學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對中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從而實現教學創新是當下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文章作者分析并明確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思考和深刻認識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學方式發生的轉變,并探索出了在互聯網時代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物理;個性化學習;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24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3-0075-02
一、引言
我國正積極實行教學改革,并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初中物理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改革的要求,采取多元化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層出不窮,并開始逐漸在教學活動中應用。面對時代變化,初中物理教師要適時調整教學手段,考慮現實教學的需要,創新教學內容。很多教師都充分認識到了結合互聯網開展教學的優勢,但就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重點關注。為應對教學改革,考慮時代發展需要,初中物理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有效策略。
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中產生的問題
(一)未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從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忽略了時代背景化,仍然堅持傳統老套的教學觀念,未能秉承“以生為本”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等教學理念。很多教師對根據“互聯網+”時代背景變化開展教學存在誤解,認為使用線上交流工具和家長、學生交流便是互聯網教學,事實上這種觀念與做法都比較片面,對“互聯網+”教育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部分物理教師對如何結合互聯網實施教學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資源不足,且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學質量較低。
(二)不能實現互聯網和教學的有機結合
若能實現教學和互聯網的有機結合,教學效率將會明顯提高,反之會對目前教學產生干擾。越來越多的初中物理教師認識到了結合互聯網開展教學的優勢,但是并未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很多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的培養,未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學價值。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的微課視頻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學習資料時也未給出專業的教學指導,從而導致學生在開展互聯網學習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學習效率較低。
(三)缺乏教學互動
很多教師認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是教師或者學生個人的活動,未能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缺乏指導。與此同時,教師未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學價值,致使學生在通過互聯網學習時未能明確解題思路。另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展教學,部分教師未對學生進行引導,導致學生對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存在很多不解。
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指導學生開展物理個性化學習的有效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努力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且不失個性的優秀人才。時代背景不斷變化致使傳統教學手段已無法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教學提供了有效助力。
因此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就必須充分結合時代特征,利用現代技術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具體而言,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發揮信息技術工具的作用,因材施教,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足夠的空間,進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
(一)創建交流平臺,促進學生的自主化學習
“互聯網+”時代背景為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與機遇。目前,社會發展需要專業程度高、素質高、創新性強的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強調個性化學習的原因在于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物理教師只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學習時十分被動,學習主動性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供學生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為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差異,所以針對同一個問題,學生表達的觀點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教師要尊重這些差異,充分展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創造展現學生學習差異的機會,教師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創建一個信息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所有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
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透鏡”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前,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成立班級物理討論群。教師先向學生布置課前任務,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凹透鏡和凸透鏡,并觀察兩種透鏡成像的不同特點。之后,教師在交流群中發送觀察表格,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不同內容填寫在表格中,并及時上傳至班級群中。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討論。在網絡工具的支持下,所有學生都敢于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大家的觀點存在一定差異,因而會產生疑問。而后教師便可正式開始上課,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讓各組分別開展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會發現群里大家的觀點之所以不一致,是因為大家選擇的參照物有明顯差異,有的同學使用的是實物,而有的同學使用的則是虛物。在正式上課前使用現代技術工具為學生創建交流平臺,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有明顯提升。
(二)尊重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在過去的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未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理論知識比較少,所以常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下降。要想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創造機會讓學生自行使用互聯網技術工具。
在自主使用信息技術工具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培養尋找學科學習相關資料的能力,還能夠提高篩選信息的能力和學習綜合能力。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觀念,積極扮演好教學輔助者的角色。
例如,在開展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物質的浮與沉”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組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利用互聯網工具搜集密度相關定義,在課堂上派小組代表回答“如何搜集資料”“密度定義是什么”等問題。教師拿出實驗材料,即一塊鐵板和一塊塑料板,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判斷材質;然后再拿出兩塊顏色、大小等外觀條件完全一致的板子,要求學生再次判斷鐵板和塑料板分別是哪一塊。為了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會主動思考,聯想搜集資料時看到的相關內容,提出判斷方法:可以將兩塊板子都放入水中,能沉入水中的就是鐵板,反之就是塑料板。面對學生的這一回答,教師應表示鼓勵。教師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工具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料,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實現個性化學習也有重要價值。
(三)開展契合個性化教學要求的微課教學
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也有明顯不同。為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及時跟上教學進度,提高整體教學效果,教師可結合互聯網技術工具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根據個人需要選擇對應的微課視頻。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關注到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而微課視頻的存在能夠有效地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學生可以在課后自行觀看微課視頻,根據個人的需要調整快慢,隨時暫停,自主選擇。為提高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時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穿插相關問題,且學生只有在選擇答案后才可以繼續觀看。每節視頻都配備相關習題,學生做完后可上傳,由網絡系統自行批閱,這樣就減輕了教師的批閱壓力。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所做的習題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在蘇教版九年級上冊“滑輪”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本章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制作成幾個不同的小視頻,通過視頻仔細闡述定滑輪、動滑輪的定義及使用方法,并配上有代表性的題目;通過題目向學生解釋理論性知識,從而將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視頻下方有專門的答疑區域,以供學生寫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及時審閱并給出解答。微課視頻有效地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值得推廣。
(四)制定個性化評價
評價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有效的評價可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式和態度。為盡可能地實現評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制訂多樣化的評價手段,如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開展全方位評價,且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表現、動手能力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標準。教師為每個學生制訂個性化評價方案,以方便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式。
四、結語
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目前,初中物理教學存在教師教學理念未及時更新、不能實現互聯網和教學的有機結合等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為實現個性化教學,教師可建立供學生自主交流的教學平臺,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制訂教學計劃、制作微課視頻,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 平.淺析互聯網時代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9(39):18-19.
[2]蔣 莉,劉 嵐,蘆志鋒.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校教學初探——以“初中物理課件制作”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71):253-256.
[3]周文芳.“互聯網+”時代初中物理教學中“個性化學習”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101.
[4]儲成節.初中物理實施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6(5):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