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內容摘要】數學核心素養是衡量數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開展數學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新課標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能夠重視數學核心素養在高中生學習當中的重要程度。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本篇文章,將會從多媒體教學、合作學習、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情景創設四方面展開論述,以此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抽象認知、邏輯推理能力、直觀想象能力以及數學實驗探究精神。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數學 ?教學策略 ?方法探究
所謂的數學核心素養,就是要求學生們在接受數學教學過程的時候,能夠逐步地從學習方法當中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數學思維品質,從而能夠更好地用數學的角度來提出相對應的問題,高中生只有對數學問題展開多層次的探究,才能夠用語言文字來組織自己的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的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的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數學抽象思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拓展學生們的數學抽象認知
數學抽象認知是對數學基本知識的具體反應,需要學生們可以運用數學的本質特征探索出一定的數學知識。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能夠進一步地拓展學生們的知識層面,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的模式,不斷的打開學生們的視野,幫助他們可以通過多層次的學習對數學問題展開實驗探究。在高中階段,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思維,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很難對數學公式進行歸納和總結,其實這些數學定理和數學公式都來源于實際的生活,只是數學家將一般性的數學規律不斷地進行升華,從而總結出了更具濃縮性的數學知識點。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打碎數學難點,幫助學生們可以從抽象的思維當中找尋一般性的規律,不斷地提高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信心,拓展學生們的數學抽象認知能力。
例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及誘導公式”相關知識點的講解當中,首先,教師需要利用數學軟件當中的幾何畫板,通過動手操作來對任意角進行展示,在一個平面內作出一點,畫出一條射線,并圍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順時針旋轉到另外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有OA點到OB點,就能夠形成一個角度,并以此類推,讓學生們能夠對任意角、區間角與象限角進行合理的劃分。緊接著,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如果可以利用單位圓來定義任意角的三角函數,那么在象限當中如何表示終邊與單位圓之間的關系?這時需要學生們能夠自覺地查閱相關的資料,從而找到三角函數和單位元之間的關系,運用求異的思想,從而明白:角有正負角之分,它的弧度數也應該有正負之分,弧度與角度有相換的公式是可以相互計算的。最后,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三角函數和圓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出三角函數線的相關概念,教師可以利用誘導公式來對圖形進行變形,經常把“切”“割”用“選”來進行表示,運用sin推出最重要的誘導函數,利用“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幫助老師來對實驗內容進行深入地探究,從而能夠攻破三角函數中最難的計算部分。因此,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把數學公式轉化為具體的圖片,幫助學生們提高對復雜知識點的理解,讓學生們愿意在數學的海洋當中自由地翱翔,不斷地增強對相關命題的理解。
二、利用合作學習理念,提高學生們的邏輯推理能力
邏輯推理能力作為高中數學的核心素養,主要是要求學生們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找到數學的難點之處,運用理性的思維來對數學問題進行假設,不斷地提高自己對數學的命題認知。教師需要成立相關的學習任務,把班級的同學分成合作小組模式,讓學生們從小范圍的數學命題出發,從而推理出更大范圍的知識點,對相關的數學結論進行總結,提高學生們的邏輯推理能力①。
例如,在“空間幾何體”單元內容的講解當中,首先,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同學進行合作小組的劃分,讓學生們以4人為一組,在進行課堂講解之前,讓每組的同學從家帶來類似柱形、錐形、臺形、球形的物品,每一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可以帶一個物品過來。然后,教師需要從柱形開始講解,通過描述:棱柱是由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邊形,并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是互相平行,以此類推,讓學生們能夠對多棱柱的畫法進行深入地探究。緊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同樣的教學模式,對棱柱、棱臺的基本定義展開講解,讓每一小組的成員通過互相討論畫出相應的幾何圖形,對幾何圖形進行深入地探究,從而能夠得到相應的結論,這,是每個小組要派出一個代表,在講臺上向大家匯報,自己對棱、柱、錐、臺、球等幾何圖形所組成的幾何體的認知。最后,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讓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物體在不同角度觀察所呈現的不同平面圖形,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以后應用題的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數學課程,學生們在合作小組當中可以互相學習,邏輯推理欠佳的學生通過緊跟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的腳步,虛心請教,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數學理解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們的直觀想象能力
直觀想象能力,在高中的幾何圖形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幫助學生們能夠對數學知識點展開多層次的學習,教師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們減輕對高中數學學習的恐懼感。在這個學習氛圍當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高中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對相關的數學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探究,不斷提高自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們在輕松的學習氛圍當中,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認知。
例如,在“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相關知識點的講解當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PPT的形式,將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定義進行區分,讓學生們能夠明白:等比數列的第一個數列是從第二項開始的,后一個數列比前一個數列的公比是積的關系;而等差數列前一項與后一項的關系是運用公差來進行表示的,從基本概念進行區別,才能夠讓學生們對接下來的課程進行更好地了解。緊接著,教師在數列求和的方法講解當中,由于教材對列項求和的講解并不全面,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們總結關于數列求和的專項總結,并通過相應的例題,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學生們對數學課程有了新的體驗,從而能夠增強自己對數學知識的把握程度,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數學理解能力②。
四、通過情景創設,提高學生們的數學實驗探究精神
在新課標的大力推行下,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探究精神,教師需要開展多層次的情景創設,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開展數學實驗探究。從現階段的教學形式來看,數學模擬實驗在課堂中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由于高中教師的教學任務量較大,往往忽略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只是對教材知識展開意義的講解,使學生們對數學公式的學習變得更加地死記硬背,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微專題的形式開展情景創設,通過一個個有趣的數學小實驗,不斷地增強學生們對數學知識點的認知。
例如,在“橢圓”相關知識點的講解當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來進行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們觀看關于中國近幾年來衛星運行的視頻資料,能夠通過立體的畫面觀看衛星是如何圍繞地球和月球進行運行的,從而更好地引出衛星所繞行的軌跡,便是橢圓的形狀,不斷地拓展學生們的知識層面,讓他們能夠產生對數學知識探究的欲望。接著,教師在對橢圓的基本概念進行講解,讓學生們結合教材知識,能夠畫出橢圓在坐標軸中的形狀,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對橢圓的相關定義進行記憶,教師也可以對橢圓的位移變化展開具體講述,利用數學軟件向學生們呈現橢圓的位移變換,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開展數學實驗探究。因此,通過開設有趣的情景教學,學生們可以對數學知識點有更加深層次的了解,通過拓展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生們可以不斷豐富自己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在更加有趣的教學情景當中,使自己的數學探究精神得到廣泛的應用。
總體來說,為了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探究意識,教師需要在數學課堂當中融入創新思維,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開拓實驗探究,讓高中生可以在有趣的課堂氛圍當中,不斷地增強自己對數學學習的喜愛程度。
【注釋】
① 徐維風. 深度探討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9).
② 陳增保.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 教育教學論壇,2017(10).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送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