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虎
【內容摘要】2017年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四大地理核心素養,由傳統的三維目標向核心素養轉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地理學科的學習力是地理學和素養的集中體現,基于從提高高中生地理學習力的角度出發,分別從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兩個角度出發,設法根據高中生現狀提出相應措施,提高高中生地理學習力和地理綜合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 ?學習力
一、核心素養與地理學習力的基本內涵
1.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簡而言之,核心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與個人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核心素養在每個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因其涵蓋的范圍面較廣,我們將其分為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加以討論。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普通高中生必須具備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養主要包含了四個方面,分別為: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每一板塊都詳盡的說明了學生應該學習掌握的地理內容和應當具備的地理學習能力。
2.地理學習力
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通俗點說,“學習力”是一個人能夠快速獲取知識、并讓它產生價值的能力。新課標四大地理核心素養中明確提出了地理學科必備的品質與能力,因而對于地理學習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地理學習力是地理學科素養培養的關鍵,也就是在學好地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地理能力的過程。地理學習力包括了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學習動力兩大方面,從這兩大方面入手可以在鞏固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地理學科素養。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力
(一)關于地理學習動力的培養
1.營造良好的地理學習氛圍
在地理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每一節內容的導入都需要引入一個良好的情景氛圍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更深一步學習的欲望。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例如在講述“城市化”這一章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們來說說自己所在的城市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等,在課前或課中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加以探討,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的學習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生動化的情景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了解城市化的定義、城市化的形成原因以及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和應對措施等知識點。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讓同學們的觀點得以充分的表達,給學生們盡情交流的空間,在這樣一種民主融洽的學習氛圍下,讓學生們真正的“敢想”“敢說”“敢析”①。
2.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特點
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地理學科具有濃厚的生活性、時代性。因此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的變化都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明確地理學科的特點也是讓學生們進一步明確地理學科的學習是有用的,從而從心底里對地理課程的學習充滿渴望。地理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要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將地理特征、地理學原理和基本的地理相關知識點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對應的找出提煉出與知識點像契合的具體實例,同時利用地理學知識加以解釋。例如在講授“農業區位”這一知識點時,在告訴學生影響農業發展的幾大因素之后,讓學生以當地某一農業區域為示例,具體的分析該農業區對應種植的農作物,讓學生們利用已學過的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地理知識點加以解讀。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地理的生活性,從而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更加努力積極的學習地理知識②。
3.確立共同的地理學習目標
對于學生地理學習動力激發的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到地理課程目標的日常教學當中去,教師每節課設計的學習任務要在符合課標的基礎上依據教學目標和本班學生的學習現狀,貼合學生們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特點,將每個學生的個性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制定共同的地理學習目標。目前的重點在于學生與教師能不能而不是完成的好與壞,使學生心目中的教學目標與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相契合。只有所定的目標真正適合學生,學生才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真正的向自主學習,培養自身地理學習力的方向發展,自主參與到達成地理學習目標的活動中來。
(二)關于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
1.教師要注重問題間的引導與連貫
教師在創設地理學習問題時應將問題的設置分配在整節內容的知識框架之上,將學習的內容和重難點體現在知識框架之中。讓學生能夠以問題為導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獲得相對應的地理知識,在整體的視角下了解整節課的思維導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問題設計的連貫性和遞進性,保證學生們整節課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進行學習,形成嚴謹縝密的思維習慣。
2.教師力求構建開放性課堂模式
開放型課堂的教學方式更多的體現在教學的靈活性、綜合性和活動性,開放型課堂的“開放”不僅僅體現在內容的開放,更多的是教學方法上的開放和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開放。開放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養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地理學科素養。在教學內容上除去教材中的原有資料,教師需要借助更多的音頻視頻圖片和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教學素材,使地理課堂既基于教材又聯系生活,體現出內容的豐富性。在教學方法上主張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參與學習內容的生成,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進行分析講解,這樣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在知識的運用方面要注重課下的針對練習,在練習中鞏固所學內容,在練習中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遷移能力,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③。
3.重視地理思維導圖的構建
思維導圖的作用在于串聯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提供一個清晰的思路引導。思維導圖的構建不僅僅是教師的任務,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更具學習意義。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本節內容自主建立一個簡易的思維導圖。通過自己構建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課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提前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教師在課程的講解當中逐步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構架和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將自己提前做好的思維導圖與老師的相比較,找出其中的遺漏、欠缺和錯誤之處,同時在學生逐漸完善自己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自主總結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
新課改下對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不僅僅局限于知識領域,更強調如何獲得知識,怎樣發散知識和怎樣靈活運用知識,地理學習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提升自身地理學科素養有著重要作用。讓學生的潛能在自主學習中得以開發,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最終使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能夠在學習中得以升華,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升華。因此,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授課方式,積極轉變傳統授課思想,以全新的思維方式去引導學生學習動力的產生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注釋】
① 王佃軍.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研究[J]. 高考,2017 (36).
② 石偉華. 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些具體思路[J]. 考試周刊,2015 (70).
③ 孟成偉.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06).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如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