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萍
【內容摘要】新課改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被列為教師的教學內容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學目標。為此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為學生講解學習知識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從而促進學生歷史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進行分析,指出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具體分析
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歷史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平臺。由此可見,高中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視,全面貫徹和落實歷史核心價值觀,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實施情境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高中歷史學科內容與高中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這會大大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難度。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歷史事件有一定的聯系,存在著一定的歷史發展規律,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需要以歷史教材內容為基礎自主思考和分析,這對高中生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遇到了阻礙,將會使學生逐漸喪失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激發起到消極作用。為此,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向學生透徹的講解歷史知識,讓學生準確掌握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1]。情境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創設固定情境的方式,將歷史知識進行有效還原,幫助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歷史事件相結合,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歷史知識,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由此可見,情境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邏輯性思維,將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串成線,從而對歷史知識有準確的認知。除此之外,情境創設可以為學生豐富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歷史,對學生觀察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剛剛開始時,教師可以積極引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搜集有關《鴉片戰爭》的課件作為教學參考,并為學生播放有關該歷史事件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加強對歷史知識的深入了解,從而實現課堂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在觀看完視頻后,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幾個合作學習小組,要求學生積極交流和討論觀看視頻后的感受,通過積極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將會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歷史知識,積極參與到歷史課堂學習中。同時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知識之間的距離,為學生后續的歷史知識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開始前,高中歷史教師要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預習文章內容,積極收集和查閱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預習效果。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交流,并能夠通過分析辨別歷史資料,從而提升學生辨別能力。在創設情境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要鼓勵學生有效歸納和總結鴉片戰爭,進而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
二、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歷史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特殊性。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在一起,并幫助學生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實現歷史知識的有效應用,提高歷史知識學習能力[2]。同時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向學生傳授歷史學習技能,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包含人文內涵,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有效的應用歷史知識,發揮歷史育人的作用,進而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具有豐富歷史文化知識的實用型、創新型人才。
例如,在學習《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形成》這一課時,高中歷史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和了解儒家思想,積極吸收和借鑒儒家思想中優秀的部分,并且將其應用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同時高中歷史教師要鼓勵學生使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儒家思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高中歷史教師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對學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他們是學生歷史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歷史知識之間的時間和空間的聯系,有效構建歷史知識片段,在腦海中制定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歷史發展進程[3]。在設計課堂教學中設置相應的歷史問題,要求學生積極的討論和交流教師提出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高中歷史教師要有效拓展和延伸歷史知識,拓寬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渠道,激發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培養歷史思維能力,促進歷史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通過正確的引導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高中時期歷史知識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將歷史知識與愛國主義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提高歷史責任感,并建立強烈的歸屬感,讓學生在歷史事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時,高中歷史教師要向學生詳細介紹抗日戰爭,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學習抗日英雄的愛國主義情懷。
結語
歷史核心素養是每一位高中生都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式,重視教學情境創設,通過歷史事件逐漸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加強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尹澤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2):43-44.
[2]張仕發.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4):31.
[3]馬少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科教導刊(下旬),2017(2):132-133.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