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蓉蓉
摘要:雖然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土地管理法》對保障婦女的土地權益都有明確規定,其中,新修改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還延長了土地承包的期限,但是我國農村婦女相關的土地權益由于現實的原因仍然屢屢受到侵犯,比如說:出嫁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經常因為出嫁而喪失,離婚婦女、外出打工的婦女更是如此,同時農村的陋習、村規不但嚴重侵犯了婦女合法權益,更是違憲、違法,但在實踐中卻很難解決。現通過揭示上述問題,反映出我國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日益突出,故通過科學的分析來找出產生該問題的原因,以提出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婦女 土地權益 土地承包經營權
一、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性質
在2007年發布的《物權法》中明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寫在了用益物權一編中,確認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屬性。①
同時,新《農村土地承包法》第8條規定:“國家保護集體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該規定雖然沒有明確承認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于物權,但是已經指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一種對世權,是包括發包方在內都不能侵害的民事權利,這項規定體現了物權的典型特征。
二、我國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法律體系發展的歷史發展綜述
(一)1978年之前我國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未做規定
1.我國古代法律無法保障農村婦女享有與男性平等的土地權益。我國古代一直實行封建制度,重男輕女是社會的整體風氣,婦女受壓迫是社會的常態。因此,中國古代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是不會得到重視和保護的。
2.我國近代社會法律體系在保護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上有了進步。進入近代后,隨著西方資本的入侵,男女平等的觀念也相應的被引入。如太平天國時期的《天朝田畝制度》當中規定“一切土地平分給農民耕種”的分田方法等,又如國民政府的《訓政時期約法》當中規定“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就沒有區別的,各個方面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這些規定在近代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
3.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很注重保護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做出了很大努力,前后頒布了不少保障我國的農村婦女享有平等土地權益的法律,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中國土地法大綱》等。自此,我國的農村婦女與男子在法律上享有了平等的土地權益,為新中國農村婦女的相關土地權益保護奠定了堅實的立法基礎。
但是,在1978年之前我國還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沒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一說。
(二)1978年后我國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歷史沿革
1988年《憲法》的第八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意味著農村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土地權益。
2003年《土地承包法》的第六條、第三十條同時分別規定了農村婦女在取得土地承包權時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以及承包期內婦女土地權益不因婚煙變動而受到侵害。而且該法在第五十一條中明確規定了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受到侵害后的救濟程序,這與《婦女權益保護法》中的相關救濟規定相一致。
《憲法》不斷的修改,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一條始終保留。
現行的2005年《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二條規定到:“實行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各項制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
新修改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在保留了原法律條文的基礎上,同時規定了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
除這些法律的規定以外,我國還出臺了政策規定,來切實保護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如200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切實維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通知》②,在文件中強調了男女平等,重視保護農村婦女的相關土地權益,并規定了相關救濟程序。
三、我國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現狀及困境
通過對上述相關法律規定的歷史研究,筆者發現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漸漸得到重視和保護,然而在實踐中,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總是因為各種原因被侵害。
(一)已婚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因出嫁受到侵害
有些婦女出嫁到外村之后,正好沒趕上土地新分配,在外村得不到土地,而原本在娘家的土地又因為政策原因被收回,導致這些婦女的土地權益因出嫁而失去。
(二)離婚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因結婚、離婚受到侵害
離婚婦女的土地權益問題與已婚婦女的類似,其實大多數的離婚婦女,她們在出嫁前是享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但是在出嫁后由于沒有趕上土地大調整,自己在娘家的土地權益又得不到事實上的保障,導致離婚后無地可耕,沒有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
(三)喪偶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因喪偶、家庭原因受到侵害
喪偶婦女在農村婦女中占少數,離婚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因結婚、離婚受到侵害情況也與已婚婦女類似,如果出嫁前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婚后又趕上了土地大調整或有可獲得的土地,自然就取得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如果出嫁后,沒有趕上土地大調整的,也沒有可獲得的土地,也就在事實上失去了土地承包經營權,但是,這類群體有個特殊情況值得我們注意,就是許多喪偶婦女喪偶之后一般與公婆同居,由于身份地位輩分的差別,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低微,本身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也很容易被公婆侵害。
(四)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因為外出打工土地承包責任權受到侵害
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依然享有自己在本村的土地承包權,但由于長期在外,家里土地承包產生的收益,一部分被直接扣留或者完全得不到,而且大部分的婦女疏于通過相關途徑去維護自己的土地承包權益。甚至有些農村婦女由于自己的法律維權意識淡薄,不去關注自己的土地承包權益。
四、我國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成因分析
我國法律對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越來越全面,但通過上述現狀分析,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屢屢受到侵犯,筆者欲從多個角度分析成因,以解決現實問題。
(一)對于我國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制度規定存在理論困境
我國新修正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前款規定的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將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延長的三十年,可以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保障了農村居民的土地權益。但是同時第六條規定到:“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長,會使土地調整愈發艱難,對于未分到土地的農村婦女,很可能在更長的一段期限內都將無法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二)我國公民的相關土地權益保護的救濟規定相互矛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55條卻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以上規定明顯存在沖突,在司法實踐中容易產生法院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相互推諉的情況,婦女的土地權益難以獲得維護。
(三)村委會村規與我國法律精神相悖③,并且村委會村規違法問題難以解決
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條規定了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并且在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但我國有些地區的村規民約卻明確的將外嫁女,外出打工女,外來女的土地承包權益排除在外。例如,有些外嫁女因為一些原因沒有遷出戶口,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第16條規定了農戶內的家庭成員依法平等享有承包土地的權益。所以她們依然享有自己在本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但由于當地村規將外嫁婦女排除在外,她們的土地承包權益遭到了侵害。
(四)戶籍制度的不完善,導致戶口遷移很隨意,造成可分配土地的短缺
有些婦女雖然已經嫁入別村,卻沒有將戶口遷到夫家,原因是自己在本村享有相對較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考慮到夫家的土地較為短缺,自己過戶后可能分不到土地或者分到很少的土地,就沒有將戶口遷移到夫家,而是直接留在了原籍村,這就間接導致了嫁到原籍村并將戶口過戶過來的外村婦女在本村分不到或者分到極少的土地。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遷移率高,導致國家對戶籍的管理一直是一個大難題,④簡單分析,是人口的流動與戶籍的登記始終不能同步,公民的自主性較強,這就導致了人遷戶不遷,進而讓土地分配也難以進行。
(五)土地利益的沖突,導致了我國土地分配不夠均衡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人口的持續增長,土地分配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許多經濟發達的農村婦女出嫁后不愿意把戶口遷出,而嫁到本村的婦女即使戶口遷過來,趕上了土地調整,也會有沒有分到土地的情況,那沒有趕上土地大調整,村里也沒有可獲得的土地,這類婦女更是分不到土地了。
(六)傳統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⑤,導致婦女的土地權益易受到侵害
農村婦女依據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條,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在結婚后如果趕上土地調整,可以在夫家分到土地,但是如果在婚后沒有經歷土地大調整,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條“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在出嫁后依然在娘家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但是,一般在偏遠落后的農村,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即使出嫁后的婦女在夫家沒有取得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娘家原本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也得不到落實和實現,這種觀念使得婦女的相關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損。另外,在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下,村規對農村土地承包權的分配規定,有著明顯的性別歧視。除了上述客觀原因,農村婦女本身維權意識差,自己也有重男輕女的消極觀念,對自己的權利不重視,即使權利被侵犯了,也不懂得去維護,導致自己的土地權益受損。
(七)村民的文化素質低,維權意識淡薄,導致被侵害的土地權益得不到救濟和補償
由于村民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自身文化素養低,對社會的各種現象只有浮淺的認識,即使自己的權利被侵犯了,也可能會毫無察覺,無動于衷,即使我們再加大力度宣傳法律,他們可能都不會去關注,或者關注了,也不能理解法律條文的真實意思,這使得自己的土地權益容易受到侵犯。
五、解決我國農村婦女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的相關對策
結合上述成因分析,筆者欲從下列幾個方面提出相關對策。
(一)完善我國相關法律制度,使得我國法律條文協調一致,互為補充
我國《憲法》、《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都注重保護公民的土地權益,但是其中的相關規定在某些方面并不相協調,例如法律條文內部相關規定在實踐操作中會有沖突的情況,法律與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也有沖突,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公民土地權益的實現。因此,我們應該注重法律條文的統一性,完善法律,以維護廣大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并且提供多種權利救濟途徑,為公民實現權利護提供多種便利。
(二)村規應該由村名會議依法嚴格制定、嚴格審查,由村委會嚴格執行,同時告知村民救濟途徑,可以向當地政府提出異議
農村應該嚴格依法制定村規,設立和完善村規審查制度,依法執行村規,讓村規與我國法律相一致,更好的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三)嚴格戶籍制度,嚴格規定好戶口遷移的條件,當地派出所也要嚴格檢查戶籍登記情況,必要時可以強制遷移,以維護社會秩序
現今,許多婦女雖然已經結婚,卻沒有辦理過戶手續,考慮到遷戶后,自己在夫家分到的土地,沒有在娘家本身擁有的土地多,很多人都采取結婚不過戶的方法以獲得相對多的土地,這就導致了娘家這邊的土地相對短缺,無法滿足過戶到本村的婦女的需要。嚴格戶籍制度,使戶籍制度與法律規定協調一致,使人口管理工作更加有序,使土地分配更好的進行。
(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許多人采取結婚不過戶的辦法,是為了得到相對多的土地,為了有更多的收成,如果每個村都提高自己的經濟水平,在土地相對少的情形下,仍然能有很高的收成,那么,許多人即使知道土地少,也會自愿過戶,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應該因地制宜,發揮當地的優勢和特長;應該積極引進高科技,實行機械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應該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團結一致,取長補短,高效生產;引進新興品質,搶占市場先機;充分利用網絡,打開更大的市場。
(五)提高婦女的文化素質和維權意識
鼓勵村民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土地權益之類的法律知識的學習,設立成人班,進行法律教育;免費發放書籍,鼓勵村民廣泛讀書,學習法律;邀請老師舉辦專題講座;保障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平等對待男女學生;舉辦法律知識競賽;定期進行法律教育和傳播等;加大我國法律的宣傳力度,可以定期組織婦女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制作和播放有關女性成功維權的電視劇、電影;為婦女的維權設立專門的組織,為婦女維權提供便利;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獎勵勝出者;村委會定期走訪,關心婦女的土地權益是否被侵害;村委會成員中可以增加女性名額,以更好的為女性某利益;舉辦以維權為主題的文藝展演,用歌曲、小品、相聲的方式生動的宣傳。
注釋:
①李哲.《關于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流轉的法律思考》.載法學論壇.2018(4).
②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2001年5月發布.
③耿卓.《家戶視角下的婦女土地權利保護》.載自法學2016(1).
④溫世揚,梅維佳.《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制度的困境與出路》.載自江西社會科學.2018(7).
⑤王竹青.《論農村婦女土地權益法律保障的體系化構建》.婦女研究論叢.2017.
參考文獻:
[1]耿卓.家戶視角下的婦女土地權利保護[J].法學.2016 (1).
[2]李 哲.關于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其流轉的法律思考[J]法學論壇.2018(4).
[3]肖立梅.我國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探究[J].法學雜志,2012(4).
[4]丁關良.土地承包經營權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以《農村土地承包法》為主要分析依據[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
[5]王竹青.論農村婦女土地權益法律保障的體系化構建[J].婦女研究論叢.2017.
[6]溫世揚,梅維佳.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制度的困境與出路[J].江西社會科學.2018(7).
[7]楊宏.保護我國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的對策[J].蘭州學刊.2009(11).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