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花
摘要:在“卓越計劃”的實施過程中,與企業的合作質量對于工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們應切實抓好企業的資質審核,兼顧好與企業合作時間、內容、形式、過程的監管,為學生課外實踐創造優良的平臺。同時我們也要挖掘雙方的潛力,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創造共贏的局面,提高企業的參與熱情,保障“卓越計劃”的順利實施。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 plan", the quality of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is crucial to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talents. We should audit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 take into accoun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time, content, form, and process of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to create a good platform for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for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tap the potential of both sides, create a win-win situat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benefit,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and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 plan".
關鍵詞:卓越計劃;校企合作;工程教育
Key words: outstanding engineer pla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ngineering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2-0086-02
0? 引言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目標是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種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優勢,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1][2] [3]。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卓越計劃”中實踐環節的實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工程實踐環節的實現又與企業的合作密不可分,與企業合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是否能夠在“卓越計劃”中受益,其工程能力是否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解決好企業實習環節,對于“卓越計劃”目標的順利實現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卓越計劃”中很重要的環節是學生到企業中進行工程實踐。“卓越計劃”的初衷是學校和企業合作雙方都能在“計劃”這個框架深度合作,達到雙贏的目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增強,而企業也在人力資源、經濟效益或長遠目標上獲益。但在目前階段,對企業而言,產學合作只是公益性行為,而且還要擔當很多風險[4]。這直接影響了企業參與這項計劃的熱情和積極性,企業不能自覺,甚至不愿意參與到該計劃中來。同時我們對“卓越計劃”的宣傳力度也不夠,很多企業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該項計劃,因此目前與企業的合作困難重重。盡管如此,我們依然要加強對企業選擇、資質的審查,校企合作過程的監管,學生企業實習的內容、時間、形式的安排。同時要挖掘潛力,認真研究校企雙方如何在“卓越計劃”框架下,利用好雙方的優勢與平臺,各展所長,各取所需,建立互惠互利,雙贏的校企合作關系。
為使廣大學生在企業實踐環節中利益最大化,為開創校企雙方共贏的局面,我們必須確保做到以下方面:
1? 嚴把參與企業的資質審查關,為學生工程實踐選擇良好平臺
盡管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可供我們挑選的企業數量并不是很多,但我們依然要從源頭上保證為學生選擇良好的工程實踐平臺。
在目前這個階段還需要企業能夠從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的角度來做這項事業。從這一點上說,大型集團企業更具有這方面的實力。大型集團企業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有較多崗位可提供給學生做生產實踐。同時他們在管理上也成熟完善,有章可循,有利于學生生產實踐的統籌安排。因此無論是從經濟能力還是從提供崗位平臺、安全管理等方面,大的成熟企業都有實力來承擔,能夠為學校工程實踐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小型低端企業尤其是那種小作坊式企業容易陷入廉價勞動力的怪圈。要選擇那些有資質,有能力,有技術含量和發展潛質,并且愿意為國家承擔一部分責任的企業,為保障“卓越計劃”順利實施提供一個優良的平臺。
在“卓越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這個平臺,讓越來越多的企業了解“卓越計劃”這個工程,形成從上到下,從整個社會大環境來支持和推動這項事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2? 企業實習內容、時間安排要合理、科學,形式要靈活,對過程的管理要及時到位
目前許多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停留在認知實習、參觀生產基地[4],或者到企業進行授課式的培訓,這樣的實踐培訓對于培養有工程實踐能力人才的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在與企業的合作形式上應盡量采用小規模的方式。這樣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增加工程實踐的靈活性和方式的多樣化,方便導師對學生的專業指導,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受益最大化。如果在同一企業或崗位的學生人數過多,不僅增加企業的管理難度,而且學生在這種大規模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指導機會較少,同時因為要照顧到整體,所以實踐活動靈活性、有效性就難以得到保障,更無法做到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同時對于在學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收益與反饋要及時總結,分析癥結,不斷提出針對與企業的合作方式,內容與過程改革的合理化策略。
另外與企業的合作要嚴把關,不能流于形式,疏于管理,把學生送到企業就萬事大吉。學校應與企業簽訂完整、全面和可度量的考核制度,不能因為礙于情面或其他原因而放松對企業實習內容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實踐的質量,達到走出課堂,到社會進行實踐鍛煉的目的。
3? 挖掘潛力,打造互惠互利、雙贏的校企合作形式
“卓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舉措[5],是對我國工程教育和我國工業界都有利的一件大事,這個計劃的順利實施需要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但由于現在是“卓越計劃”實施的初級階段,相關的政策和財政支持還沒有完全到位,而且宣傳力度還不夠,以至于企業還處在被動參與甚至不愿意參加情況。因此我們要結合工程實踐環節與企業接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結合我們現有的條件,除了國家提供的相關政策外,看看我們學校可以做什么工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方便條件,來吸引企業的參與。常規意義上,都是企業為學校學生的實習提供場地、設備等資源,為培養學校人才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援,其實,學校也可以結合企業需求,利用我們的師資,在“卓越計劃”的平臺為企業培養人才。因此,除了之前的傳統做法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外,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拓展渠道,實現企業與學校的雙贏:
3.1 學校幫助企業人員進行培訓
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也需要對內部人員進行培養和升級,但是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精力有限等各方面原因,他們沒有辦法完成員工更高層次尤其是理論方面的培訓,因此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利用學校師資和教學方面的優勢,為企業進行學歷、學位的認證培養,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3.2 學校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是校內基本知識的實踐場所,學生進行實驗是必要技能培育的重要環節,因此實驗室建設是學校建設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企業能夠參與到學校的實驗室建設中,不僅從設備資源可以很好地支持學校,也可以很好地把生產實踐中的理論引用進來,把學生知識和社會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解決學校實驗室建設中長期以往的實驗內容陳舊,與社會應用相脫軌的現象。校企建立的聯合實驗室既可以成為學生社會實踐的場所,也可以成為企業進行科研開發的基地,很好地為雙方進行服務。
3.3 把學生培訓與企業認證結合起來
有些企業會有自己的培訓部門,一些有資歷的公司甚至還會有專門進行社會認證的部門。學校和企業的聯合,一方面可以把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與企業的職業認證結合起來,學生既可以在專業實踐能力上得到提高,又可以得到書面認證,會極大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很好地學習一下學校組織教學和管理的先進經驗,讓自己的培訓部門也能夠在合作中成長。同時在與企業進行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學校也會了解企業和社會的所想所需,適當地調整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教材改革,同樣也會給我們的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3.4 共同進行課題開發
企業還可以根據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凝練出課題項目,并和學校的老師一起研究開發。同時學校老師也可以通過生產實踐,補充自己實踐方面的欠缺,根據企業的需求設置研究項目,這與國家倡導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政策導向是一致的。企業站在社會需求的第一線,對技術的導向和需求有著最敏銳的嗅覺,而學校在科研技術前沿和基礎教育方面又有著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在國家號召要產學研一條龍的大環境下,學校和企業合作有利于發揮各自的優勢,各取所需,各展所長,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3.5 做好企業的宣傳活動
企業可以通過一些學校學生活動,例如設立獎學金,并用企業名稱給獎學金冠名等方式,既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學習,也可以做好企業的宣傳工作。企業也可以利用給學生培訓的機會,很好地宣傳自己的企業文化,吸引優秀青年到自己的團隊來工作。
總之,學校一方要充分挖掘潛力,為學生享有更優、更好的實踐平臺創造條件。同時,校企雙方也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拓寬渠道開展各種活動開創“雙贏”的局面。
企業的參與對于“卓越計劃”順利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從企業的選擇、企業實習階段的管理及考核等方面入手,使學生在“卓越計劃”這個平臺上提高工程技能,成為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達到我們“卓越計劃”的培養目標。同時在與企業的合作工程中,要挖掘潛力,進一步升華前期簡單的學生到企業中實習的模式,從雙方潛力入手,與企業進行深入、有效、互惠互利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獲益,而且也要企業獲得一定的效益。只有企業能夠報以支持合作的態度參與到“卓越計劃”的活動當中來,才能最終實現“卓越計劃”培養優秀工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批準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0]7號.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學科專業名單的通知.教高廳函[2012]7號.
[3]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函[2011]1號.
[4]陳飛.技術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生態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13).
[5]“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概況.教育部2010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