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臣
【內容摘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研究性學習的重點,這種學習方式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基礎,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為學生創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及綜合運用知識進行實踐的機會,是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新的生長點。經過一些實踐探索,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習慣,又提高了創新能力,真正是學生能夠自由、快樂、健康的學習。
【關鍵詞】政治課 ?研究性學習 ?思考 ?實踐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其目的在于為學生創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及綜合運用知識進行實踐的機會,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揮,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一、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要精心引導,聯系實際
精心引導,就是精心構思,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明代學者陳獻章說:“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币虼?,在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注意問題的探索性、啟示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講“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這一內容時,可以結合目前我國農業現狀,以及近幾年來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這一事實,讓學生得出“三農問題”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結合敦煌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敦煌市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就要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聚焦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把優質、綠色、生態、安全的農產品生產擺在突出位置。結合這一重大時事,可以就“振興鄉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兩個研究性的課題,并簡要寫出選題的依據,調動學生參與振興鄉村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教師可列舉一個課題:增加農民收入,振興鄉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依據為: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當前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振興鄉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突出問題。接著,列舉大量增加農民收入舉措。通過這一引導,學生就目前城鄉差距逐步擴大這一現實問題,提出具有挑戰性、探索性的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如何實現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如何解決農民在經營方式上依然較為粗放,集約化生產程度較低,化肥、農藥用量大,造成環境污染與土地質量退化問題。趁此,要求學生進一步結合我國的國情和農業現狀進行討論,并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查找有關振興鄉村建設新農村的資料,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然后進行綜合分析,下一節課做匯報。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不斷提出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這樣既獲得了第一手資料,也達到了學習知識,加深對教材觀點的理解和解決疑難問題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從日常生活中感受政治理論知識
政治課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讓學生學會觀察周圍事物,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哲學知識,經濟知識、政治知識。教會學生學習,體會、研究、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捷徑,使學生所學的基本原理同社會熱點、焦點、結合起來,從日常生活中感受理論知識。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舉國上下迅速動員,從醫護人員、公務員和軍人,到志愿者和普通民眾,都在各自崗位上全力應對疫情。中國人民的努力付出和所展現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中國政府堅強和有效領導釋放出的強大動員能力,顯示了令世界驚嘆的眾志成城力量。中國之所以能夠遏制疫情,主要得益于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作出巨大犧牲,不僅為中國,也為全世界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這一主題,正如李蘭娟院士說:“疫情結束后希望國家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不要讓年輕人一味追崇演藝明星,他們是強不了國的”。讓那些為了國家利益而默默無聞搞科研的專家學者成為被大眾所尊重和敬仰,科學地灌輸給學生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心生敬畏,學會盡自己的一份力,一份責,一份擔當,去扛起自己的使命,社會的使命,乃至國家的使命,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三、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研究性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突出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生通過查閱圖書資料、網上瀏覽、參觀訪問、實地考察、社會調查、聘請有關人士作報告等途徑,獲取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就要對這第一手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整理、總結成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入題,怎樣展開、怎樣論證、怎樣歸納。
例如,指導學生撰寫“天河有限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探析”時,應告訴學生要圍繞“迅速發展的原因”這個主題,來提煉觀點,可以從“科學管理、技術創新、摸準市場、質量是根、誠信經營、提高素質、以人為本”等方面來進行歸納,提醒學生要注意用事實來說話。在學生寫好小論文之后,教師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交流,比如課堂交流、論文展覽等展現研究成果。教師要對研究性學習全過程進行評析,評析主要以鼓勵為主,分析在活動中所取得的成績,肯定在活動中所提出的有益見解和成功的做法,同時,根據學生的研究過程和結果指出存在不足之處,提出以后努力的方向,讓學生感到研究的艱苦及其所帶來的愉悅。
四、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就是聯系實際,創設研究性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聯系現階段國內、國際重大熱點、焦點問題,創設大量可感知的研究性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研究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能”這一內容時,就要聯系當前的社會實際,設置激發學生研究的情境。首先為學生提供背景材料,2010年以來,世界平均消費率為78%~79%,而中國消費率近20年一直徘徊在60%左右,2017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各種因素共同作用,我國市場供求狀況處在總供給超過了總需求,越來越多的商品形成了買方市場,產品大量積壓,需求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的變化,實施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根據背景材料設置這樣的課題:假若你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面對上述情況,你將制定什么樣的貨幣政策,并就此寫一份說明。這一情景的設置,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總之,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思想政治課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真正將學生置身于研究性學習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新的生長點,真正是學生能夠自由、快樂、健康的學習,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愛輝. 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 考試周刊,2014(47):132-133.
[2] 陳世蘭. 在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 當代教育科學,2004(19):61-62.
[3] 徐彩霞.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初探[J]. 學科教育,2002(11):35-37.
(作者單位:甘肅省敦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