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摘要】? 高中歷史教學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學習歷史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十分重要。在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下,高中歷史教育應該尋求新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高中 歷史教學 有效性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4-017-01
歷史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必要品格,也是教師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歷史素養的培養,這對學生未來更高層次的歷史學習影響深遠,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拓展學生歷史學習角度,由此可以大大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高學生的對比和概括能力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為了提高學生對比和概括的能力提出了兩種思考方法,即比較法和概括法。
其中比較法就是指將兩個歷史事件的異同點進行比較,我們說“歷史總是相似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不管是政治制度的變化還是經濟技術的革新,歷史發展的步伐和方式總是具有相同之處。但“歷史的總是變化的”,如果歷史是一成不變的,歷史的發展是循環往復的,那么人類文明的進步就無從談起,社會制度的革新就無從談起,經濟發展和技術改革統統無從談起,所以學習歷史最重要的就是尋找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異同點,掌握歷史每一個階段、每一個事件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就掌握了歷史發展的本質和歷史學習的精華。
在學生應用比較法學習時,會順其自然地應用到概括法。概括法鍛煉的是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在學生通過比較法發現了歷史事件之間的異同點后,學生還要通過分析和總結將這些想法概括出來,從而逐漸增強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概括能力。具備了對于歷史事件的概括能力,學生會更容易地看出歷史發展的本質,并會更加準確精煉地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價,這會反作用于學生對比分析的能力。兩種能力、兩種學習方法相輔相成逐漸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比如,當學習到“歷史重大改革的回顧”這節課時,中國的戊戌變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都是學生要掌握的內容,通過比較法,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不管是中國的戊戌變法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雖然是隔海相望的兩個國家,但它們進行的改革具備一定的相同點,兩者的改革背景和革命性質是相同的,都是在國家面臨嚴重社會危機的時候,最高統治者自上而下進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而且兩者都分別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改革措施,而且兩者都有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然而,明治維新取得了成功而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這體現出了二者最重要的區別,即戊戌變法的過程依靠著一個無實權的皇帝,而明治維新卻依靠著一個蓬勃發展的階級。
當學生們經歷了這樣一個比較、概括的過程,他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解讀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有些學生把自己的大腦當做復制課本的文檔,而有些學生把自己的大腦當成甄選信息并為其所用的中樞,填平二者之間的鴻溝正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意義,正是教育的意義。
二、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演繹能力
與上文提到的“比較法”和“概括法”相比,“歸納法”和“演繹法”是更高階的思維能力。在學生們掌握了比較法和概括法后,教師要逐漸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演繹能力,這兩個能力是歷史思維能力的核心,也是不斷發展歷史思維能力的源動力。
所謂歸納法,就是從特殊事實走向一般原理、概念、結論的思維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從某一歷史實踐中歸納出一類歷史事件發展的特點、原因,并逐步延伸到一個時代發展的特點、不同國家一個時代發展的特點,以及不同時代發展的原理和特點。有人說學習歷史是學習人類文明的進步史,我卻認為學習歷史就是學習時間。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但是時間告訴我們的道理,會通過歷史的演變過程呈現給我們。這其中蘊含的原理是有跡可循的,而培養學生用歸納法去解讀歷史事件就是在由淺入深地學習其中的原理。
演繹法則是與歸納法相反的,從一般原理走向特殊事件的思維方式。歸納法和演繹法相結合所展現的思維方式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特殊事物和一般原理兩者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它們之間有包含與被包含的部分,但也絕對擁有各自獨立的內容。通過演繹法,學生們可以看到在一般的歷史發展原理之外的內容,這有助于讓學生把歷史知識學以致用,讓歷史發展的原理真正指導學生的實際發展,將歷史知識學“活”。這不光是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師進行歷史教學最基本的意義。
有許多學生其實到目前為止都不明白歷史課程設置的意義是什么,我們為什么總是要回顧歷史?我們為什么總是要牢記歷史洪流中那些或光輝燦爛或滿目瘡痍的時刻?學生們不懂,所以他們的歷史學習沒有靈魂。通過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通過培養學生運用歸納法和演繹法去看到歷史事件的發生,我想他們是可以逐漸理解對于歷史學習的意義的:我們學習歷史永遠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當下,更好地展望未來。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的教育背景和時代變化,高中歷史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歷史思維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歷史綜合素養。具備歷史思維能力的學生會打開歷史學習視野、會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順應歷史學科的特點,從而達到高效的歷史學習,顯著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參? 考? 文? 獻 ]
[1]危建紅,席長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策略初探——基于學習情境創設的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2019(06):39-41.
[2]安琬玲.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解釋”素養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3]孫若南.高中歷史教學中辯證思維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