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其表 王國省 易曉梅 劉穎 張廣群



摘 ?要: 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課時少、實踐要求高、創新能力要求高的特點,提出基于翻轉課堂的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通過改變傳統的理論+實驗授課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改變課程考核方式,從單一的期末考試變為上機測試+大作業+平時作業+期末考試等組成的綜合性評價方式。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混合式教學;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1.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01-102-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for non-computer specialties, such as less class hours, high requirements for practice and high requirements for innov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aching reform with blended teaching by us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B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heory + experiment, developing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learning mode is changed, and passive learning is also changed into active learning which improves learning efficiency. Changing the way of course assessment from single final examination in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hich consisting of computer test, large homework, regular assignments and final examination etc.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分支,是許多高校對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該課程以計算機領域中語音、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等媒體為研究對象,培養學生了解多媒體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他們的設計思維能力。
目前我校每年選修該課程的人數超過900人,主要涉及的專業方向為農科、理科和文科類的學生。從學習效果來看,課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傳統教學模式阻礙課堂效果;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創新思維訓練;學生沒有熟練掌握多媒體課程知識技能;課程考核方式單一,不能體現能力等。為此我們提出基于翻轉課堂的“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
0 引言
這里的混合式教學法指的是指將“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結合起來應用于課程的教學。翻轉課堂[1]是教師課堂面授與學生課下在線學習相結合,改變現有學習模式、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設計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情境,將教學各要素有效混合,從而使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課堂面授有機結合。教師由單純的內容傳遞者轉變為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教練,在教師與學生、網絡與現實的“線上線下”交互中完成知識的傳遞。
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前期準備、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法是將項目以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進行信息搜集、項目決策、項目實施、成果展示、評估總結的過程,意旨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個或多個項目為主線來展開教學,把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項目的各個環節中,層層推進項目。
“項目教學”與“案例教學” 緊密聯系案例教學法按照知識點把課程獨立劃分成一個個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而項目教學法把一個項目劃分成若干個具體案例,每個案例都與項目有密切關聯,把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案例中去。僅使用項目教學法,會遺漏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借助案例教學法可以來補充項目中涉及不到的知識點;僅使用案例教學法,知識點是零散的,借助項目教學法則可以把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
在課程實踐中,我們以螺旋進度教學理論對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劃分,以翻轉課堂為基礎,將案例教學與項目教學緊密結合,以項目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把學生設置到真實的項目情景中,培養學生新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
1 三位一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以人才培養的要求為根本依據,著力打造“MOOC網絡平臺、課堂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三大平臺[2],每個平臺確立三大“著力點”,最終實現“基礎、提升、錘煉”三大功能的螺旋式攀升[3]。
⑴ 以MOOC 網絡平臺為立足點,實現基礎知識學習的個性化
采用MOOC課程制作模式搭建課程網絡視頻教學平臺,以“基礎資源、生成資源、交流反饋”三大板塊為著力點,如圖1所示。
⑵ 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在交流互動中解決疑難、內化知識、提升意識
翻轉課堂并不是減弱了課堂的重要作用,而是實現課堂功能的變革性轉變。課堂成為師生交流對話、合作創新的平臺,發揮“催化劑”和“發動機”的作用,解決疑難,內化知識和提升意識。課堂教學以“鞏固釋疑、特色展示、主題研討”三大階段為著力點,如圖2所示。
⑶ 以創新實踐教學為拓展,錘煉實踐能力、檢驗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課程的任務主要分為四類。一是角色擔當,即學生擔當教師的角色,在本課程任選主題,利用所學知識設計一個教學方案,收集教學資源、利用已學過的教育技術手段將其在網絡平臺上呈現出來,供其他同學學習借鑒;二是資源收集,即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與課程教學有關的網站、視頻等教學資源,制作成PPT、Animate或視頻等,配上相應的推介詞,上傳至網絡平臺,供其他同學查找學習;三是成果展示,即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任意主題,利用已學知識完成一個作品,提交到網絡平臺展示;四是互學互助,即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交流區發起與課程有關的討論主題,或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并且達到相應數量。
2 開展多模式混合式課堂教學
打破接部就班的傳統教學模式,如概念機械式教學、小例驗證式教學、由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收的教學方式等。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螺旋進度教學”、“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融合至課堂教學中,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在教學內容上按照“螺旋進度”模式劃分教學層次,在教學中按照“實例引導、驅動”、“項目貫穿”模式引入項目、案例,使學生一邊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基本知識,一邊由簡入繁、逐步完善地進行軟件開發,通過這些方式的結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興趣轉化為愛好,把愛好轉化為能力。
⑴ 拆分知識、劃分層次,設計案例、項目
將全書的知識點劃分出來,找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學習順序和內在聯系,把點連成線,由線構成面,面以實例來呈現,根據主線設計項目,分解項目,螺旋上升。很多人的觀點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因此,在項目的設計中,盡量結合實際及學生所接觸及應用環境來設計,如會飛的風箏、保護環境、小熊走路、蝴蝶飛舞等。設計出具有一定“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的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例如,我們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難度適中的MTV動畫制作,始終以項目貫穿,若干典型案例與教學內容相匹配,我們以“MTV動畫制作”項目研發為例,演示以項目為導向的案例與教學內容如何相匹配。將系統分為五大功能模塊,分別為啟動動畫、畫軸展開、任務運動、結束動畫、多界面創建等。每個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⑵ 教學組織
我們將整個混合式課堂的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并對每一部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歸納和設計[4]。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最重要也最影響教學效果的環節就是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課前預習。為了更好的達到預習效果,我們在每節課前都設置了明確的任務導入,讓學生帶著任務去看視頻,也讓學生明確看完視頻后會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另外,我們將學生在討論區的提問次數和回答次數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參考依據,督促、引導學生參與到網絡學習中,最后,學生還可以通過平臺中所發布的測試題,自主檢驗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課堂上,教師化身為教練,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分組學習、討論,在相互學習和交流中學會協作和交流,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共性問題進行總結和解答,對單個問題進行個性化指導。比如Animate中特效動畫的使用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通過針對不同專業設置的項目案例來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并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布置具有拓展性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去完成,鞏固所學識點,并為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對于薄弱環節可以登錄學習平臺回看微課視頻,對于有余力的學生,我們還提供了與實際應用相對應的高級進階操作,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學生還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中的討論區向老師提問和提出建議,教師也可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的在第一時間解決學生問題。
⑶ 理論課堂與實踐地點一體化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需要理論與實踐并重,目前,很多高校理論課與實驗課按照1:1的比例進行學時分配,一般理論課安排在多媒體教室,為大班授課,實驗課安排在機房多為驗證性實驗。這種上課方式的課堂效果難免理論課枯燥、乏味,學生到實驗課時記憶甚少,對實驗內容感覺很陌生,如果要求學生根據理論課所學知識內容來制作一個多媒體作品,那更是無從下手了。因此,必須打破理論課與實驗課的界限,將兩者融合起來,理論與實踐全在機房授課,一堂課45分鐘,把35分鐘的時間交給學生,做到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即教師要明確學習目標、提煉知識點內容、提供學習資源、布置學習任務及適當的講解,其中知識點內容與學習資源必須提前給學生,不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再給出。這種方式學生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時間,還必須在課外根據教師提出的課前準備,預習課堂內容,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主動地學,沒有理論課與實驗課之分,提高課堂效果[5]。
3 建立以技能為導向的課程考核體系
以技能為導向的多媒體課程考核體系包括三個階段,分別為初級的多媒體軟件使用情況考核、中級的上機測試考核和高級的項目化考核。每個考核階段有其獨立的考核指標,如表2所示。
4 改革成效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從學生滿意度調查來看,課程的滿意度從2016級學生的65%上升到2017級學生的81%;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平均分從2016級學生的88.2分上升到2017級學生的89.6分。
在教學效果上,學生的不及格率從2016級學生的10.1%下降到2017級學生的7.6%,再下降到2018級學生的5.3%。
同時,依托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初步建成了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的網絡課堂,月均訪問量超過200人次,并作為全校的優秀網絡課堂面向全校推薦。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曾明星,周清平等.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0:1-107
[2] 張輝,馬俊.MOOC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構建與實踐-以"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2(25):52-60
[3] 陳一,卜永波.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6.5:61-65
[4] 夏其表,于芹芬,尹建新,易曉梅.基于翻轉課堂的“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初探[J].東方教育,2015.5(83):8-9
[5] 夏其表,王國省,盧文偉等.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分析[J].福建電腦,2018.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