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花
【內容摘要】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以來,《道德與法治》學科對學生思想道德培養尤為重要,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發揮著顯著的作用。隨著我國新課標的實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以及目標有了更高的標準,就是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此,教師在教學期間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思想覺悟,并且在此基礎上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為初中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教學 道德與法治 核心素養
我國新課標實施以來,《道德與法治》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教學目標,并且在不同學科中逐步落實。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且還可為我國教育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同時采取有效教學方法與學生產生心靈共鳴,加深教學體驗,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方向
1.課程理念分析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從總體設計理念角度進行分析,該學科主要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對學生實際生活現狀進行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有全面的認識。從學生角度進行分析,《道德與法治》學科發展方向主要是圍繞學生,并且能夠促進學生發展。
2.《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探究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科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將課程理念以及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教學期間教師應當從學生生活方面入手,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從而全面提高自身品格以及綜合能力,逐步引領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道德心理品質。
3.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初中學生身心還處于發育階段,心智尚不成熟,心理有時會處于迷茫狀態。學生內心也較為脆弱,對一些觀念沒有正確的認識,極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同時還會受到錯誤價值觀的誤導,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科尤為重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人們生活越來越緊密,充斥著海量的資訊,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極易出現虛榮、拜金等錯誤觀念,這就需要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科對學生的人生方向進行有效的引導,以此使學生能夠更加理性的對待網絡中的各種資訊,培養學生良好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
1. 營造體驗式教學情境
情境聯系能更好的將教材與社會事實相聯系起來,引發學生產生共鳴,因而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營造體驗式教學情境,這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情境能夠全面提升學習興趣,并且在此基礎上還可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這在較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為教學主體,對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特點進行全面了解,并且根據教學內容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在營造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常規語言構建,能夠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通過視頻以及圖片等形式把知識點生動形象的呈現在教學中,同時豐富知識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教學情景的代入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授《享受學習》一課時,教師需要在教學之前收集與該課程有關的資料在教學中進行播放,播放完畢后教師向學生提問視頻看完后的想法,也可以讓學生站在主人公的位置體會主人公當時的心理,可提高學生自身的想象力。最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現在生活與以及學習的便利,使學生更加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
2. 小組合作
我國新課標實施以來,《道德與法治》教學逐漸擺脫了傳統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較為關注學生教學期間的感受。為此,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引導者身份出現,并且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引導,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能力,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方法彌補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需要為學生選擇有利于集體性質的合作體驗,不但能夠提升小組合作效率,而且還可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4]。
例如,學生在學習《誠實守信》一課時,作業布置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可以在作業中通過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調查自己身邊關于誠信的事例,還可以收集一些針對學生的誠信小故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強調觀察的重要性,這對學生收集誠信事例尤為重要。此外,教師還需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且在此基礎上分發調查問卷,幫助學生將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在下次教學中每個小組應在教學期間敘述調查活動的結果。通過該活動能夠使學生從客觀角度認識誠信,并且體會到誠信為本理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游戲教學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較大關聯,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期間將知識與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以此加深學生對該學科的認同,有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相關游戲環節,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結合生活對知識點進行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授《珍視生命》一課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白生命的可貴,并且提升自身的危險意識。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幾位同學出去玩的時候迷了路,這時出現兩個成年人,表示要帶他們回家,那么幾位學生要跟他走嗎?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不同小組中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探討是否要跟著兩個成年人走,不但能夠挖掘學生表演熱情,而且可使其他學生較快地進入角色,從而認識到遇到危險情況應當冷靜面對的重要性。
4. 重視情感教學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深層次挖掘教學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此外,教師應當從不同角度使學生通過不同情境體會到情感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這也是該學科德育培養的關鍵環節[5]。
例如,學生在學習《親情之愛》一課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回想自己父母之間的一些事情,如爸爸媽媽之間有趣故事、平時工作狀態等。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可在較短時間內明白父母的辛勞,從而產生情感認同,以此能夠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初中教師需要特別關注關心學生內心的成長,這對學生未來思想品格的良好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學生在學習期間,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應當貫穿于整個教學和生活中。在此過程中需要發揮德育與法治學科的屬性,在教學和生活中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克芳.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5):15.
[2]王麗.淺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文存閱刊,2019(6):79.
[3]李前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6):1.
[4]任贊金.探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12):160.
[5]劉江云.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中外交流,2018(48):386-387.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江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