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良君
摘 要:素質教育更看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小學體育在強化學生身心素質方面的優勢是其他學科教學不能比的。隨著教學地位的不斷提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導致教學效果不盡理想。教師需加強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新,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技能,從而實現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體育;興趣培養;教學對策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的意義
(一)增強身體素質
小學體育教學不強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熟練掌握,只貫徹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更注重強化學生的平衡能力與耐力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能夠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認識體育價值與魅力,潛移默化地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
(二)營造氛圍
全面健身理念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越發深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更利于學生身心素質發展與自主鍛煉意識的強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體育基礎等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安排訓練項目,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影響教學成效的因素較多,其中興趣培養是不能忽視的關鍵要素,而營造輕松和諧與開放性的教學氛圍,更利于學生產生身心愉悅的情緒體驗,學生學習興趣隨之得到激發,在循序漸進的鍛煉中提升運動知識技能水平。
(三)強化終身體育意識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導致學生思維與心智發展受限,教學質量停滯不前。采取現代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我學習與表現的機會,更利于學生積極探索,加強學習印象的同時,利于知識結構體系完善。隨著學生體育鍛煉成就感的提升,對體育運動的喜愛度也會逐步得到增強,更利于學生體育特長的發展與終身意識的養成,這與教師有效的興趣培養與引導是分不開的[1]。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
(一)游戲化教學
為了促使學生始終維持高漲的學習情緒,還需積極引入新穎與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游戲教學法不僅迎合了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同時兼具體育學科的實踐性等性質,拉近了學生與體育學科的關系。只有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實現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展開體育鍛煉。
(二)小學合作學習
首先應當靈活分組,激發學生合作的興趣。分組的方式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根據興趣特長分組。為激發學生興趣與運動潛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編花籃與捕魚等教學游戲,興趣相同的學生分成一組,更利于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二是根據技能水平高低分組。在練習倒立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動作水平高的學生主動幫助基礎差的學生,發揮學生互相幫助與點評指導等作用,更利于學生動作技能的強化。三是自由分組,如在拓展訓練的搭橋等游戲中,讓玩得好的學生自由組隊,確保了小組的默契值,更利于體育教學活動有序展開[2]。
其次加強指導與示范,涉及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發揮為人師表與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迎合學生善于模仿的心理,更利于動作示范教學效果的提升。如在障礙賽體育活動中,教師邊指導邊示范,并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小組的練習中,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動作技巧,學生在討論與實踐中,能夠快速總結出安全要點與注意事項等完整結論,實現了教學內容拓展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二是小組合作分工。小組成員應當明確分工與落實職責,小組推選有威信的組長,負責協調小組合作順利地展開。在傳統列隊形訓練中,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組長應當注意聽取成員意見,積極采取比擂臺賽的形式展開訓練,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意見與想法,又有利于小組凝聚力與向心力的提升,學習積極性隨之提高。三是傳授合作方法。學生應當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與規則方法、合作任務、問題解決方法等方面,確保小組合作活動順利地開展,這也是教師應當加強指導與監督管理的。四是正向鼓勵引導。教師應當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與不足,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支持,讓學生在教師的關心與正確引導中快速成長。
(三)競賽教學法
首先應當明確比賽時機。尤其是低年級的體育教學,可以適當展開顛球或運球等單個動作技能的比賽,讓學生快速掌握所學技巧。高年級學生更注重綜合運動技巧的靈活運用,為滿足學生表現欲望與成功欲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組內或班級之間的比賽活動,但前提是學生熟練掌握綜合技巧的運用方法,對當前的訓練方法能全身心地投入。采取比賽教學法,能夠讓學生達到鞏固與熟能生巧的學習效果,更利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實現個性化發展。
其次是制定比賽規則。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適當放低比賽要求,讓學生初步感知規則的約束,同時豐富比賽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在比賽實踐中主動提出與總結比賽規則,讓比賽規則深入學生內心,使其能夠自覺遵守與監督他人。如在足球運動中,學生情急之下會出現用手觸碰足球的行為,在其他學生糾錯中,學生能夠及時規避不良行為,進一步掌握比賽注意事項。
最后是理論實踐結合。賽前教師應當明確講解比賽規則與訓練等方面的知識,鼓勵學生擔任裁判,監督與維持賽場秩序,這在提高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的同時,更利于學生理論實踐綜合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強化[3]。
(四)情境教學法
體育教師靈活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新課內容的好奇心,更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對此,教師應當精心設置與巧妙布置教學場地,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如在跨步跳教學中,教師可積極引入問題情境,提出“哪種動作最規范”與“跨步跳不良動作的危害”等問題,讓學生邊練習邊思考,促使其快速掌握正確動作姿勢,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在教授難度較大的動作技巧時,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通過慢動作回放,展開分步驟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效率。針對后進生,應當施以延遲性鼓勵措施,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體育明星與比賽場景等視頻資料,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比賽場景中,與運動員共同感受努力后的榮譽感,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體育動力。教師應當積極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彌補體育設施不足的問題,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主制作體育設施,如將廢舊球類當作活動標點,用撐桿做跳遠測量工具等,這在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性,更利于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
三、結語
小學生體育專業素養培養要求相對較低,但影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的因素較多,興趣是學生學習與堅持自主鍛煉的關鍵要素,更是強化學習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對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養成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從而夯實終身體育意識養成的基礎。教師應當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反饋,并將其作為教學計劃與方法整改依據,確保體育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克勇.探究小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6):221.
[2]孫海明.論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6):254.
[3]孫春燕.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