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梅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全面普及已成為定局,打造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已成為新時期教育的戰略性義務,是我國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眾所周知,城鄉差別導致教育受到一定影響。如何推進義務教育發展均衡,保證師資分配均衡,縮小城鄉教育差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一大難題。本文主要闡述城鄉道德與法治探究活動開展過程中實效性存在差別的原因和提高其實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時效性;城鄉差別;探究活動
道德與法治探究活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始終貫穿于課本教材的始終,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探究性、民主性、體驗性和有序參與性,對該課堂的有效開展和進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探究活動的實效性是指通過改善外部教學活動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縮短城鄉教育差異,創造良好教學氛圍,使學生快速成長,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一、城鄉道德與法治探究活動開展過程中實效性存在差別的原因
(一)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均衡
經濟決定論認為城鄉教育學科探究活動實效性差別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的差別,一般來說鄉鎮落后于城市,投入教育的資金差別大,很多鄉鎮教育只有基本的科技產品和教學道具,教師講課主要以課本為主,依靠板書,課堂效率較低,城市教學資料多,學生接觸知識全面,且有很多新型科技產品,如:投影儀、觀測儀等,這造就一定差別。例如,在“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章節中,城市中教師可用投影儀給學生播放法制片段,營造氛圍,讓同學們直觀感受法律在我們身邊,幫助學生樹立遵法、守法、敬法、愛法的道德觀念,提高其法律意識。而在鄉鎮教師只能依靠板書講解課本知識,教師工作負擔重,學生學習興趣低,這也就造差異。
(二)接受教育認知的不均衡
城市教育中教師整體專業水平要略高于鄉鎮教育,且城市父母受教育程度略高于城鎮父母,這造成教育認知的不平衡,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同,很多城市的教師和父母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而鄉鎮的教師則是考上城市的大學,這就造成城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鄉鎮學生只學習考試的知識,教師知識的傳授程度不一樣,從而造成學科的探究活動實效性存在一定差別。
(三)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均衡
城市學生由于客觀條件,見到、認識到、接觸到的事物更多,他們的接受能力更強,懂得更多,而鄉鎮則沒這種優勢,導致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接受程度不一樣,自然而然影響學科的探究活動實效性。例如,在九年級下冊“同住地球村”中,城市教育中的孩子清晰的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如:城市中的外國人口逐漸增多,商場中隨處可見國外產品,他們能很快接受課本中所講的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意義,而鄉鎮學生則沒有這一有利條件,需要教師不斷的講解,自然存在著課堂探究活動實效性的差異。
二、如何提高城鄉道德與法治探究活動中的實效性
(二)還學生主導權,倡導學生做課堂的主導者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教育,要想提高學科的探究活動實效性,首先要歸還學生的主導權,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輔助,教師改變現階段的傳統教學方式,設計課堂互動,開展學生主體參與式學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尊重學生見解,使其在參與過程中,理解課本中知識的深意。例如,在七年級上冊“親情之愛”的教學中,教師讓同學進行小組合作探討,舉手發言,根據發言內容,教師布置課外作業,觀察“家長生活的一天”,使其通過觀察發現親人間“愛”的方式。這既能給學生足夠的發言和思考時間,歸還課堂主導權,極大提高課堂效果,還能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發現“親情之愛”無處不在,珍惜家人賦予自己的愛,提高課堂的探究活動實效性。
(二)讓學科生活化,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三觀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歷,以身邊的生活進行情境教學。教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或事物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的探究活動實效性。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節奏與旋律”的教學中,教師可聯系校園生活中常見的小團體事件,讓同學根據所在班級的實際情況發表看法,通過小組討論,列舉班級中的小群體,分析其形成原因和積極、消極影響,讓學生從意識和行動上認識到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深化課本知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問能力,提升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三觀。
(三)注重教學反饋,客觀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反思是一種良好的教學習慣,教師應客觀、積極的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揚長補短,把握教學的導向作用,及時調整教學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根本上保障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探究活動實效性。如在授課完成后,教師可采用不記名投票的方式,讓學生寫出對課堂的意見或理想中的授課方式,教師要認真積極地聽取、改正,爭取做到讓學生滿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減少城鄉之間教育的差異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管是城市教師還是鄉鎮的教師,要提高學科的探究活動實效性,還得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進而從根本上提高探究活動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形.中國城鄉教育差異化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教育現代化,2019,6(24):245-247
[2]韋有多,劉若楠.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途徑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7);5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