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靜霞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醫改不斷深入推進及財經制度的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支配的資金及資產越來越多,預算管理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必須構建完善的、科學的、有效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逐步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為單位的健康良性發展提供支持及保障。
本文主要探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預算管理的動因、現狀及對策建議,從而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資源使用效益
引言
隨著國家對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視,醫改不斷深入推進,國家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及財政部門投入的逐步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支配的資金及資產越來越多,預算管理在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中越來越重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決策上起了指導性的作用,因此必須構建完善的、科學的、有效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逐步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為單位的健康良性發展提供支持及保障。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預算管理的動因
(一)開展預算管理是醫院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承擔著轄區內常住居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推進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到政府的投入越來越多,加強預算管理,不僅有助于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而且對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管理和控制,提升單位的管理水平、社會效益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更是醫院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
(二)可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益,促進單位持續健康的發展
財社[2015]263號文件中提到“財務和預算管理是公立醫院經濟工作的核心。加強公立醫院財務和預算管理,有利于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資源使用效益,增強公立醫院公益性,促進公立醫院持續健康發展”以及“推行全面預算管理,規范公立醫院收支運行,強化預算約束,提高公共資源利用效益”。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日益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只有加強預算管理,從原來的“用了再算”規范到“算了再用”,才能有效提高單位資金使用效益,更有效的促進單位持續健康發展。
(三)有利于貫徹國家醫改政策,實現財務管理目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加強財務管理特別是預算管理是當務之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有利于貫徹執行國家醫改衛生政策,有利于保證財務收支活動有序進行,有利于改進和完善財務管理,強化財務分析,防范財務風險,保證收支平衡,實現財務管理目標。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的現狀
(一)單位領導及財務人員對預算管理認識不足
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模較小,管理者大多為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管理方面偏重醫療服務質量,對單位財務管理重視程度不足,以為預算管理是三級醫院的事,基層單位規模較小,不必實行預算管理。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人員專業技術能力偏低,對預算停留在應付完成上級下達工作任務的層面,普遍認為基層單位沒法規范預算工作。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多未能較好的實行預算管理,財務工作仍停留在做賬結賬的事后記錄和編制工作。
(二)制度不健全,部門職責及預算流程不明確
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預算方面制度不健全,部門職責不明確導致單位工作人員大多認為預算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與科室無關。沒有認識到預算管理的作用,致使預算獨立于管理之外。預算工作停留在財務人員的“閉門造車”中,沒有制訂合理的預算流程,預算目標及任務分解不到位,導致科室人員對預算工作不積極參與甚至不配合等現象。
(三)預算績效考核機制不健全
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多未能建立預算績效考核機制,監督不到位,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存在下達文件,但未能發揮指導作用,一定程度上導致單位得過且過,沒有制訂或不能執行較為有效的預算績效考核機制,預算考核指標體系建立不合理,導致預算缺乏閉環管理的重要環節,致使預算管理工作未能做到持續改進。
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培訓學習,增強對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預算管理,是指企業以戰略目標為導向,通過對未來一定時期的經營活動和相應的財務結果進行全面預測和籌劃,科學合理配置企業各項財務和非財務資源,并對執行過程進行分析,對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指導經營活動的改善和調整,進而推動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管理活動。簡單的說預算管理是為了實現單位戰略目標服務的,是戰略目標落地的重要環節,必須得到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全員參與,覆蓋所有的業務,單靠財務部門唱獨角戲是不行的,所以只有上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加強對單位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預算管理的培訓,讓其認識到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預算管理體系,分解預算目標任務,發動全員參與,自上而下分解任務,自下而上從各科室做出預算,才能收集到相對全面的數據,從而為編制較為準確的預算計劃提供充分依據。
(二)建立健全預算相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及流程
1.成立預算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機制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成立由財務部門牽頭的預算管理體系,協調各科室積極主動參與,結合單位具體情況,制訂以零基預算為基礎的預算方法,不簡單以去年的各項數據為基礎進行增量預算,在參考歷史數據的前提下,以當年的目標任務為重點進行分析預測,從而真正發揮預算的管理作用并向上級部門上報較為準確的數據。
2.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
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須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責職,預算管理部門主要負責預算資料收集、部門協調、編制。各科室明確本科室與總院的關系,本科室與其他科室的關系,在財務部門的牽頭下,各科室更加明確各自的工作目標,自覺調整好各自的工作任務,配合醫院及其他科室完成醫院的總體目標,并有效配置資產。
3.分解預算工作任務,發動全員參與
預算管理的過程就是將單位的總體目標分解落實到各科室的過程,從而使各科室規劃自己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并發動全員參與,自上而下分解工作任務,自下而上的編制出較為切合實際的預算計劃,上下貫通,及時反饋出現的問題,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預算數據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盡量做到“有預算不超支、無預算不開支”的原則,對于特殊事項須報上級部門審批同意再予執行。
4.編制預算方法及流程
預算管理是對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控制、調整、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方式的總稱。單位通過預算管理監控發展目標的實施進度,實現經濟業務的可控、有序發展,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和評價,實現績效管理目標。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應遵循可行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導向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預算目標不能定得太高,應結合單位實際,不脫離單位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編制出切實可行的預算計劃。
第一步,下發預算編制通知。財務部門作為預算牽頭部門,可在每年10月編制下發第二年預算編報通知,由各科室按具體部門情況上報預算計劃。
第二步,科室上報預算需求。特別是輔助科室對醫療設備使用情況的評估,更新設備的必要性及資金額度等須作出預算需求說明,臨床科室收支情況的預算,所需的人才需求,能力建設方面如進修計劃等。
第三步,召開研討會。由決策部門召開預算編制研討會,匯總各科室預算情況及總體發展規劃,討論審批本單位預算計劃,上報上級部門及財政部門審批。
第四步,下發已批準的預算。根據審批的預算額度開展相關工作,做到“有預算不超支,無預算不開支”的原則,更好的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五步,預算的調整。原則上不對預算進行調整,但涉及單位發展或國家政策變更有重大調整的,存在對預算執行產生重大影響時,單位按規定程序調整預算并報業務主管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按審批后要求執行。
(三)預算考核與績效收入緊密結合
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平時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及總結,及時查找預算出現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對達標完成預算工作任務的科室給予績效獎勵,從而更有效的推進預算管理工作。
結語
總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只有加強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對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建立健全預算管理相關制度,明確各科室工作責職,分解工作任務并發動全員參與,實行考核機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不斷進行整改,使預算管理在財務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才能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行業中的競爭力,為單位的健康良性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章杰.淺談新形勢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成本管理[J]經貿實踐,2018,No.230(12):36-37.
[2]劉燦輝.新形勢下公立醫院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10):281-282.
[3]于萍.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與完善醫院財務管理[J]財會學習,2017(13):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