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要:共生、開放、整體、發展、平衡等生態理念,為發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視角。以生態理念為指導,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主體關系、教學環境、教學監控、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違背生態理念的問題,如課堂教學目標缺少對生態人的培養、課堂教學內容缺少整體性和聯系性、課堂教學過程缺少教學主體間的互動等。
關鍵詞:生態理念 大學英語課堂 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 現狀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011-02
20世紀生態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社會科學各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在人們眼中,“生態”一詞不僅是一個生物學術語,更是一個關系學概念,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從生態視角研究教育現象和課堂教學問題,共生、開放、整體、發展、平衡等生態理念為研究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嶄新的視角。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是生態理念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機契合。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既要求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也要求在教學主體關系、教學方法、教學監控等方面,始終貫穿聯系、發展、多樣、共生、平衡、開放等生態理念。本文以生態理念為指導,以河南省部分高校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該省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一些違背生態理念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目標缺少對生態人的培養
生態理念強調生態系統中所有成員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追求學生生命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生命的健康存在和可持續發展是生態人的前提和基礎。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理應把培養生態人作為首要目標。生態人絕不是野蠻人。生態人要有敬畏生命的意識。只有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世界及其中的萬物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藉此,我們才能真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地感受到生命的完整、高貴與美麗。此外,生態人不僅追求人與自然的共生,還追求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更追求自身的完善。自身的完善主要指身心健康、自然成長、和諧發展。但是,現實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則在塑造“經濟人”和“實用人”。例如,有些學生雖然成了語言高手,但在道德品質方面有瑕疵,這就是教學目標出現差錯所導致的。
二、課堂教學內容缺少整體性和聯系性
生態哲學認為,所有事物都是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整體性又是所有事物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只有對各個部分有全面而深入的認識,才能對整體有更好的認識。整體中的所有部分之間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屬性就是聯系。實現教學內容的聯系性和整體性是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的一個重要目標。然而,現實課堂教學設計忽視了整體性和聯系性。其一,教學內容設計缺乏整體性。首先,未能對相鄰知識系列進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只就單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或學習,未能概括和歸納相似的知識點。其次,缺少對性質相近或相關課程的整合。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詞匯學、翻譯學、英美文學、語言學等課程內容的融入十分有限,甚至幾乎沒有。再次,大學英語與其他社會學科的整合亦十分欠缺。諸如,大學英語與生態道德、生態教育、生態文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內容缺乏銜接。最后,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對文化的整合很少。當前,課堂教學內容與文化之間被一定程度地割裂。例如,教師在講解當代英美文章時,還套用傳統甚至過時的文化習俗,遠遠落后于英美國家的最新潮流。其二,教學內容設計缺少聯系性。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設計存在著三種“割裂”傾向:一是割裂了學生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二是割裂了學生與社會環境之間的聯系。三是割裂了學生與文化環境之間的聯系。教學內容設計應努力把三種割裂轉變為三種聯結,最終達到教學內容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聯結。
三、課堂教學過程缺少教學主體間的互動
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注重教學主體之間的平等性、聯系性、動態性和可持續發展性,而現實的課堂教學違背了這些生態理念。首先,現實課堂成了老師的一言堂,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都過分關注考試結果。教學僅僅是由權威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大都教材、教參、教案至上,尤其是過分依賴電子課件,教學過程淪為了教師不斷誦讀電子課件的過程。學生課上忙于記錄課件上的知識,把課本和課件上的內容視為需要完全遵從和牢記的東西,很少懷疑知識是否正確,更不敢挑戰老師的權威性。其次,現實課堂忽視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教師把課堂當作一言堂,把講臺當作炫耀自己豐富知識和權威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們或指使臺下的學生做這做那,或對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上的學生滔滔不絕地講解,很少看到師生間的交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課堂,喪失了學生“學”,尤其是喪失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協同合作,相互激發,因此說這個課堂是片面、不完整的課堂。同時沒有了生生之間的交流,教學過程也就喪失了大部分的生機和活力。總之,過于注重教師單方面表演的教學過程背離了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聯系性、有機性和發展性。
四、課堂教學主體關系缺乏平等
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強調系統中成員關系的平等性,認為師生、生生是和諧、平等的共生體,平等的成員才可以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然而現實課堂中的主體關系缺乏平等。首先,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平等。在現實課堂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大都是控制——被控制、中心——邊緣關系。這種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受到壓制和束縛,剝奪了學生的交往動機,使學生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例如,課堂上,老師往往以強制、要求、勸說的姿態出現,使學生很厭惡與老師交流、交往,致使師生關系變得冷淡。其次,生生之間缺乏和諧與平等。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往往青睞那些在英語學習好的學生,但對英語差的學生會批評、挖苦。結果是受老師表揚的學生洋洋得意,更加喜歡英語,而受到批評的學生更加畏懼英語,前者在英語學習方面變得更好,而后者則更差,最終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生生之間就會出現不和諧的關系。沒有和諧與平等的生生關系,就很難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學習氛圍。
五、課堂教學環境欠和諧
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離不開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但現實課堂環境缺少和諧。首先,教室光線有問題。例如,教師在用投影儀講課時,光線要么太弱,導致學生視覺疲勞、學習厭倦;要么太強,刺激學生視覺,造成他們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導致煩躁、厭學等心理。其次,噪音問題比較突出。課堂外時常出現噪音,課堂內也不時有噪音。課堂內出現噪音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數過多。按照國際標準,每班以20人左右為宜;但調查發現,河南省大學英語教學基本都是60—120多人的大班教學。最后,座位安排過于單一。現實課堂基本都采取行列式的編排模式,體現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不利于課堂主體之間的互動交流。現實課堂很少有采取能夠促進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圓桌式”“半圓型”“橢圓型”“馬蹄型”等座位編排形式。
六、課堂教學監控過嚴
耐度定律亦稱為謝爾福德耐度定律。每種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而環境的好壞又限制著生物的生存和發展。每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都有最大和最小的耐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的范圍被稱為耐度范圍。在耐度范圍內,每種生物都有適應環境的最佳耐度。倘若將耐度定量應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那就要遵循最適度原則。監控學生時,不能過度監控甚至剝奪學生的自由,也不能放縱學生,任憑學生不來上課;要保持教室溫度的適宜,太冷或太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不會高。然而,現實課堂的監控要么太過,要么不及。一些教師為了盡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跟上課堂進度,完全無視課堂監控,這種過弱的課堂監控雖然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但卻削弱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些老師過分重視課堂監控,學生行為稍有不當就會遭到老師長時間的制止、批評,這不僅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師生之間的和諧和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個別老師在大班上課時,為了強化教學監控,不惜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點名,這種做法未能考慮到大部分來上課學生的情緒和利益。因此,在教學監控上,教師應找到最有效、最適度的監控方式,避免兩極化。
七、課堂教學評價過于單一
生態學認為,生態系統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各個部分多樣性的存在。教學評價的多樣性是生態化大學英語課堂的一個重要標志。倘若課堂教學系統實現整體發展,那么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是一個重要條件。不幸的是,多樣性這一生態理念在現實的教學中幾乎完全被忽視了。首先是評價主體單一化。當今,教師是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的最重要乃至唯一的主體,而學生也是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的最重要乃至唯一的主體。在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時,家庭、社會等評價主體往往被忽視了。倘若評價主體單一化,那么無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還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都很難達到公正、公平。其次是評價方式單一化。現有的評價幾乎都是量化評價方式,質性評價幾乎不被采用。在量化評價中,幾乎完全依賴于教學中可以量化的因素,而那些不可量化的因素幾乎都被忽視了。質性評價側重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觀察,整體評價;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情感、學習反思總結能力、學習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都是質性評價的重要對象。當前英語教學評價基本是量化評價。大學英語考試中,四、六級考試對大學生和老師來說是最為重要考試,學生考分的高低為老師和學校判斷該生綜合英語水平的唯一衡量尺度。再次是評價內容單一化。生態化教學把追求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作為目標。在當前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考試分數的高低往往是教師評價學生的最重要乃至唯一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態度、情緒、價值觀等重要因素被排除在評價范圍之外,這樣很難培養全面健康的生態人。
參考文獻:
[1]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聰明.教育生態學導論:教育問題的生態學思考[M].北京:學生書局出版社,1989.
[3]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
責任編輯:張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