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紅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對教學的內容做出了詳細的安排,更加關注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相關的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建立起優秀的人格,同時在進行情感體驗時能夠實現思想意識的進步,最終學生能夠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體系,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選擇恰當的與學生實際狀況匹配的教學模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需要將教材的內容作為核心,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進而實現綜合素養以及市里的提升。
關鍵詞:活動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引言:
目前我國處于法治社會的狀態中,但是大多數初中生法制意識比較淡薄。初中生的身心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中,因此還未形成健全的價值觀體系,因此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格外關注科目教學。活動教學法能夠充分利用初中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師生以及生生之間開展有效互動,促使學生能夠深切感知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體現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價值。
一、確定教學實踐主題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目標在于促使學生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為人處事方式、全面剖析自己的行為以及意識上存在的問題,最終實現對自己道德品質的準確定位,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學效率以及質量的提升。在開展教學實踐時,教師能夠從學生實際需求的角度上確定教學實踐的主體,綜合剖析思想上存在的欠缺,指定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方案,提升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果。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需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時,需要先對相關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入剖析,其實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都養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習慣,例如喜歡吃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等,飲食也存在不均衡的問題,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喜歡進行一些冒險的活動等。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優良的生活習慣,提升身體素質,教師可以先對國內外青少年的綜合身體素質展開調查,站在不同的層次上來分析學生的健康數據,實現對青少年健康狀況的全面了解。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在分析自己的生活習慣基礎上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飲食方式以及運動的節奏,實現保護身體的目的。
二、營造良好的活動教學氛圍
相比于其他科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很少受到教師與學生的重視,這也是使得學生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效果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對此,教師在進行科目教學時,需要提起對教學活動的重視,為學生營造出合適的活動教學氛圍,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促使其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價值與意義。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述關于生活中的法律時,可以選擇一些法治情節來編排以及表演小故事,促使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能夠被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學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識內涵。學生在對法治片段進行表演時,能夠深切感知在自己周圍的法律知識,這有助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效地運用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效地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能夠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表現出更高的參與度,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為了實現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師不僅需要充分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也需要將教學情境與教學的內容建立起關聯,專門聘請專業人士來進行專題知識講座,促使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提升,也能夠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三、整合教育資源
隨著新課程標準被執行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師需要將生活中的與教學相關的元素充分運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運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創建出第二課堂,使得學生在了解科目核心體系基礎上,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深入學習,實現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效率的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價值是有目共睹的,這對于學校來講也是組織進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運用,對此,可以借助形式豐富的活動,比如在不同的教學階段結合教育教學計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以中國傳統文化、文明禮儀等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進而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
四、關注時事
教師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不僅僅需要向學生傳達一些基礎性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提升,學生進而能夠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社會建設充滿責任感。活動教學法的實踐性比較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方式逐漸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不斷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述關于建設美好中國的教學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愛國題材的電影以及其他視頻資料,在視覺以及聽覺的沖擊下,學生能夠深切感知祖國的強大。借助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便會更加關心國家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也能產生更強的愛國情感。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將關注新聞以及時事的變化作為一種良好的習慣,增強自身的使命感。當然,教師也需要注重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的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在了解國家大事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對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入活動教學法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突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為學生營造出了更好的教學氛圍。活動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促使學生對知識學習充滿熱情,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蔣莉蘋,楊小英.活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踐初探[J/OL].學周刊,2019(33):85[2019-11-06].
[2]黃秀霞.活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247.
[3]董甜甜.活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8.
[4]安華鋒.活動教學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踐初探[J].學周刊,2017(2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